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鮑照《拟行路難》:我真的太難了

作者:牆頭草說

如果社會流動性受阻,人才選拔途徑不暢,一些有才能的人就得不到發光發熱的機會。如此,不僅他們個人活得壓抑,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制度以門第高低選拔人才,這就讓出身低微的人失去了機會。于是,出身寒微的人中的佼佼者把心中的憤慨寫成詩,向不公的制度發出呐喊。南朝詩人鮑照的《拟行路難》就是這樣的詩歌,其中第四首的原文如下: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踟躇不敢言。

鮑照《拟行路難》:我真的太難了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詩人從一種自然現象寫起,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的方向流。這是典型的起興手法,起興手法的特點是由此聯想到彼。那麼詩人看着四處流淌的水,聯想到了什麼?在詩人看來,水的流向就像人生的方向,不同的流向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際遇。

鮑照《拟行路難》:我真的太難了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麼能在走路時歎息,在坐着的時候哀愁呢?如果命運能把握在自己手裡,那麼又有什麼好歎息、哀愁的呢?可是,對詩人來講,除了歎息、哀愁,自己并不能左右什麼。這和當時的門閥制度有關,按門第選拔官吏、論婚姻,士族和寒族之間天差地别。面對這一現狀,出身于寒族的詩人憤慨不已,但也隻能獨自歎息和哀愁。

鮑照《拟行路難》:我真的太難了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通過喝酒來自我寬慰,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人生艱難,詩人隻能借酒澆愁,卻發現借酒澆愁愁更愁,少量的酒已不足以澆滅心中的愁,隻好一杯接一杯地喝,并且一邊喝酒一邊唱《行路難》。詩人想通過喝酒和唱歌來排遣心中的苦悶,但這隻不過是一時的自我麻醉,并不能改變冷冰冰的現實,他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

鮑照《拟行路難》:我真的太難了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踯躅不敢言。”人心又不是木頭和石頭,怎麼會沒有感情?面對現實,不敢出聲,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說什麼了。詩人甚至羨慕起了木頭和石頭,它們沒有感情,自然不會有憂愁憤懑。詩人想逃避,但無處可逃,因為人是有感情的,有感情就能感受到憂愁煩悶。詩人想反抗,卻無法憑一己之力改變什麼,找不到辦法反抗。于是,詩人陷入了不甘認命,又不敢反抗的沖突之中。

鮑照《拟行路難》:我真的太難了

詩人所生活的南北朝時代,門閥政治使社會階層固化,出身低微的人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憑借個人的才能實作階層躍升,詩人的痛苦正來源于此。這種痛苦不單單是詩人的,更是那個時代和詩人同處于一個社會階層的所有人的痛苦,這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給社會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實作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千千萬萬和詩人境遇相似的人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