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曆史上做出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好事,流芳百世;但是有些人卻害死了一代名将,傷天害理,遺臭萬年。
衆所周知,秦桧害死了嶽飛,也就導緻大家對秦桧的唾棄。
在修繕嶽飛的墳墓時,人們還特地鑄造了秦桧的跪像,讓他永遠在嶽飛面前賠罪。不僅秦桧受到萬人唾棄,他的子孫後代也揮之不去祖先帶給自己的影響。

後世,秦桧的子孫秦大士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考上了狀元。
秦大士在乾隆時期聲名遠揚,在詩書畫等三個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盡管他名聲在外,但是依然有人嘲笑自己的祖先是秦桧。
在面對他人對自己祖先的讪笑時,他巧妙地回複了,特别有一次在嶽飛墓前寫下了兩行詩,最後被後世傳誦至今。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祖輩恩怨</h1>
其實按照祖輩關系來說,秦大士并不是秦桧的直系後代。秦大士的祖先是秦梓,秦梓是秦桧的親哥哥。
當時秦桧是宋朝的宰相,位高權重,但是面對敵人的侵略卻不主張反抗,反而與敵人同流合污,最後用不存在的罪名在風波亭殺害了嶽飛。
哥哥秦梓剛開始知道秦桧賣國求榮的消息,勸誡秦桧無果後,便非常生氣并與秦桧斷絕了兄弟關系,并且舉家搬遷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過上了隐士的生活。
秦桧出事後,秦梓沒有幫自己的弟弟說情,反而不再理會朝政。秦梓剛正不阿,他的兒子們也像他一樣一身正氣。
後來朝廷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非常欣賞秦梓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态度,不但沒有牽連秦梓,還派人前往家中勸導秦梓重新做官。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1">高中狀元</h1>
秦桧賣國求榮的事給後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他的後代中雖然也有很多人才,但是他們都沒有選擇從政。
因為不希望自己因為祖先的原因被推到人人議論的地步,也不想讓别人在對秦桧評頭論足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清朝 。
清朝,秦氏後人中出生了一個叫秦大士的孩子。秦大士從小就聰明好學喜歡讀書,秦大師的父親對秦大士要求非常嚴格,秦大士是以十歲就能寫詩作文也擅長書法,在當地小有名氣。
經過秦大士的不懈努力,他在乾隆十七年考中狀元。
考中狀元後,秦大士獲得了乾隆皇帝的接見。乾隆帝當時為了考察秦大士,雖然知道他是秦桧的後人,但還是明知故問。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秦大士思考片刻後,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個回答雖然隻有七個字,但是非常的巧妙。
秦大士雖然沒有正面回答皇上的問題,但是預設了自己的祖先是秦桧,還借機稱贊乾隆帝是一代明君。乾隆帝聽完秦大士的回答後非常高興。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2">傳誦至今</h1>
秦大士為了改變大家對秦姓人的看法,還會特地去祭拜嶽飛。
有一次,他與自己的詩友前去祭拜嶽飛,衆人看到秦桧的跪像,便起哄叫秦大士賦詩一首。秦大士知道這是有人想要借機奚落自己,但又不能拒絕。
他思索了片刻,便說出了“人從宋後羞名桧,我到墳前愧姓秦。”
僅僅短短的兩句話,現場的尴尬就被秦大士巧妙地化解了。
這兩句話不僅表達了秦姓人對秦桧所作所為的羞愧之情,同時又包含了對嶽飛的敬佩。出乎人意料的是,這兩句話得到了後世的傳誦,這件事也展現了世人對秦大士的稱贊。
秦大士考中了狀元,但是他沒有權傾朝野,他一直在翰林院擔任科舉考試考官,最後在乾隆二十八年辭去了官職,開始了閑雲野鶴的生活。
秦大士用自己的機智聰明化解了身為秦桧後人的尴尬,向其他人重新證明了秦氏家族的價值,這樣的方法令人敬佩。
作為一位罪臣的後代,秦大士應對的方法是值得學習的,他沒有為自己的祖先進行辯解,因為已經成為了無法改變的事實,從一出生就無法逃脫。
秦大士用其他方式證明了自己與祖先的不同,他擔任科舉的考官,盡職盡責,為大清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因為秦桧的事情,大多數秦氏都為了生活改了姓,但是秦大士沒有這樣做,他用自己的行為讓秦家将近百年的信譽危機得到了化解。
對于罪臣的後代,我們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畢竟曆史的車輪是一直往前的,我們不能一直糾結于過去,而是放眼未來,因為他們的後代并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