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中山立遺囑特意強調“吾妻宋慶齡”?想多了,遺囑是這樣産生的

孫中山立遺囑特意強調“吾妻宋慶齡”?想多了,遺囑是這樣産生的

老覃前天和昨天分别寫了《陳粹芬:孫中山的側室兼護衛,忠心耿耿,孫中山後來卻欲将之送人》《盧慕貞:17歲結婚,45歲被尊為“國母”,48歲收到丈夫的離婚信》這兩篇文章,講的是孫中山先生的側室兼護衛陳粹芬女士和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的事迹。

今天再來說說孫中山和宋慶齡的愛情故事。

孫中山自然是深愛宋慶齡的。

但根據《孫中山全傳》介紹,1925年3月11日正午,孫中山因病去世時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和平、奮鬥、救中國”,沒有涉及任何私人。

老覃最近發現,網絡上流傳着很多頌揚孫中山和宋慶齡偉大愛情的小白文,居然無視曆史的真實性,虛構出了許多不存在的情節,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赢來了讀者的一片喝彩叫好聲。

老覃客觀地說,孫中山是深愛宋慶齡的,但無事生非地虛構情節就不必要了。

事情本身就不存在,為了賺流量,胡編亂造,對作者而已,是逞得了一時之快,但對孫中山和宋慶齡而言,一旦讀者後來知道了那些虛構出來的情節并不存在,反而會對他們的愛情産生懷疑,這非常不好。

是以,老覃主張寫曆史人物,必須言必有據,所寫事件必須是真實出現、真實存在過的,絕不能随意捏造,張口就來。

當然了,現在網上贊頌孫中山和宋慶齡的那些愛情故事裡,最能讓讀者深信不疑的是“孫中山立遺囑特意強調‘吾妻宋慶齡’”的事。

理由嘛,很簡單,現在世間流傳下孫中山的遺囑共有三份:《國事遺囑》、《家事遺囑》、《緻蘇聯遺書》。其中的《家事遺囑》上的确白紙黑字地寫有“吾妻宋慶齡”這五個字。

根據這五個字,胡編故事的人腦洞大開,說孫中山在病重中時刻牽挂着宋慶齡,擔心自己不在了,别人會欺負宋慶齡,不承認她“孫夫人”的地位,是以,在立遺囑的時候,特意強調了“吾妻宋慶齡”這五個字。甚至,還拿蔣介石後來恨宋慶齡支援共産黨,宣稱隻有盧慕貞才是真正的“孫夫人”的事來抒發感歎,大贊孫中山有先見之明。

之是以會這樣說、這樣寫,那是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孫中山這三份遺囑都是由孫中山親筆寫就的。

或者,他們也可能知道孫中山沉疴日久,難以提筆寫字,并且還了解到了何香凝的一些回憶,認為這三份遺囑是出自孫中山口授,由他身邊的人一字一句筆錄下來的。那麼,說“孫中山在立遺囑時特意強調了‘吾妻宋慶齡’”也是可以成立的。

孫中山立遺囑特意強調“吾妻宋慶齡”?想多了,遺囑是這樣産生的

問題是,何香凝在她的回憶隻是一家之言。

還是先來說說孫中山這三份遺囑的産生過程吧。

話說,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感覺到事情鬧大了,難以收場,就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建設大計”。

有志于南北統一的孫中山大喜過望,于1924年11月13日偕宋慶齡、李烈鈞、邵元沖等二十餘人興沖沖北上。

但是,孫中山體内肝病已潛伏了十年,到了北京之後,病情突然爆發,一病不起。

即孫中山在到北京後的第五天,就住進了協和醫院進行治療。

接受手術前,他下手谕由李大钊、吳稚晖、李石曾、于佑任、陳友仁五人組成北京政治委員會,對于重要事務,由該會議而決行。

随着時間的推移,孫中山的病情不斷惡化。

廣州和上海的一些革命官員坐不住了,紛紛來京探視。

大家得知孫中山患的是絕症,都不約而同地把孫中山訂立遺囑的事提上了議程。

關于遺囑的訂立過程,遺囑之上簽名的“證明者”何香凝為什麼堅持說“遺囑是孫中山在病床上口授,由汪精衛當場筆錄的”的呢?

原因是何香凝擔心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右派會出來搞事,會破壞孫中山強力推動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她想用孫中山的遺囑來限制國民黨右派。 

為了確定遺囑的權威性,她就必須一口咬定遺囑是孫中山口述的。

孫中山逝世後,《國事遺囑》及《家事遺囑》在國民黨内部公開了。

何香凝當時的原話叙述是:“先生病笃時,……以兩項遺囑授吾等。”

毫無疑問,何香凝所說的“兩項遺囑”指的是《國事遺囑》及《家事遺囑》。

但她沒有料到,3月14 日,另有一份《蘇聯遺書》悄悄在蘇聯的《真理報》(Правда)第 2版面出現,而到了 3 月31 日,國民黨的報刊《廣州民國日報》才把這份《緻蘇聯遺書》的漢譯版登載出來。

也就是說,何香凝在一開始是并不知道《緻蘇聯遺書》的存在的。

等她知道了《蘇聯遺書》的存在,她就在後來的回憶裡作了改動,成了“先生以三項遺囑授吾等”。

并且,随着回憶次數的增加,對《緻蘇聯遺書》的叙述越來越詳細。

1961 年,她在寫《我的回憶》時,這樣寫:“寫給蘇聯政府的,由孫先生用英文說出,由鮑羅廷、陳友仁、宋子文、孫科筆記的。”

但是,時任國民黨北京執行部青年部部長于樹德在《中山先生遺囑的起草經過》提到:因為孫中山病勢嚴重,汪精衛在某次擴大會議上提出要為孫中山先生起草一個遺囑。大家推舉吳稚晖起草。但吳稚晖寫得“極為酸腐”,汪兆銘就自告奮勇地重新起草了一個。最後,中央執行委員會“一字不易地通過汪的這個草稿”。

同樣是孫中山訂立遺囑的親曆者和見證人的張繼,在他的日記裡回憶,孫中山臨危時,于佑任認為他應該提前留下昭告國人的遺命、遺诰、或者遺訓什麼的。吳稚晖認為民國不不應再帶帝王語氣,定名為“遺囑”,并親自提筆起草,汪兆銘是其中的一個修改者。

孫中山立遺囑特意強調“吾妻宋慶齡”?想多了,遺囑是這樣産生的

于佑任後來在寫一篇悼念吳稚晖的文章中也提到:孫中山遺囑的完成,“吳先生有大力焉”。

鄒魯和孫科同樣是孫中山訂立遺囑的親曆者和見證人。

孫科在他的回憶中,也明确提到遺囑是由汪兆銘草拟、中山先生确認的。

他的原話是:“兆銘乃将預寫之遺囑稿逐字讀之。先父甚感滿意。”

鄒魯是國民黨準公認黨史《中國國民黨史稿》的編著者,他在《中國國民黨史稿》裡是這樣記載的:“汪乃念預備遺囑全文。總理表示滿意曰‘我很贊成’。”

作為遺囑修改者之一的汪兆銘也曾在《“接受總理遺囑并努力履行之”提案》中說明:遺囑是事先寫好,由他念給孫中山聽過,孫中山後來簽字的。

……

所謂孤證不取,說遺囑是孫中山口授的,隻有何香凝一人。

是以,那個“孫中山在立遺囑時特意強調了‘吾妻宋慶齡’”的說法就根本不存在了。

但孫中山還是很在乎宋慶齡的。

因為,所有人的說法裡都提到,孫中山點頭通過遺囑的時間是1925年2月24日,因為宋慶齡的失聲痛哭,簽字時間推到了3月11日。

不得不說,孫中山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傑,在最後的時間裡,還是非常照顧到這位嬌妻宋慶齡的情緒的。

孫中山立遺囑特意強調“吾妻宋慶齡”?想多了,遺囑是這樣産生的

最後,台灣國父年譜裡指出:《緻蘇聯遺書》是時任英文秘書陳友仁與鮑羅廷所起草,由宋子文口誦,孫中山聽後通過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