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作者:三妮的姐姐

距上次寫黑茶已經過去了20多天,一直定不下來該寫白茶還是青茶,主要是我手頭沒有比較好的配圖,一拖就拖到了今天。

翻東西時翻到了一包大紅袍,想起曾經和老公的一段對話。

我:“大紅袍是紅茶吧?”

老公:“帶紅字就是紅茶?”

我:“那是什麼茶?”

老公“烏龍茶。”

我:“烏龍茶是什麼茶?”

老公:“青茶。”

我:“青茶是綠茶?”

老公:“……..”

不懂茶的人總是語出驚人,讓懂點茶的人無言以對。

上次我們說到茶的六種基本分類中,有一種半發酵的青茶。是我國獨有的茶種,主要産區在廣東、福建和台灣省。這種茶采摘比較講究,須等新梢生長近成熟,葉片開度達八九成,呈兩葉一芽時,采下帶駐芽的二三片嫩葉,枝葉連理,大都是對口葉。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制茶過程包括日光萎凋(或熱風萎凋)、室内萎凋及攪拌(部分發酵)、8%發酵、25%發酵、炒青、初幹、熱團揉、再幹等,茶葉呈深綠色或青褐色,泡出來的茶湯是蜜綠色或蜜黃色,花香果味,從清新的花香、果香到熟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略帶微苦也能回甘。主要代表有福建武夷的大紅袍、安溪的鐵觀音,廣東的鳳凰水仙、鳳凰單枞等。

記得我們曾一起到陝西麟遊去遊玩,吃飯時包廂牆上裱有幾個字,我們都不懂書法,那字揮灑自如,我們沒一個人能認識。一群人猜測,似乎猜出了一個“出”字,又不像;好像有一個字像“蘭”,也吃不準。問酒店服務員,微笑、搖頭。現代資訊技術多發達,有個朋友拍了張照片發給寫字的朋友,迅速回複“氣若幽蘭”,“哦”大家一下釋然,“原來如此”,瞬間感覺一群文盲。說到“氣若幽蘭”,不得不說一下猶如蘭花香味的鐵觀音。

鐵觀音的外形為條肥狀緊結,呈半球形螺旋狀,有葉緣紅葉心綠的核心特點,稱為“綠葉紅鑲邊”。色澤砂綠,葉表帶白霜,最迷人的就是其高揚的、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甜香。茶湯滑口、醇厚甘鮮,回甘悠久,據說七泡仍有餘香,數小時内仍然齒頰生香,獨具觀音韻。

關于鐵觀音我曾經鬧過兩次笑話。一次是茶葉泡完收拾時,發現葉邊發紅,以為茶葉放久放壞了,遂教訓老公“不及時喝”,要求“趕緊扔掉,不能喝壞茶。”老公用一種輕蔑的眼光看向我,似乎在說“不跟你一般見識!”還有一次是沖泡時水溫過高泡得過久,緻使茶湯粗糙難咽且又苦又澀,請教茶店朋友,之後再不敢久泡,1分鐘即出湯。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除了鐵觀音,還有一種,與我頗有緣分。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在茶館喝茶,偶然看到一個朋友說到“鴨屎香”的茶,覺得又驚又笑,正說笑着,茶館老闆說“那是鳳凰單枞”,對,就是鳳凰單枞茶。

鳳凰單枞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即挺直肥碩油潤的外形特色,優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回甘的滋味,橙黃清澈明亮的湯色,青蒂綠腹紅鑲邊的葉底和極耐沖泡的底力。同時,因其優越的生态條件、良好的茶樹品種資源、精湛的采制工藝,使其滋味具有獨特的“山韻”,隻可意會。剛剛我們說鐵觀音“七泡有餘香”,而最普通的鳳凰單枞都可以沖泡12泡以上,高山茶可以輕松20沖以上,是烏龍茶中最高香的品種。原來,鳳凰單枞茶有十大香型,包括黃枝香、芝蘭香、密蘭香、玉蘭香、桂花香、杏仁香、肉桂香、夜來香、柚花香、姜花香等。但是,“鴨屎香”卻讓人記憶猶新。“鴨屎香”這個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茶葉長在當地的黃土壤上,俗稱鴨屎土;二是因為茶農怕别人偷自己的茶樹,故意醜化茶名。之前曾因茶名不雅,而其香型類似于金銀花的香氣,被更名為“銀花香”,但人們記住的還是“鴨屎香”。“鴨屎香”“鴨屎香”,大俗即大雅。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烏龍茶沖泡極為講究,也别有情趣。共有八道程式:

首先是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為宜。水燒開時,要把蓋碗(或茶壺)、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生又能加溫,然後把烏龍茶放入蓋碗(或茶壺)裡。用茶量蓋碗為5-10克,茶壺視大小而定,小茶壺約占茶壺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壺約占三四分,大茶壺約占二三分。這些動作包含着三道程式,即“山泉初沸”、“白鶴沐浴”和“烏龍入宮”。

接着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茶壺口邊沖入,使碗(壺)裡茶葉旋轉,促使茶葉露香;開水沖滿後,立即蓋上碗(壺)蓋,稍候片刻,用碗(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淨。這是第四、五道程式,稱為“懸壺高沖”、“春風拂面”。

泡一二分鐘後(泡的時間要适當,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産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裡。斟茶時應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後碗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裡。這樣,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緻,也蘊含着主人的深情厚意。這是第六、七道程式,叫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茶水一經斟入杯裡,應趁熱細吸,以免影響色香味。吸飲時,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是第八道程式,稱為“品啜甘霖”。

沖第二遍茶時,仍要用開水燙杯,泡二三分鐘後斟茶。接下去沖第三遍、第四遍……泡飲程式基本一樣,隻是泡茶的時間逐道加長些,可沖泡七八遍仍有餘香。

人生一世,如茶一般,經曆千錘百煉,一番沖淋,幾經沉伏,涅槃成凰,芬芳撲鼻。品茗?品人生?

氣若幽蘭,飲後話茶(青茶)

#原創随筆##茶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