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作者:昭烈名臣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項伯是個經常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夾雜在劉邦項羽韓信蕭何張良等等一大群人之間,項伯總是顯得無足輕重。

幸好鴻門宴的故事,世人皆知,而且這個章節還入選過課本,是以項伯這個名字,多少還有有些名氣的。

但這也僅僅是一些小名氣而已,随着鴻門宴的結束,似乎這個人就消失了,留下茫然不知所措的一個老頭,孤零零地活在一篇文章裡面。

但事實上項伯的故事,要精彩很多,鴻門宴上他幫助劉邦逃過一死,成了秦漢史上第一個謎團,為什麼項伯要幫助劉邦呢?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關鍵人物就是張良,張良跟項伯一樣,都是貴族出身,隻不過項伯這個貴族,屬于楚國的,兩個人都有固定的目标,那就是與秦國有着血海深仇。

張良有錢,比較雞賊,找個大力士暗殺秦始皇,事情敗露都,就在芒砀山這一帶躲起來了,項伯是親自殺了人,也跑到這個芒砀山來了,在這裡張良救了項伯一命,這是他們最初的相遇。

此時狼狽的他們,誰也沒想到短短不久之後,華夏大地會掀起巨浪,而站在浪頭的,就是他們各自服務的主公。

秦朝吃得太胖了,這跟人一樣,一旦過于肥胖,各種原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就開始顯現,有的甚至是緻命的問題。

秦始皇一死,再也沒人能駕馭得住如此龐大複雜的國家機器,陳勝吳廣的能力其實很一般,他們隻不過是趕巧了,正好是秦始皇死了之後發難。

從張良和項伯的事情可以看出,之前反對秦始皇的人很多,隻不過都被秦始皇滅了,感覺陳勝吳廣振臂一呼,秦朝就完了一樣。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01)鴻門宴</h1>

曆史并不是這麼簡單,這中間還隔着一個章邯,秦朝最後的名将,章邯臨危受命,帶領骊山修陵的20萬苦工囚徒組成的軍隊,開始了打擊起義軍的過程。

章邯真的是厲害,幾乎所有的反抗者都被消滅了,而且後來原來駐紮在北方防備匈奴的部隊,也由名将王離帶了回來,參與到這場平亂的戰鬥,如果沒有項羽,秦末的這兩位名将,是真的會把秦朝穩住的,可惜他們遇到的是,中國曆史上數一數二的猛将。

巨鹿一戰,秦朝徹底賠光了家底,王離戰死,章邯投降,随即被項羽坑殺了20萬,從此各路聯軍那時對項羽不敢正視,對項羽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但這個時候,秦朝的都城鹹陽,卻被劉邦撿了漏,因為秦朝的主力正在巨鹿和項羽決戰,是以劉邦很輕松地就攻占了鹹陽。

而此時的劉邦實力還是非常弱小的,典型的樹小又招風,你攻占秦朝都城這麼大的事,可不就是給自己樹敵嗎,第一個看他不爽的就是項羽。

于是就有了曆史上最有名的一場宴會,鴻門宴在當時隻是個地點,但是在現在已經成了内涵豐富的成語。

項羽有很多缺點,但是在殺不殺劉邦這件事上,項羽犯的錯誤并不算大,畢竟他們是比肩作戰的,劉邦也沒犯什麼錯,他是按照當初的約定,想鹹陽進軍的。

更關鍵的是,當時各路諸侯實在是太多了,劉邦真的隻是很小的一個,真的是沒必要殺掉劉邦,但是項羽的軍師範增,是主張殺掉劉邦的。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危急關頭,有人說劉邦很慫,都這時候了,還裝什麼英雄氣概呀,張良帶着金銀财寶來見項伯,項伯當年也是遊俠之風,除了喜歡财寶之外,張良對他的恩情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宴會就這麼開始了,範增想要殺劉邦,項伯想要保護劉邦,項羽是一直猶豫不決,中間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橋段,總之這場宴會能夠載入史冊實在是驚險刺激。

其實以當時項羽的實力,他完全沒太把劉邦當回事,既然都已經占了鹹陽,自己有如此兵強馬壯,那麼項羽就要實作自己的偉大計劃了,那麼項羽的計劃是什麼呢?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02)回到過去</h1>

項羽對秦朝有一種深深的恐懼,不僅僅是因為仇恨,更重要的是,項羽根本無法了解秦朝的制度,他認為那完全就是魔鬼一般的制度。

是以項羽的理想就是完全毀掉和抹去秦朝的一切,回到秦朝之前的狀态,貴族出身的項羽,完全搞不懂郡縣制,他認為分封的貴族制度,才是最優秀最完美的制度,秦朝搞的這一套簡直失敗透頂。

于是他一把火燒了鹹陽城,大火持續了三個月,當時的鹹陽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和百萬勞工,日夜不停地修建各種建築,都被項羽付之一炬了。

地表建築是其次,從制度上消滅秦朝在重要,于是仿效當年的武王伐纣,項羽又開始搞起了分封,這應該是項羽把智力發揮到極限的一次,為了這次分封,他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各種制衡和牽制,項羽得到的稱号是西楚霸王,楚國明明在南邊,為什麼叫西楚霸王呢,因為項羽把原來的楚國一分為三,他得到的是西邊的那一塊,是以叫做西楚霸王。

霸王也不是現在我們了解的稱王稱霸的意思,而是大哥的意思,霸在古代跟伯是一個意思,就是老大的意思,大家都是平等的,隻不過是認你做了大哥。

封地方面,項羽可真是煞費苦心,關于劉邦他把他封到了四川,這也是項羽的一個小手段,意思是他也沒有失信。

當初說的是,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四川也屬于當年秦國的地盤呀,是以封你在四川做個王,也不算是違背當初的承諾。

但此時張良又坐不住了,他又一次找到了項伯,這一次帶來了更多的财物,求項伯一定要讓項羽把漢中這個地方也封給劉邦,而項目無意之間,也給未來的漢帝國帶了了名字,漢中王而不是蜀王,決定了劉邦日後的命運。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03)曲終人未散</h1>

為什麼張良要冒着激怒項羽的風險,要求把漢中也要過來呢?

這就要說到漢中的地理位置了,漢中,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如果你不是當地人,或者是對曆史地理有深入了解的人,通常會覺得困惑。你看這個名字:漢中,顧名思義,那是漢水的發源地。漢水,很容易讓人想起長江流域,在南方。

但是,你一看漢中的省級歸屬呢?是陝西省。這又是一個典型的北方省份,讓人聯想起西安、延安這些北方地名。但是在真實的地理上呢?

漢中和四川同在一個地理單元,這又是西部。你看,這漢中一個地方,和北部、南部、西部都能扯上了關系和聯想。那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原來,漢中和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中間隔了一個秦嶺。漢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間隔了一個大巴山。你别看都是山。大巴山雖然也不好走,但比起秦嶺來,翻越要容易得多。秦嶺不但險峻,而且東西綿延1500公裡,南北寬100-150公裡,面積很大,穿越非常困難。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更是難上加難。

是以,漢中和四川的聯系更緊密,别看漢中在地圖上屬于陝西,實際上就是四川北邊的門戶。站在四川的角度看,如果敵人占據了漢中,就能很容易地翻過大巴山攻擊四川。如果四川占據了漢中,北邊險峻的秦嶺,會成為天然的屏障,阻止敵軍南下進攻。

漢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無論是出四川還是要防守四川,這個地方都必須得到,後來劉備的曆史就證明了這一點,有了漢中蜀漢集團還能發起進攻,要是隻有四川,恐怕早就被困死了。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最終在項伯的勸說下,劉邦得到了漢中,被封為漢王,而中國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占據四川,從漢中出關中赢得天下的戰例,被韓信實作了。

占了關中能赢得天下,但是以四川為基地,從漢中往外打,隻有韓信做到了,其他人都不行,強如諸葛亮也隻能是長歎一聲,再不能臨陣讨賊。

項羽終究是敗了,這事兒肯定不能怪項伯,項伯隻是其中一個不起眼的變量,站在事後的角度看很重要,但是在當時,誰也無法預料後來的結果。

但項伯的做法,也保全了項氏一族,項羽死後,項氏一族沒有被屠戮,項伯也被封為射陽侯,在孝惠帝三年才死。

劉邦這個人很奇怪,對自己的敵人反倒是很好,對于幫他奪天下的人,反倒是舉起屠刀殺戮得毫不客氣,韓信英布彭越自不必說,連劉邦從小穿開裆褲長大的盧绾都反了,可見劉邦為了江山,真是六親不認呀。

漢朝是以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01)鴻門宴(02)回到過去(03)曲終人未散

關于項伯,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