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飞,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就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手持丈八蛇矛,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拒水断桥,俨然一副硬汉猛男形象。但这真的是真实张飞形象吗?
2014年四川简阳张飞营山上发现了张飞的石像,但该石像与人们印象里的张飞形象却大相径庭,该“张飞”慈眉善目,耳长唇厚,脸上竟没有一根胡须,俨然一位儒将风采与我们的“刻板印象”显然大有不同。
正史中鲜有张飞形象的,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对张飞着墨不多,仅有当阳拒敌,义释严颜,大破张郃等事迹记载。张飞确实“雄壮威猛”,在对阵曹魏政权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更有击败名将张郃的骄人战绩,但我们评价一个人物不能简单的树立脸谱化形象,张飞是否儒雅,没有正史记载,但也绝不是简单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与张郃的汉川交战中,张飞引诱张郃入山路交兵,地形狭窄,张郃首尾不能呼应,因此大败,张郃仅率十余人从小路逃窜。这场战斗中张飞至少能称得上是战术赢家,与想象的“莽撞人”只会正面“硬刚”相去甚远。
张飞也是一个爱憎分明,性格鲜明的人物,刘备与刘璋的益州争夺战中,张飞攻取江州,生擒严颜,对于不惧的严颜,张飞非常钦佩,不但释放并将严颜奉为“座上宾”。性格决定命运,张飞敬爱君子但不体恤小人的鲜明个性最终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刘备伐吴时,张飞自阆中出兵,但临出发时被部将张达、范疆杀害,一代猛将,后人眼中的“万人敌”就此陨落,引人叹息。
明末清初,罗贯中收集各方史料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于张飞进行了艺术加工,重点突出了勇猛,在形象刻画上的夸张手法创造了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张飞”,虽然为张飞增加了不少知名度,但也就此留下了“智谋不足”的刻板偏见。古代正史的惜字如金,给作家留下了创作空间,但历史人物毕竟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个体,每个人不只有一面,有关张飞的真实形象,我们还可以继续期待更多的史料发掘来丰富。
我是伊秋文案,读书很苦很慢,不如花点时间让我为您轻松解析,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