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鲍照《拟行路难》:我真的太难了

作者:墙头草说

如果社会流动性受阻,人才选拔途径不畅,一些有才能的人就得不到发光发热的机会。如此,不仅他们个人活得压抑,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以门第高低选拔人才,这就让出身低微的人失去了机会。于是,出身寒微的人中的佼佼者把心中的愤慨写成诗,向不公的制度发出呐喊。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样的诗歌,其中第四首的原文如下: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踟躇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我真的太难了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诗人从一种自然现象写起,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的方向流。这是典型的起兴手法,起兴手法的特点是由此联想到彼。那么诗人看着四处流淌的水,联想到了什么?在诗人看来,水的流向就像人生的方向,不同的流向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际遇。

鲍照《拟行路难》:我真的太难了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走路时叹息,在坐着的时候哀愁呢?如果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又有什么好叹息、哀愁的呢?可是,对诗人来讲,除了叹息、哀愁,自己并不能左右什么。这和当时的门阀制度有关,按门第选拔官吏、论婚姻,士族和寒族之间天差地别。面对这一现状,出身于寒族的诗人愤慨不已,但也只能独自叹息和哀愁。

鲍照《拟行路难》:我真的太难了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通过喝酒来自我宽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人生艰难,诗人只能借酒浇愁,却发现借酒浇愁愁更愁,少量的酒已不足以浇灭心中的愁,只好一杯接一杯地喝,并且一边喝酒一边唱《行路难》。诗人想通过喝酒和唱歌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但这只不过是一时的自我麻醉,并不能改变冷冰冰的现实,他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鲍照《拟行路难》:我真的太难了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人心又不是木头和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面对现实,不敢出声,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诗人甚至羡慕起了木头和石头,它们没有感情,自然不会有忧愁愤懑。诗人想逃避,但无处可逃,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有感情就能感受到忧愁烦闷。诗人想反抗,却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什么,找不到办法反抗。于是,诗人陷入了不甘认命,又不敢反抗的矛盾之中。

鲍照《拟行路难》:我真的太难了

诗人所生活的南北朝时代,门阀政治使社会阶层固化,出身低微的人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凭借个人的才能实现阶层跃升,诗人的痛苦正来源于此。这种痛苦不单单是诗人的,更是那个时代和诗人同处于一个社会阶层的所有人的痛苦,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社会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千千万万和诗人境遇相似的人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