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作者:貓眼觀史

52天的鏖戰,國共雙方參戰兵力達到100多萬,這場發生在1948年9月中旬的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秋風掃落葉般打垮了國民黨主力,東北三省得到解放,自此解放戰争勝利的天平已經向解放軍傾斜。

在激烈的遼沈戰役中,一位鐵血名将脫穎而出,再一次出現在國人眼前,他憑借塔山狙擊戰獲得了“塔山猛虎”的稱号,更是被譽為“小庫圖佐夫”,他就是四野虎将,林彪愛将胡奇才。

本期文章将帶你了解老一輩革命家胡奇才将軍的傳奇事迹,如果你是一個喜歡了解曆史的讀者,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也許你會有所收獲。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開國中将胡奇才——将軍裝

胡奇才原名胡其财,1914年9月出生在湖北紅安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中,他的父親是地主家裡的佃農。

在那個時代,佃農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胡奇才在年幼的時候,他們家裡隻靠着幫地主種田以及打理一個小豆腐坊,勉強維持生計。

年幼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從小就必須要幫着父親幹活,幸好家裡還是讓他去私塾上學,雖然隻讀幾年,但正是這段學習經曆,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在上學的時候,他的啟蒙老師正是共産黨員張楚峰,受到老師的影響,胡奇才也開始對共産主義有了一些了解。

可好景不長,1929年老師被捕,胡奇才親眼看到老師慘遭殺害,這讓他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年僅16歲的他滿腔憤怒,選擇走上老師當初的道路,通過少先隊的關系,正式參加了紅軍。

胡奇才的選擇一開始遭到家裡人的一緻反對,他的父親養活一家人非常不容易,母親去世之後,家裡不僅還有一個年邁的祖父,還有一個常年患病身體不好的大哥以及兩個年幼的妹妹。可自古忠孝難兩全,面對父親的阻撓,他說:“不參加紅軍,大家都沒有活路!”

加入紅軍之後,胡奇才從一個普通的戰士一點點做起,因為童年的經曆,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這就讓胡奇才在紅軍中漸漸有了名氣。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年輕時的胡奇才

在19歲左右時,便随着紅軍開始了著名的長征,此時的胡奇才已經是四方面軍的一名團政委了,他沒有良好的家庭,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出國留學,或者參加軍校的經曆。典型的土生土長提拔上來的軍事人才。

在抗日戰争發生之後,胡奇才趕赴山東,開始了七年多的魯中抗戰。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進步非常明顯,也開始展現出自己打仗的強硬,胡奇才先後指揮葛莊等戰鬥,沉痛打擊了山東日軍,同時在他的指揮下,魯中根據地開始慢慢成型。

當時山東流傳着一首抗戰民謠:

胡奇才,真勇敢;

指揮八路打冶源。

打死鬼子三十三;

活捉一個翻譯官。

主要說的是在1945年胡奇才指揮的圍點打援,一舉拿下冶源,活捉了“馬大牙”,其中有33個日軍被打死32個,另外一個成了俘虜。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冶源一戰,被打死的日軍,胡奇才親手拍攝的照片

随着抗日戰争的結束,中央也開始把目标放在東北,胡奇才等人負責的魯中根據地,也是後來組建起東北野戰軍的重要力量之一。

當時國民黨已經開始準備挑起内戰,集結軍隊準備随時入侵解放區,解放軍也開始整軍準備應戰,在羅榮桓進入東北之前,就特意欽點要胡奇才一起到東北,于是胡奇才離開了自己奮戰多年的山東,趕赴遼東軍區報到,沒想到他很快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戰。

當時國民黨已經集結了十多萬大軍,開始對遼東軍區發起了大舉進攻,試圖摧毀解放軍在東北建立的根據地。

雖說東北野戰軍剛剛組建起來,但實力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胡奇才的部隊就接收了關東軍的一批武器。他所在的四縱,擁有一個實力不俗的炮兵團。其實很早的時候,胡奇才就對大炮非常感興趣,剛到東北,他也是主要負責縱隊炮兵,對于接下來要發生在東北的戰争也很樂觀。

畢竟一路打過來,早期裝備差得離譜,卻還是能打敗一個個強敵,如今軍隊已經換了面貌,面對國民黨的軍隊可以打得更好。

可殘酷的現實讓胡奇才等廣大将領都被打醒了,1946年初,在與國民黨爆發的戰鬥中,他們面對的是五大主力中實力非常強的新六軍,當時廖耀湘的新六軍從秦皇島登陸,迅速對遼東軍區發起了進攻。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廖耀湘

新六軍可不是什麼吹出來的軍隊,他們不僅接受了美式裝備,還接受了長期的美式訓練,在抗戰中也是轉戰多地,有着非常豐富的戰鬥經驗。

在初期面對東北野戰軍的反擊時,新六軍精良的裝備,極高的戰鬥素質也是給解放軍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甚至他們在落入陣地後,建立的工事也是經過美國軍隊指導後的産物。胡奇才初入東北就碰上了這樣的對手,吃了一個大虧。

在雙方的最初戰鬥中,解放軍傷亡慘重,新六軍美式機槍、沖鋒槍組成的密集火力網,讓無數的解放軍戰士丢掉了性命。在冰天雪地的東北戰場,他們更是拿出了火焰噴射器這種恐怖的武器,給解放軍的作戰帶來了更大的威脅。

胡奇才率部在沙嶺與新六軍血戰,他也開始意識到解放軍當時的不足之處,部隊不單單是在裝備上有差距,由于解放軍長期以遊擊戰為主,在朝着正面戰役轉型的過程中,部隊的經驗确實不足。

他最為重視的炮兵,在戰鬥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甚至連大炮都很難打得準。不過,東北野戰軍盡管在初期非常被動,但很快部隊就及時作出調整,開始找到了應對強敵的方法。

胡奇才在幾個月之後正式擔任四縱司令員,很快,這位東北軍的猛虎就開始發威了,他不僅一雪前恥,更是幫助東北野戰軍扭轉了戰局。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胡奇才

當時四縱的組合非常有趣,胡奇才與韓先楚兩位猛将分别擔任正副司令員,而他們這次的對手也是非常有名,是有着“千裡駒”之稱的國民黨第52軍的25師,這支部隊曾經在關麟征等名将的帶領下取得過不少輝煌的戰績。

他們更是和我軍一樣,非常善于奔襲穿插的打法,是國民黨軍隊裡面,少有能和我軍行軍速度媲美的部隊。面對實力不俗的25師,胡奇才大膽選擇集中兵力圍殲“千裡駒”。可對方畢竟也是能打的軍隊,很快25師主力迅速落位,胡奇才轉而選擇新開嶺作為包圍25師的新戰場,這裡是狹長的山谷地區,非常适合打圍殲戰。

然而25師在發現被圍之後,迅速選擇了搶占山嶺高地,四縱很難攻上去,此時大雪紛飛,要想拿下25師的陣地實在太難,國民黨周圍的軍隊也迅速靠攏,反而形成了十萬大軍包圍四縱的态勢。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韓先楚主張堅決吃掉25師,這無疑是一個極為冒險的主意,為此韓先楚和部隊内部很多人開始了争論,胡奇才最初也并不同意堅決打下去,可他随後被韓先楚的想法打動,并最終力排衆議,頂着被包圍的壓力繼續猛攻25師,他把部隊所有的預備隊全部派上去,能用的人員都投入到了戰場上,最終四縱成功吃掉了“千裡駒”。

這場戰鬥的意義非常大,不僅僅是由于25師的強大,還因為在東北戰場上,解放軍當時還沒有成建制消滅國民黨一個師的先例,四縱成為第一個完成這個壯舉的部隊。胡奇才和韓先楚兩位硬漢名将,也經此一戰徹底在東北戰場上出名,不過真正讓胡奇才大放異彩的,是随後發生在遼沈戰役中的一場著名的狙擊戰。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新開嶺戰役結束一年多,遼沈戰役全面爆發,當時毛主席決定先從錦州打起,關閉東北的大門,徹底圍殲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可打錦州的風險也是很大的,錦州是東北的要地,蔣介石哪怕再不懂軍事,也明白錦州的得失會關系到東北的大局。

為此,國民黨開始組織大量的軍隊趕赴錦州救援,其中援軍是來自兩個方向,最關鍵的一路就是來自錦西一線的軍隊。這裡距離錦州隻有20公裡,國民黨在錦西一線布置了11個師的兵力,還派出了潛艇随時支援陸軍的戰鬥。

塔山作為錦州和錦西之間的要地,隻不過是一個百戶人家組成的小村子,周圍最高的地點也不過才200多米,還擁有大面積的開闊地。

由于塔山是錦西通往錦州的必經之地,阻擊這裡的敵人,就成了錦州之戰的關鍵,國民黨拿下了塔山,錦西的援軍就能支援錦州,解放軍要想拿下錦州,難度就非常大了。毛主席在布置錦州戰事前,就點出了塔山的重要性,守住這裡,拿下錦州的希望就會更大。

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大決戰》裡面林彪那句“我要的不是傷亡數字,我要的是塔山。”當時随着吳克華回歸,胡奇才改任四縱副司令,他在那個時候正在養傷,可大戰在即,林彪欽點胡奇才率部趕赴塔山指揮作戰,胡奇才就抱病出發。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胡奇才在塔山壕溝聽團長作戰前報告

在塔山布防之初,胡奇才就已經看到了防守的重點,他敏銳發現部隊忽視了村莊的正面防禦,随即立即增派軍隊駐防塔山堡,胡奇才更是非常關注部隊的工事修築,甚至親自拿大炮轟擊部隊的防禦工事,用來檢測工事是不是過關。

他與吳克華等人,也發現塔山地勢不好,将軍隊布置在這裡正面防禦,完全暴露在國民黨的炮火下,于是他們改變防線布置,根據胡奇才之前布置的塔山堡,依托鐵路橋頭,白台山等地組成了新的防線。他還改組了部隊的兵力配置,依托陣型準備足夠的預備隊,果然,戰鬥開始後,國民黨的進攻思路完全被胡奇才摸透。

國民黨援軍利用炮火的掩護,先對陣地工事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随即又組織起了密集的陣型重逢。此時,胡奇才對于炮兵的重視也起到了效果,塔山狙擊戰開始前,解放軍在炮兵上已經有着一定的優勢。

四縱在守衛塔山的時候,胡奇才也表示這裡無法容納更多的援軍,與其給他們增加援軍,不如給他們增加更多的火炮。而國民黨軍隊完全輕視了解放軍的工事和火力,他們甚至隻做了半小時的火炮準備,雖然有着空軍和艦艇的炮火支援,但這點支援缺乏持續性,很多都是隻打了幾炮就走。是以在交戰之初,雙方的炮兵就進行了激烈的炮戰,國軍的火力優勢沒能顯現出來,即便用炮火狠狠攻擊塔山的陣地,可面對胡奇才精心布置的陣地,這些火炮也未能起到更大的效果。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塔山阻擊戰

即便如此,國民黨軍隊拿下塔山的意志還是非常堅定的,最初他們的主攻方向就是塔山村,白台山與鐵路橋頭堡。54軍、62軍利用密集陣型對陣地進行了多次的沖鋒,從一開始他們的傷亡就非常慘重,很快就把預備隊都調入一線。

最為激烈的時候,雙方在陣地内也開始了白刃戰,一些陣地多次易手,可他們始終沒能突破塔山的防線。雙方從10月10日開始,苦戰了兩天兩夜,胡奇才的防線順利擋住了國軍第一階段的猛攻,可他也非常清楚,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果然,經過一天的休整,國軍立即調整了進攻的部署,仍然采用密集的人海戰術。可胡奇才利用一天的休整,讓軍隊立即修築工事,這個時候,解放軍的防禦工事已經是他們無法逾越的屏障。

他們的防禦火力也已經超越了國軍的想象,比如工事裡面除了鐵絲網、地雷等正常設施之外。由于第一階段部隊守衛塔山的傷亡也不小,于是就增強了火力,像塔山堡防線配置了16挺重機槍、49挺輕機槍、數十門各種身管炮和團屬迫擊炮。

胡奇才靈活利用部隊的營、連等戰鬥機關,有層次抵禦敵人,他還不忘随時觀察敵人的進攻,比如他發現國軍的進攻态勢非常猛,但持續推進的能力不夠,于是他就要求部隊集中火力猛攻敵人的第二梯隊,打垮了這部分,敵人的進攻就沒有延續性,這對部隊及時修複工事,鞏固防線有着極大的幫助。

戰鬥的第二階段,國軍也是孤注一擲,陸海空三軍也是集中力量瘋狂攻擊塔山陣地。

在最為激烈的時候國軍五個師輪番發起了沖擊,可結果正如林彪之後感慨得那樣:“這一仗,你們把那個營放在塔山村按得好,就像一個釘子一樣!”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蔣介石

面對解放軍強悍的防禦,蔣介石也隻能在空中無奈地說道:“真沒有料到,3個軍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就是打不過塔山。”

随着胡奇才擋住了錦西的援軍,15日錦州順利解放,至此遼沈戰役的勝利已經沒有什麼懸念,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也隻有被包圍的結局。在遼沈戰役結束後,原本在塔山與敵人血戰的四縱,也是最先入關的部隊之一,他們随後又重創了傅作義的軍隊,為接下來的平津戰役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不過胡奇才在之前就一直帶病作戰,入關之後他也由于舊病複發,多次離開部隊去養病。

塔山狙擊戰無疑是胡奇才人生的巅峰時刻,一戰揚名,國人皆知。

這場大戰結束之後,他被人們稱作“塔山猛虎”。在東北野戰軍中,胡奇才的作戰風格确實是非常彪悍,最初他到東北之後,不僅僅接受了很多關東軍的裝備,四野一下子有了不少的火炮,他還積極向蘇軍學習使用炮兵的理念。

在新開嶺、塔山等戰鬥中,他将炮兵的作用發揮到了極緻,他利用炮火與步兵的協同作戰,在塔山展開縱深防禦,與當初庫圖佐夫等人的戰術理念是非常相似,由于他們的風格也比較相似,是以胡奇才也被一些專家稱作“小庫圖佐夫”。

1955年,在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上,胡奇才被授予中将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對于這次授銜中将,胡奇才本人并無異議,隻是很多讀者在了解胡奇才的過程中,發現他戰功赫赫,資曆也很高,為何沒評上上将?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在1948年時的一次降級,這次降級并不是因為胡奇才指揮失誤或者犯了大錯,而是身體因素。胡奇才戎馬一生,先後6次身負重傷,因身體過于虛弱,經常頭痛難忍,曾一度在四處求醫。

病愈歸隊時,便擔任了遼沈戰役中的副司令,這是整個東野作戰曆程中為數不多的一次降級,而當年塔山阻擊戰,也是擔任副司令,由林彪親戰。

到1955年授銜時,都是按照國家立下的規矩執行,上将隻有正兵團級才有資格,副兵團級才是中将。

加上北韓戰争爆發後,胡奇才也隻是到北韓戰場等地觀摩作戰,這才隻授中将軍銜。

不過,軍銜對于胡奇才來說并不重要,直到晚年,他還是一直無法忘記當初在塔山和四縱戰友們并肩作戰的事情,此後他曾先後四次回到塔山,盡管他因為塔山而徹底成名,可他始終無法忘記,戰後看着一個個死去的戰友屍體被擡下來的畫面。

胡奇才:塔山一戰揚名,力挫蔣介石3個軍,逝世後與戰友同葬塔山——完——

胡奇才晚年去塔山留下的照片

他也曾與身邊的戰友們約定,死後也一起葬在塔山。

1997年7月3日,胡奇才逝世,享年83歲,按照生前遺言,他與其他三位将軍一起葬于塔山。

胡奇才的一生充滿着傳奇色彩,這位“塔山猛虎”是解放軍裡面敢打敢拼的代表,他在戰鬥中曾經六次負傷,幾次險些喪命,可自己的身體依舊非常強健,在八十歲高齡,仍然非常有精神。

作為土生土長的名将,胡奇才非常善于學習,尤其喜歡書法,這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成長起來的名将,也是靠着這種專注學習,無畏向前的精神才能成功的。

謹以此文紀念胡奇才中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h1 class="pgc-h-center-line">——完——</h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