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起源于先秦和两汉,在魏晋时期崭露头角,从南朝到唐朝,山水诗随着文化变迁,不断演化后,成为一种独树一格的诗歌。说到山水诗,谢灵运是开山鼻祖无可厚非,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等大诗大名鼎鼎,他们尤其擅长山水诗,而南朝刘宋时期的鲍照在山水诗上的造诣同样卓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鲍照笔下十首佳作,体会山水诗给人带来的美感与深意。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南朝刘宋时期文坛三大才子,史称“元嘉三大家”。他家境贫寒,年少时期主要是种地,后来献诗言志,被发现后走上官宦之路。由于他活跃的时期为刘宋的中后期,当时朝野比较混乱,先是刘彧杀了刘子业,后刘子顼起兵反刘彧,结果前者失败,鲍照也在起兵之中被砍死,时年五十一岁。
在文学方面,鲍照能与谢灵运及颜延之比肩,可见他绝对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鲍照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赠别、咏史、拟古等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山水诗,据史料记载,现存50余首,居先唐诗人之最,同时他的著作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在我国诗坛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
在我国诗歌史上,鲍照算是第一位大力从事山水诗创作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大致可分为庐山、都邑、长江、游宴四类,风格神秀幽奇,文字运用得精挑细刻,在艺术和审美反面,价值颇高。
“江南第一名山”庐山,在鲍照之前,很少有诗人把庐山作为咏叹的对象,鲍照则不然,他写了不少关于庐山的山水诗。他看到庐山美丽风光,置身于其中,诗兴大发,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将庐山美不胜收的景观记录笔下。
都邑诗是描写首都附近山水的诗歌,他面对近在咫尺的都城,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都邑周边的山河尽收眼底,笔锋采用夸张的手法,对建筑大笔勾勒,突出环境之美及都城之雄伟壮丽,心中大喜,所创作出的诗作极具审美价值。
长江诗是鲍照山水诗中数量最多的,而且是内容最为丰富的。由于他常年行走于长江之上,对长江波涛汹涌额流水深表敬畏,远眺江岸两侧,高山林立,绿树连荫,一幅美丽的画卷浮现在眼前,诗人兴致勃发,大笔一挥,诸多关于长江的山水诗便应运而生。
总之,鲍照的山水诗影响力极大,在南朝刘宋堪称大家,同时对唐朝“物我合一”艺术境界的追求起到推动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鲍照十首佳作,体会文字的魅力,尤其山水诗,读完你一定会喜欢上他的文字。
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南北朝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拟古诗·束薪幽篁里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代北风凉行
北风凉,雨雪雱。京洛女儿多严妆。
遥艳帷中自悲伤,沉吟不语若为忘。
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
虑年至,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
登云阳九里埭诗
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徒忆江南声。空录齐后瑟。
方绝萦弦思。岂见绕梁日。
登黄鹤矶诗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幽兰·倾辉引暮色
倾辉引暮色。孤景留思颜。
梅歇春欲罢。期渡往不还。
赠傅都曹别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代悲哉行
羇人感淑节。缘感欲回辙。
我行讵几时。华实骤舒结。
覩实情有悲。瞻华意无悦。
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
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
翔鸣尚俦偶。所叹独乖绝。
拟行路难·君不见春鸟初至时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拟行路难·君不见柏梁台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