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輕閱讀:張飛真的是豹頭環眼硬漢猛男嗎?

提起張飛,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就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颔虎須,手持丈八蛇矛,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拒水斷橋,俨然一副硬漢猛男形象。但這真的是真實張飛形象嗎?

2014年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了張飛的石像,但該石像與人們印象裡的張飛形象卻大相徑庭,該“張飛”慈眉善目,耳長唇厚,臉上竟沒有一根胡須,俨然一位儒将風采與我們的“刻闆印象”顯然大有不同。

正史中鮮有張飛形象的,陳壽撰寫的《三國志》對張飛着墨不多,僅有當陽拒敵,義釋嚴顔,大破張郃等事迹記載。張飛确實“雄壯威猛”,在對陣曹魏政權的戰役中屢立戰功,更有擊敗名将張郃的驕人戰績,但我們評價一個人物不能簡單的樹立臉譜化形象,張飛是否儒雅,沒有正史記載,但也絕不是簡單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在與張郃的漢川交戰中,張飛引誘張郃入山路交兵,地形狹窄,張郃首尾不能呼應,是以大敗,張郃僅率十餘人從小路逃竄。這場戰鬥中張飛至少能稱得上是戰術赢家,與想象的“莽撞人”隻會正面“硬剛”相去甚遠。

張飛也是一個愛憎分明,性格鮮明的人物,劉備與劉璋的益州争奪戰中,張飛攻取江州,生擒嚴顔,對于不懼的嚴顔,張飛非常欽佩,不但釋放并将嚴顔奉為“座上賓”。性格決定命運,張飛敬愛君子但不體恤小人的鮮明個性最終也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劉備伐吳時,張飛自阆中出兵,但臨出發時被部将張達、範疆殺害,一代猛将,後人眼中的“萬人敵”就此隕落,引人歎息。

明末清初,羅貫中收集各方史料創作《三國演義》時對于張飛進行了藝術加工,重點突出了勇猛,在形象刻畫上的誇張手法創造了我們現在印象中的“張飛”,雖然為張飛增加了不少知名度,但也就此留下了“智謀不足”的刻闆偏見。古代正史的惜字如金,給作家留下了創作空間,但曆史人物畢竟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個體,每個人不隻有一面,有歇業飛的真實形象,我們還可以繼續期待更多的史料發掘來豐富。

我是伊秋文案,讀書很苦很慢,不如花點時間讓我為您輕松解析,讀史明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