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世昌的薪俸

作者:老哥漫記

寫這個題目時,想起和一位當年老同志的聊天,他是中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的軍官(老軍校大學生),快退休了那身體素質杠杠的,他說當兵多年吃出了一副好下水,睡覺沾枕頭就着。當年他們的待遇無疑是全軍中最高的,海軍同門自不在話下,他們對比目标是戰鬥機飛行員,而且絕對高,基地的生活條件非常好。是以,無論過去現在海軍的待遇是很好的。

鄧世昌的薪俸

北洋水師成立的時候,李鴻章還比較擔心兵源,怕沒有人願意當海軍。為什麼呢?李鴻章說:“慮左帥在甘,諸将不願西行之情見于北洋。”擔心出現當年像左宗棠率軍到西北時,官兵怕苦而不願意西行的情況在北洋水師發生。可是,沒有想到不僅李鴻章擔心的情況沒有發生,許多綠營兵,甚至八旗子弟,紛紛要求到水師當兵。為了能當上北洋的兵,他們甚至不惜請客送禮,當時叫“内有門馬”。答案就在-北洋水師的兵饷高!

水師與陸軍不一樣,技術含量高。北洋水師的軍官分為戰官和藝官(指揮官和技術官)。戰官指各艦的艦長(管帶)和大副、二副、三副,藝官指的是各艦的輪機長。《北洋水師章程》規定,無論是戰官和藝官,都必須從正規的軍校畢業,經過專業學習與訓練才能擔任。這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第一次。

北洋水師的士兵也是這樣。根據《北洋水師章程》,要求士兵必須懂得艦艇知識。因為,艦艇上專業技術兵多達幾十種,如:旗兵、艙兵、油兵、魚雷兵、魚雷匠、升火兵、電燈兵、鍋爐兵、洋槍兵、油漆兵、帆兵、木匠、鐵匠等等。是以為了召集各種技術人才到北洋水師當兵,是以決定在北洋水師中采用“高薪制”。《北洋水師章程》解釋:“海軍為護國威遠之大計,不宜過從省吝也。中國海軍創設,饷力未充,未能援引英國等海軍行情待遇。但兵船将士終年涉曆風濤,異常勞苦,與綠營水陸情形迥不相同。不能不格外體恤,通盤籌計。”

下面我們就同時期陸軍綠營和水師的俸饷做一個對比:

一、綠營是清軍入關後,以漢人為基礎組建的軍隊,因其以綠旗為标志,以營為建制機關,向以稱為“綠營”。

(一)綠營軍官的俸薪細目多,分為俸銀、薪銀、蔬菜燭炭銀、心紅與紙張銀四種。

1.綠營提督(相當于省軍區司令員)年收入為2605兩6錢9分銀。其中俸銀為81.693兩,薪銀144兩,蔬菜燭炭銀180兩,心紅紙張銀200兩,此外還有養廉銀2000兩。

2.綠營的總兵(軍長)年收入為2011兩白銀;

3.副将(相當于副軍長)為1177兩4錢白銀;

4.參将(相當于師長)為743兩3錢白銀。

(二)綠營士兵的薪水叫作饷,因以月計,又叫月饷。按綠營饷章規定,綠營的兵饷分3等支付

1.騎兵、文書為第一等,月支銀2兩,米3鬥;

2.步兵為第二等,月支銀 1.5兩,米3鬥;

3.後方勤務兵為第三等,月支銀1兩,米3鬥。

4.綠營水師支饷,也分馬、步、後方勤務兵三等,同陸上部隊相同。

實際上,綠營士兵的實際領的薪水,要比這個數目低。因為還有名目繁多的扣除。

鄧世昌的薪俸

二、北洋水師遵照李鴻章的訓示,重新修訂了海軍的薪水制度,将軍官的年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年俸”,即基本工資,占軍官總收入的40%;一部分是崗位津貼,當時叫“船俸”,占軍官收入的60%。

(一)北洋水師的軍官薪俸标準:

1.海軍提督,官俸為3360兩,船俸為5040兩,合計8400兩,是綠營提督的3.2倍;

2.海軍總兵年收入為3960兩,為綠營總兵的1.97倍;

3.海軍副将年收入為3240兩,是綠營副将的2.75倍;

4.海軍參将年收入為2640兩,是綠營參将的3.55倍。

5.此外,北洋水師還有其他收入。例如,水師有一筆叫“行船公費”的支出,這個費用一般用于:水線以上船艙内外的維修材料與工時費,如購買油漆、油斤、紙張、棉紗、砂布、煤炭裝卸、雇人引港、更換國旗、軍裝、采購零星物品、管帶自雇幕僚文書的費用。這筆費用根據艦艇噸位的大小而定。噸位大的艦艇,行船公費就多。如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定遠”、“鎮遠”的行船公費每月各有850兩;“緻遠”、“濟遠 ”、“靖遠”、“經遠”、“來遠”等噸位略小一點的5艘艦行船公費各為550兩。而噸位更小的“超勇”、“揚威”艦各為320兩。而對這筆費用的使用,各艦管帶也就是艦長有很大的支配空間,據有關材料記載,北洋艦隊的進階軍官林泰增、劉步蟾、鄧世昌、方伯謙、葉祖圭、林永升、邱寶仁每月都用過這筆費用,為章程規定以外的費用開支。

(二)北洋水師士兵的饷銀:

1.一等水手月薪10兩白銀;

2.一等炮目是20兩白銀;

3.岸上勤雜人員月薪為3兩白銀。

技術兵種薪水更高:

4.魚雷匠月薪24兩白銀;

5.電燈兵月薪30兩白銀;

當時,一家中農的年收入為33-50兩之間;東北金礦的護衛隊隊員年收入是36兩白銀;

甯波紡紗廠一個勞工的年收入為13-23.5兩白銀;一個山東勞工的年收入為18.3-60兩白銀。這就充分說明北洋水師官兵薪俸制已超過了當時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水準。

三、鄧世昌的俸饷

鄧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師緻遠号巡洋艦管帶(艦長)。按北洋水師相關資料記載,鄧世昌的武官階級是總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統和總兵為正二品大員(相當于中将軍長)。他的薪俸是官俸1584兩,船俸2376兩,合計3960兩。按光緒年間推算,當時大米每斤價格15 文,折銀0.015兩;食鹽每斤35文,折銀0.035兩;豬肉每斤40文,折銀0.04兩。以此估算:光緒年間一兩銀子在今天的購買力為1兩=31.25克,1克=6元人民币,1兩=187元人民币。故鄧的年薪折合人民币70萬元左右。 

鄧世昌的薪俸

鄧世昌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全艦300餘名官兵僅餘7人。大東溝海戰失利,朝廷震動。光緒皇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禦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1500克=54萬人民币)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折合目前人民币1875萬元)以示撫恤。

現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描述一些過去行賄的故事簡直不着邊際,如:左宗棠進京面聖,崇文門把門的官兵按官階要大帥一萬兩進城費,李蓮英也索賄後來恭親王給墊上了簡直胡說八道。要知道左侯爺的戰功、官位、儀仗有多大,他的侍從下到參将上到總兵官都是百戰之功普遍着黃馬褂,看門的敢向大帥索賄,李蓮英敢收王爺的錢,我靠他們都是傻叉嗎?李中堂經營一輩子的淮軍移交時淮軍賬面也僅有200萬兩,戲說真是害人不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