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作者:有閑者說

早晨八點多,從嘉峪關站乘坐7535,這是一趟沒有字母代号的綠皮車,午後到達敦煌,全程六個多小時,車票隻要22.5元。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車窗外是茫茫戈壁灘,日光灑在戈壁灘上顯得格外蒼白無力。車廂中溫度愈發低了,裹上了唯一的毛衣蜷成一團,手機信号時有時無,全程望着單調的戈壁灘風光發呆。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出敦煌站時,溫暖的陽光迎面而來,驅散了嘉峪關外的苦寒。

敦煌的公共汽車很随性,看不到站牌,也不顯示車次。你問司機開去哪,司機就去哪。這一趟車去火車站了,那下一趟就去鳴沙山吧,都是可以商量的。

初來乍到的人,望着敦煌的公共汽車,心裡不免犯嘀咕:連個站牌都沒有,這真的是正規公共汽車嗎?這還真是,敦煌城其實不大,停在沙洲市場附近的綠皮公共汽車,有往鳴沙山方向的,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的,往火車站的,往機場的....幾乎可以去到所有你可能會需要去的地方。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我來到一輛公共汽車前,跟司機說要去沙洲市場,司機在車頭挂上了帶有“沙洲市場”的牌子。有旅客摸不清路線的,司機熱情地指路,仔細幫忙計算行程。聊開心了,司機突然朝我們塞過來幾顆大棗,用令人無法拒絕的語氣自豪地說道:“嘗嘗,嘗嘗,我們這的棗,可甜了。”

我在沙洲市場下了車,行走在敦煌街頭,這裡路比較寬敞,車不多人不多,一片安甯。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經曆了嘉峪關外的苦寒,此刻置身敦煌街頭,渾身舒坦自在極了,就連腳步也不自覺慢了下來,以更好地感受這個城市的呼吸和脈搏。似乎,時光到了敦煌,腳步也慢了下來。

街頭遍布驢肉黃面館子,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基本是标配。

在敦煌,據說莫高窟156窟(宋)壁畫上有制作黃面的生動場景。據說敦煌有一家相傳五代的百年老店——順張黃面館,創始于清朝末年。我沒有刻意找尋百年老店,拖着行李箱随意走進了一家還算敞亮的館子。

黃面的黃,是因為和面時放了一種沙漠堿性植物,因而煮熟後的面條略顯黃色。搭配厚切的醬驢肉,澆頭是一大勺由香菇末、水豆腐做成的臊子。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杏皮水,是用敦煌本土的李廣杏皮熬制而成。酸酸甜甜,類似酸梅湯,細細品來又不大一樣。試想炎炎日光下,來上一杯杏皮水,消暑又解渴。

河西走廊美食記:一碗驢肉黃面,一杯杏皮水

初次喝杏皮水是在張掖,看到産地寫着:敦煌。到敦煌後,街頭小店随處可見杏皮水那黃色的身影。說杏皮水是敦煌的招牌飲料,一點都不過分。當天晚上買了四袋杏皮水,次日前往陽關、玉門關的戈壁公路上,有杏皮水作伴,果然不錯。

2017年9月26日

敦煌沙洲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