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我們從西周講到了盛唐,從犬戎入侵亡西周到白狄南下臨黃河;寫到了匈奴入侵,高祖受辱;再到五胡亂華,匈奴、羯族、氐族、羌族和鮮卑先後入主中原,在中原和西北等地先後建立起了衆多割據政權;再後來,突厥崛起,與隋朝連番大戰,一代強人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突厥人兵臨城下;後來又有安祿山起兵叛亂,李唐肅宗和代宗借兵回纥,才得以收複江山。
然,盛唐之後,因為氣候和溫度下降等原因,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之勢更是難以遏止,幾大遊牧民族更是長期南下坐領江山,盛唐之後,除了明初,其餘時間在對待北方遊牧民族都有些力不從心,甚至很多時候都處于劣勢。
接下來,我們就繼續講講,中國曆史上,幾次重大的少數民族入侵事件。

巅峰吐蕃和回纥
6、吐蕃崛起,唐帝失國
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再也不複盛年時期的光景,進入了頹廢的中唐時期,漸漸失去了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控制,而在唐朝衰落之時,高原上吐蕃便開始崛起,開始從青海開始向東向北擴張,公元 763 年,吐蕃趁大唐不備,突襲大唐邊境,宦官程元振隐瞞不報,繼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一無所知。一個多月時間,吐蕃軍隊便突破了甘肅,大軍直入三百裡秦川。
唐代宗這時才得知,急忙重新啟用老臣郭子儀,令雍王李适(後來的唐德宗)為關内道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帶領軍隊開往鹹陽去抵擋吐蕃軍隊。由于吐蕃大軍有二十餘萬,唐朝難以在短期内組建起足以抵抗來犯之敵的軍隊。随後,吐蕃軍隊繞開在渭北的郭子儀,渡過渭河,直接攻擊長安,唐代宗匆忙出逃。
吐蕃軍隊攻入長安,天下震動。吐蕃大軍入長安後,叛臣高晖與吐蕃大将馬重英等人策劃,把已故章懷太子李賢的重孫李承宏拉出來立為傀儡“皇帝”。郭子儀聞之長安城破,匆忙南下,在南部山區回合唐代宗。在勤王大軍的配合下,終于将吐蕃趕出了長安,但是京畿地區因為吐蕃的破壞,對大唐江山和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吐蕃攻克長安
再之後,吐蕃、回纥軍第二次進攻長安,唐朝名将仆固懷恩叛變,引回纥南下,大軍直入京畿地區,好在郭子儀臨危不亂,最終在奉天被擊退。公元765年,仆固懷恩第二次引導吐蕃和回纥進攻長安,這是曆史上第三次進攻,主攻為吐蕃,進攻奉天。另外黨項繞道東南,進攻華陰和藍田;吐谷渾、奴剌軍從西進攻今陝西周至。而回纥軍隊為後援。
唐代宗親自部署京師防禦,郭子儀在外靈活出擊。随後,由于仆固懷恩患病,随後病逝。回纥軍隊撤離,郭子儀趁機追殺,幾路大軍慘敗,随後回纥軍隊在郭子儀的恩威并施之下,随即棄暗投明,在朝觐唐代宗之後,主動承擔追擊吐蕃的重任,最終化解了長安的危機。
但是吐蕃的崛起卻是難以遏制的,在吐蕃拿下河西走廊控制權之後,在西域的唐朝軍隊歸路被斷絕,最終在吐蕃和回纥的夾擊之下,很快被蠶食。
兒皇帝石敬瑭
7、五代十國,契丹崛起
唐朝末年,契丹自大興安嶺北麓崛起,逐漸開始進攻草原,并在耶律阿保機的努力下,契丹最終統一了草原,這一時期,契丹便開始了試探性的南下,在幽州附近涉足,但是面對強悍的李存勖,契丹大軍難以有所收獲。而契丹繼任者耶律德光,則成為了五代亂世時期,中原政權的噩夢。
後唐末年,李從珂與石敬瑭不和,石敬瑭為了避免被李從珂清算和猜忌,打算先下手為強,處處暴露出謀反之意,兩人沖突不可緩和。但是石敬瑭深知,自己作為一個節度使,想要與坐擁天下的皇帝李從珂相抗,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是以,石敬瑭便想到了引契丹大軍為後援的想法,在許諾重利和割地的條件下,耶律德光親率數萬大軍,南下支援石敬瑭。
契丹大軍在團柏谷大敗了後唐大軍,随後趁勢南下,進逼洛陽。末帝李從珂,在後唐尚能一戰的情況下,卻似乎被前期的失利吓破了膽,無心抗争,隻能躲在洛陽,坐視戰事每況愈下,最終于洛陽自焚而亡。而耶律德光得以進駐中原,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财物和布帛30萬匹,以兒國自稱。自此之後,契丹便對中原有着天然的地緣優勢。
契丹南下
但是石敬瑭之後,後繼者石重貴并不認同,這位能力一般的帝王,在即位後,便不再向契丹稱臣,随後開啟了後晉和契丹之間的大戰,但是此時的耶律德光正值巅峰,随後南下,杜重威在前線投敵,另一将領張彥澤引兵南下,直趨汴梁。耶律德光率領契丹進駐汴梁,并且在汴梁登基稱帝,契丹實作了真正意義上的巅峰。
随後,契丹依然強勢,後漢政權也就是契丹扶持的傀儡政權。隻有後周的柴榮多次北伐,才稍微有點機會能夠收複燕雲十六州。不過随着宋太宗幾次北伐慘敗,随後宋遼進入了長達百年的和平期。
靖康之恥
8、北宋末年,女真南下
北宋末年,常年受到契丹壓迫的女真族終于不堪其辱,完顔阿骨打起兵反叛,随後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而此時的遼國,因為與北宋之間長達百年幾乎沒有大戰,國内早已腐敗不堪,政治内鬥,軍隊戰力低下。
女真大軍随即橫掃東北,拿下了東北的區域中心黃龍府,随後,在與遼軍主力的大決戰中,亦是連戰連捷,随後與北宋海上之盟,南北夾擊遼國,憑借女真騎兵的勇猛,金國迅速滅亡了大遼,在初步穩定之後,便有了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憑借燕雲十六州的優勢,展開對腐朽大宋的雷霆一擊。
金軍自幽州等地南下,一路平淌宋軍城池,如入無人之境。頃刻間便打到了黃河邊上,好在宋軍頑強,有着種師道、李綱等名将,是以,宋軍頂住了金軍的第一波攻勢。但是随後而來的是宋欽宗的一通瞎操作,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宋軍門戶大開,汴梁城破,女真入主中原。
女真南下
然而,金國的野心并未止于此,宋氏南遷之後,金軍仍然緊追不舍,憑借巨大的軍事優勢,金國大軍渡江下江南,兵鋒覆寫了浙江等地,高宗趙構不得已,隻得避難于海上,好在有南宋初期名将,嶽飛、張俊、李綱、韓世忠等人的頑強奮戰,終于打退了金軍最強的一波攻勢,随後,南宋站穩腳跟後,開始與金軍周旋,最終與女真勢力劃淮河而治。
女真族得以占據整個中原,在女真和北方漢人的共同努力下,金國成為了當時天下最強盛的國家。
宋元襄陽之戰
9、南宋末年,蒙元一統
南宋末年,與金國有着世仇的蒙古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統領下,最終統一蒙古,随後開始征戰四方,在西征大獲成功後,随即展開了與金國之間的曠世大戰,于是公元1211年,蒙古大軍齊集了成吉思汗、木華黎、托雷、窩闊台等衆多超級名将,以不足二十萬的蒙古最強精銳,進攻金國。
金國以完顔承裕等為主将,齊集50萬大軍,幾乎就是傾全國之力,與蒙古的一場大決戰。金軍在野狐嶺據險而守,但是因為距離過于分散,完全無法展現出巨大的兵力優勢,最後被蒙古大軍逐一擊破。
蒙古自此之後在對金國之戰中占據了極大主動,最終曆經二十年,最終一步步蠶食了金國的土地。滅亡金國之後,蒙古大軍并沒有停下進攻的步伐,而是繼續南下,進攻南宋。但是強悍的蒙古大軍,卻在襄陽和釣魚城馬失前蹄,被擋住了前進的步伐。
蒙古南下
宋蒙戰争持續了數十年,直到忽必烈定鼎北京,開元建國之後,元軍才在滅宋之戰中取得了實際性戰果,元軍攻破了襄陽,相繼拿下了四川和江淮之地,随後攻破江南,一舉拿下臨安,滅亡了南宋。然後大軍掃蕩南宋殘餘勢力,于1279年,在崖山海戰大勝南宋最後的海軍。
陸秀夫懷抱年僅七歲的宋少帝跳海,南宋徹底滅亡。這是曆史上第一次,由遊牧民族統一全國建立一個王朝。
清軍入主中原
10、明末滿清,南下定鼎
有明一朝,始終面臨着來自北方的威脅,前期因為朱元璋和朱棣帶領的明軍強悍無比,幾乎橫掃了北元。但是到了朱祁鎮時期,蒙古瓦剌崛起,在土木堡大破明軍,之後蒙古的瓦剌、鞑靼和明軍對峙了近兩百年。
直到,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在明末崛起于東北。努爾哈赤隐忍半輩子,最後在明朝間接扶持之下,建立了後金,在薩爾浒之戰采用各個擊破的方法,擊敗了明朝的多路大軍,最終拿下了沈陽和遼陽,最終稱帝奉天。
然而,這并不是女真族的終點,而是起點。随後二三十年,明朝和滿清長期對峙,雖然滿洲八旗戰鬥力極強,但是始終沒有在關甯防線取得重大突破。直到明末,由于河南大地連年大旱,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滿清得以坐收漁利,在明朝滅亡後,得到了吳三桂的投誠,最終成功入關,一舉大破農民起義軍,随後定鼎北京。
滿清在之後,便開啟了一統全國之路,先後擊破大順軍,大西軍,和南明。南下江南,席卷全國,最終滅亡了南明朝廷。成為了繼蒙元之後第二個統一全國,建立大王朝的北方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