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起源于先秦和兩漢,在魏晉時期嶄露頭角,從南朝到唐朝,山水詩随着文化變遷,不斷演化後,成為一種獨樹一格的詩歌。說到山水詩,謝靈運是開山鼻祖無可厚非,陶淵明、孟浩然、王維等等大詩大名鼎鼎,他們尤其擅長山水詩,而南朝劉宋時期的鮑照在山水詩上的造詣同樣卓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鮑照筆下十首佳作,體會山水詩給人帶來的美感與深意。

鮑照與顔延之、謝靈運并稱南朝劉宋時期文壇三大才子,史稱“元嘉三大家”。他家境貧寒,年少時期主要是種地,後來獻詩言志,被發現後走上官宦之路。由于他活躍的時期為劉宋的中後期,當時朝野比較混亂,先是劉彧殺了劉子業,後劉子顼起兵反劉彧,結果前者失敗,鮑照也在起兵之中被砍死,時年五十一歲。
在文學方面,鮑照能與謝靈運及顔延之比肩,可見他絕對是當時的文壇領袖。鮑照創作的詩歌題材廣泛,包括贈别、詠史、拟古等等,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山水詩,據史料記載,現存50餘首,居先唐詩人之最,同時他的著作推動了山水詩的發展,在我國詩壇中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
在我國詩歌史上,鮑照算是第一位大力從事山水詩創作的詩人。他的山水詩大緻可分為廬山、都邑、長江、遊宴四類,風格神秀幽奇,文字運用得精挑細刻,在藝術和審美反面,價值頗高。
“江南第一名山”廬山,在鮑照之前,很少有詩人把廬山作為詠歎的對象,鮑照則不然,他寫了不少關于廬山的山水詩。他看到廬山美麗風光,置身于其中,詩興大發,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将廬山美不勝收的景觀記錄筆下。
都邑詩是描寫首都附近山水的詩歌,他面對近在咫尺的都城,站在城牆上,放眼望去,都邑周邊的山河盡收眼底,筆鋒采用誇張的手法,對建築大筆勾勒,突出環境之美及都城之雄偉壯麗,心中大喜,所創作出的詩作極具審美價值。
長江詩是鮑照山水詩中數量最多的,而且是内容最為豐富的。由于他常年行走于長江之上,對長江波濤洶湧額流水深表敬畏,遠眺江岸兩側,高山林立,綠樹連蔭,一幅美麗的畫卷浮現在眼前,詩人興緻勃發,大筆一揮,諸多關于長江的山水詩便應運而生。
總之,鮑照的山水詩影響力極大,在南朝劉宋堪稱大家,同時對唐朝“物我合一”藝術境界的追求起到推動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鮑照十首佳作,體會文字的魅力,尤其山水詩,讀完你一定會喜歡上他的文字。
拟行路難·對案不能食
南北朝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歎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拟古詩·束薪幽篁裡
束薪幽篁裡,刈黍寒澗陰。
朔風傷我肌,号鳥驚思心。
歲暮井賦訖,程課相追尋。
田租送函谷,獸藁輸上林。
河渭冰未開,關隴雪正深。
笞擊官有罰,呵辱吏見侵。
不謂乘軒意,伏枥還至今。
代北風涼行
北風涼,雨雪雱。京洛女兒多嚴妝。
遙豔帷中自悲傷,沉吟不語若為忘。
問君何行何當歸,苦使妾坐自傷悲。
慮年至,慮顔衰。情易複,恨難追。
登雲陽九裡埭詩
宿心不複歸。流年抱衰疾。
既成雲雨人。悲緒終不一。
徒憶江南聲。空錄齊後瑟。
方絕萦弦思。豈見繞梁日。
登黃鶴矶詩
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
臨流斷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無東轅,還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滄流。
淚竹感湘别,弄珠懷漢遊。
豈伊藥餌泰,得奪旅人憂。
幽蘭·傾輝引暮色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顔。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贈傅都曹别
輕鴻戲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兩相親,緣念共無已。
風雨好東西,一隔頓萬裡。
追憶栖宿時,聲容滿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雲繞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煙霧裡。
代悲哉行
羇人感淑節。緣感欲回轍。
我行讵幾時。華實驟舒結。
覩實情有悲。瞻華意無悅。
覽物懷同志。如何複乖别。
翩翩翔禽羅。關關鳴鳥列。
翔鳴尚俦偶。所歎獨乖絕。
拟行路難·君不見春鳥初至時
君不見春鳥初至時。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風蕭索一旦至。竟得幾時保光華。
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
拟行路難·君不見柏梁台
君不見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萊;
君不見阿房宮,寒雲澤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
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
随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歎下黃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