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一天都怎麼過?乾隆3點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充實乏味的一天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比較快,雖然人們的生活也是以變得更美好富足,可生活的壓力也随之變大。很多人都幻想能夠穿越到古代,體驗一下古代那種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可實際上古代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在生産力特别落後的古代,古人的生活壓力其實比現代人還要大,哪怕是古代的皇帝也不例外。

皇帝一天都怎麼過?乾隆3點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充實乏味的一天

那麼,古代的皇帝成天都在忙些啥呢?

以清朝的乾隆皇帝為例,他應該算得上是古代最悠閑的皇帝了,祖父康熙幫他掃平了周邊地區的軍事威脅,父親雍正則給他留下了一個充實的國庫。按理說,乾隆這個皇帝當的應該很輕松了,可實際上他每天還是非常的忙,早上3點就要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這樣充實而又乏味的一天,他整整過了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乾隆年間是清朝版圖最大的時期,最高峰時的版圖更是達到1310萬平方公裡,人口數量也超過了三億。而且清朝時皇權高度集中,全國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都需要皇帝親自處理,哪怕康熙和雍正已經給乾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想要管理好一個如此龐大帝國,也是一件很有難難度的事情。

皇帝一天都怎麼過?乾隆3點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充實乏味的一天

在很多人看來,乾隆是一個非常懶散的皇帝,整日就知道遊山玩水,先後六次去江南遊玩。實際上,乾隆還是比較勤奮的,至少比現在的大多數人都要勤奮,當普通人還在睡夢中時,他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百姓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乾隆皇帝每天還是要上朝,因為清聖祖康熙立下了規矩,皇帝每天都要上朝議政。乾隆向來最欽佩祖父康熙,自然不敢在這方面有所疏漏,即便是再辛苦,他每天還是要堅持早朝的。

古代交通落後,大臣們前往皇宮參加早朝隻能選擇騎馬坐轎的出行方式。而為了不耽誤早朝,大臣們每天早上3點就要起床準備,是以上早朝對于大臣們來說,确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皇帝一天都怎麼過?乾隆3點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充實乏味的一天

乾隆皇帝住在皇宮裡,雖然免除了奔波的勞累,可是每天也要3點起床。因為在早朝之前,皇帝通常會在寅時,也就是3到5點之間召見軍機大臣,提前了解一下朝廷大事,之後才召見其他大臣早朝。一般來說,早朝大約在5點開始,7點結束。

早朝結束之後,乾隆皇帝會前往養心殿,期間會稍微休息一下,順道補充一些能量,吃點瓜果點心之類的。養心殿是清朝皇帝批改奏折的地方,全國各地的奏折都會彙集到這裡等待皇帝的批閱。在批改奏折一事上,乾隆和雍正、康熙一樣都是親力親為,朱批谕旨不用别人代筆。

清朝的疆域那麼大,管理的人口那麼多,所有的事情都由乾隆一人決定,那每日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在批閱奏折時,通常隻有特别重大的事件才會引起乾隆的注意,會專門抽出來等待第二天與大臣們商議。而絕大多數奏折上報的,其實都是一些瑣碎事情,乾隆皇帝在閱讀之後,會随手寫上“知道了”、“欣慰覽”等字樣,表示知道此事。

皇帝一天都怎麼過?乾隆3點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充實乏味的一天

可能有人會納悶,皇帝難道不吃早飯嗎?怎麼早朝結束就去了養心殿?其實,清朝皇帝的飲食習慣很簡單,乾隆一天隻吃兩頓飯,也就是早飯和晚飯。早飯的時間一般為6點到8點,晚飯的時間為下午1點到2點,如果是夏秋時節則提前1個小時。

乾隆皇帝的早餐很簡單,通常會在召見大臣之後前往養心殿之前随便吃一點,晚餐則要豐盛很多,一般會有數十上百道菜肴。這麼多的菜乾隆皇帝吃不完怎麼辦?吃不完就隻能倒掉,偶爾也會賞賜給大臣,而大臣們不管愛不愛吃,也不管餓不餓,皇帝賞賜下來就必須要吃完,而且還要吃得特别幹淨,以顯示“味道好極了”。

乾隆一天就吃兩頓飯,其他時間餓了怎麼辦?對于皇帝來說,這壓根不是事,隻要一個眼神就有随從會送來大把的瓜果點心。有時候乾隆批改奏折到深夜,肚子要是餓了的話,也會吩咐随從加餐,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

吃完晚飯後,如果政事沒有處理完,乾隆會傳回養心殿繼續處理。如果忙完政事了,則會帶着妃嫔們在禦花園中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欣賞名家字帖等。不過,有一件事是乾隆每天再忙都要做的,那就是吟詩。乾隆一生作了四萬多首詩,先不說品質如何,單憑這個數量就稱得上是冠絕古今了。

當一天的事情都差不多忙完之後,天也就逐漸黑了下來,這個時候也大約到了晚上七點,到了乾隆翻牌子的時間。清朝對皇帝的行為管束還是十分嚴格的,時間到了就會有随從去叫門。這是清朝的祖訓,乾隆縱然是皇帝,也是無法違背這一點的。

皇帝一天都怎麼過?乾隆3點起床早朝,7點翻牌子,充實乏味的一天

乾隆雖然是皇帝,可他每天也是非常忙碌的,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清閑。是以古代的皇帝也并不輕松,哪怕是20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他也有着自己的苦惱,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繼承人。相對于古代來說,現代社會其實已經是非常美好了,雖然生活壓力大一些,可是沒有壓力哪來的動力呢?與其在抱怨中虛度光陰,不如化壓力為動力,給自己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