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250年前的今天,路德維希家的第二個男孩在德國波昂的小教堂接受了洗禮。

貝多芬是個苦難的天才。他将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他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等。
上帝給了他稀世的才華,卻沒有給他更多的禮物。艱苦的童年生活讓他終生敏感,底層的出生讓他面對愛情常常失望而歸,在音樂上取得巨大成功時聽力卻漸漸消失……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寫道:"人生于他就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争。" 而貝多芬用一生證明,人類該如何扼住命運的喉嚨。
為紀念貝多芬的第250個生日,世界各地開展了大大小小的紀念活動。他的出生地德國波昂以"BTHVN2020"為名,從2018年就開始籌備包括音樂會、戲劇表演在内多種形式的活動。年初,倫敦愛樂樂團重制了貝多芬1808年那場長達4小時的音樂會。遺憾的是,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世界數千場紀念演出被迫取消。
現在,這些演出部分被虛拟音樂會取代,無法相聚的人們舉行線上論壇,發行唱片,進行馬拉松直播……在疫情控制情況較好的中國,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迎來一場12小時的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上海廣播大廈也展開了時長16小時音樂會直播。
像曆史上的許多至暗時刻一樣,二百餘年後貝多芬的音樂依舊能予以人們勇氣。在這樣的一年回顧這位天才的一生因而顯得意義非凡。如他所言: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家庭:從小被酗酒和貧困包圍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國波昂一個貧困的中産家庭。父親是當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喝得大醉,對家人不甚關心。
父親希望把貝多芬培養成莫紮特那樣的天才,貝多芬被迫放棄了正規的教育,而接受了父親的家庭教育,以及24小時不間斷的鋼琴練習。父親時常對貝多芬進行懲罰性的鋼琴教學,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抽泣着練習。午夜時,貝多芬會被醉醺醺的父親拽到酒館給客人表演,直到他滿意了才能回去睡覺。
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有一個酗酒的父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父親的音樂教育不僅在身體上帶給他折磨,在精神上也受到了殘酷的對待。貝多芬從未得到過父親的贊揚。
貝多芬是7個孩子中的第2個,因長兄夭折,他成為家中長子。貝多芬覺得自己有責任確定家庭的幸福,或者至少要彌補父親的失誤。這種嚴酷的生活對他造成了傷害。他曾說:"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個可憐蟲!我十五歲上已經知道了。"
17歲時,母親去世,面對父親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實際上,貝多芬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經濟上掙紮。
音樂人謀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貝多芬早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是靠在沙龍裡表演獲得的。直到後來成名走紅,才能靠公開表演獲得大筆的報酬。在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維也納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有名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他同時還需要對抗競争對手的陰謀和嫉妒。
為了補充收入,貝多芬還會給人上音樂課。顯然他并不适合這種活動。一次,他被一個學生激怒,他憤怒地對學生大喊大叫,甚至還咬了那個學生的肩膀。不過,他願意接受迷人的年輕女伯爵為學生,但根據一些過時的傳統,以及他希望被視為上流社會的一部分,他常常拒絕接受金錢的服務。後來他失去了聽力,也不再提供教學服務。
作曲是貝多芬賺錢的方式之一。最近的學術研究将貝多芬描述為一個不擇手段的商人,但即使是他最偉大的作品的委托,也幾乎不足以維持生計。
貝多芬那個時代還沒有版稅和國際版權的概念。作曲家可以通過出售作品獲得一次性費用。而盜版商在出版業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盜取音樂,篡改音樂,錯誤署名,并從原出版商處購買的拷貝上換成自己名字。
在這種嚴重混亂的環境中,貝多芬的目的就是為每首曲子獲得盡可能大的金額,他比較了不同出版商的報價,有時還互相負較量。貝多芬希望在多個國家同時出版一部作品,這樣一來就能收到更多的費用。早期貝多芬傳記作家安東·辛德勒形容貝多芬的音樂商業交易:"能為丢失一便士而大動肝火"。
愛情:階級終結了所有浪漫
貝多芬愛情生活并不順利。他一生從未結婚,據他的兒時好友說,貝多芬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在戀愛,但沒有一段愛情是長久的。
在波昂期間,二十歲的貝多芬他愛上了他經常光顧的一家餐廳老闆的女兒,這位他口中的"完美女士"後來嫁給了一位伯爵。搬到維也納後,貝多芬愛上了一個女高音,向她瘋狂求愛。但她拒絕了,因為貝多芬"太醜了,而且半瘋"。
這些無疾而終的愛情,除了因為貝多芬本身就是個音樂瘋子,也與他的出身卑微不無關系。盡管活躍在貴族圈子裡,但貝多芬并不是他們中的一員。無論名聲多大,他始終來自下層社會,他對出身良好的女性的追求都是徒勞的。
1800年,他在給一位名叫朱麗葉塔·圭查蒂的貴族富家女上鋼琴課。貝多芬幾乎立刻愛上了這個比他小14歲的少女。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愛上了一個迷人的姑娘,我第一次感覺到真正的幸福婚姻會是什麼。不幸的是,她并不屬于我的階級……"兩人社會地位的鴻溝讓這段感情注定沒有結果。不久之後,朱麗葉塔嫁給了一位伯爵。這位伯爵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們搬到了意大利生活。
第二年,貝多芬發表了一首鋼琴奏鳴曲,獻給這位他熱烈追求過的女性。這就是為世人熟知的《月光奏鳴曲》。羅曼·羅蘭評價道:"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裡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于愛情了。"
1811年秋天,貝多芬開始創作《第七交響曲》的時候,他結識了一位法蘭克福商人的妻子安東妮·布倫塔諾。那一年,布倫塔諾留在維也納清理她父親的房子,貝多芬開始頻繁拜訪她。布倫塔諾生病的時候,他為演奏,為她的小女兒寫了一首叫《緻夫妻》的歌。
1812年6月,在醫生的建議下,貝多芬啟程前往波西米亞的特普利茨溫泉,途中在布拉格停留。7月1日,布倫塔諾和她的丈夫弗蘭茨前往另一個溫泉,也在布拉格停留。
貝多芬一生的謎團之一就是7月3日晚在布拉格發生的事情。他第二天離開布拉格,三天後用鉛筆給一個女人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他沒有說出她的名字,稱她為他"不朽的夫妻"(Immortal Beloved)。
這封信并沒有被寄出去,直到1827年3月貝多芬去世後,才被他的助手在一個隐藏的抽屜發現。貝多芬用鉛筆寫了10小頁紙,透露了他對這個"不朽的夫妻"的情感折磨和渴望。
"我的天使,我的全部,我的自我。你不完全屬于我,我不完全屬于你,你能改變這個事實嗎?永遠不能讓别人擁有我的心!哦,上帝啊,為什麼要把自己和自己所愛的東西分開呢?你的愛使我既是最幸福的,又是最不幸的。"
直至今日,學者們仍在争論貝多芬的"不朽的夫妻"到底是誰。它成為貝多芬摯愛的代名詞,甚至啟發了後世無數影視作品。1994年由加裡·奧德曼主演的《不朽真情》就是其中之一。
不管她是誰,"不朽的夫妻"讓貝多芬在之後經曆了一場長達四年的低谷期。他變得偏執、酗酒、抑郁,還一度絕食。朋友們發現了他變得"十分肮髒,狀态十分糟糕,沒有一件像樣的外套或整件襯衫"。
耳疾:失去聽力後靠想象力創作
26歲時,命運的陰影再次投向這位稀世天才。
貝多芬開始耳鳴,持續聽到嗡嗡聲。在寫給兒時好友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我的聽力一直在不斷地變弱。在劇院裡,我必須離樂隊很近,才能聽到表演者的話,我聽不到樂器的高音和歌手的聲音......有時我也幾乎聽不到人們輕聲說話。"
貝多芬試圖向身邊的人隐瞞這個問題,他擔心如果有人知道了,他的事業會毀于一旦。他幾乎避開了所有的社交聚會,但卻繼續以音樂家的身份公開演出。他在1804年寫出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即《"命運"交響曲》。他擔心耳疾會折磨他的餘生,憤懑地說出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關于貝多芬失聰的原因,現在仍然是個謎。從梅毒到鉛中毒、斑疹傷寒、肺炎并發症,甚至把頭浸入冷水中以保持清醒的習慣,都可能成為謀害元兇。第一次出現耳聾情況時,連貝多芬自己都以為這是胃腸虛弱導緻的。
為治療耳疾貝多芬嘗試了許多方法:用多瑙河水泡溫水澡,把濕樹皮綁在手臂上……其中的一些甚至讓他的胃腸問題得到改善,但耳朵卻仍舊每日嗡嗡作響。《第九交響曲》首演時獲得了熱烈的掌聲,而他卻聽不到。是樂團成員把他身體轉過來,面向台下的觀衆。
45歲時,貝多芬的聽力完全消失。他放棄了公開露面和表演,隻允許特定的朋友來探望他,彼此通過在紙上寫字進行交流。耳聾迫使他在一段時間内成為一個非常孤立的人。
失去聽力後,貝多芬的創作無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響。有學者認為,同的聽力水準對他的創作風格有很大的影響。當他能聽到所有頻率範圍時,作品中使用了較多的高音符。當聽力衰退時,他開始使用他能聽得更清楚的低音符。包括《月光奏鳴曲》、他唯一的歌劇《費德裡奧》和六部交響曲在内的作品,都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而在他生命的末期,高音又回到了他的作品中——這說明作品是在他的想象中形成的。《大賦格》就是一個想象中創作的作品。
在音樂史學家們來看,失聰後如何創作并不是問題。在生命的前三十年裡,貝多芬一直在聽音樂和演奏音樂,他知道樂器和聲音是如何工作的。他的耳聾是一種緩慢的惡化,而不是突然失去聽覺,是以他總能在腦海中想象他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
在聽力隻是輕度受損時,貝多芬會用助聽器"耳号"在鋼琴上作曲,或者通過震動來感受。他管家還記得,當他的聽力越來越差的時候,他會坐在鋼琴前,把一支鉛筆放在嘴裡,用鉛筆的另一端觸碰樂器的音闆,感受音符的震動。
貝多芬的生命結束在一個雷雨夜,終年56歲。
臨死前,他留下了謎一般的遺言。有人說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可惜,可惜,太晚了"。也有人說,原句的發音也可能是說:"鼓掌吧,我的朋友們,戲劇結束了。"
(圖:貝多芬之墓)
(本文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