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论苑】从孔子的智慧说开去(外一章)‖莫语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从孔子的智慧说开去

(外一章)

莫 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他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在中国特别是民间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一方面,学术研究无限拔高;另一方面,把一些糟粕强加于他,诸如命运、迷信、迂腐等与之相连。其实,孔子不信命运、不信神力,遇事随机应变。他主张复礼,一生从事教育,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因材施教,注重特长。他是一个特别有智慧和懂得变通的人,略举两例:

孔子和他的弟子外出旅行,他们的一匹马跑进地里吃了庄稼,农民很生气,把马扣了下来。学生子贡去向农民解释,说了很多道歉的话,农民就是不买账。孔子说:“一个人听不进另一个人的解说,就如同让野兽去享受贵重的祭品,让飞鸟去欣赏高妙的音乐。”于是派马夫去处理这桩事。马夫见到那农民说:“你老哥不是在东海边种地,咱们也不是在西海边旅行,这马哪能不啃你的庄稼呢?”农民一听这话,立即高兴地把马还给了马夫。

各种人因类别、品性相同而聚合,在农民面前讲述读书大道理,不懂得凡事应分析情况、区别对待,这正是书呆子们误国的原因。马夫的话确实说得好,但假如出自子贡之口,农民还是不会答应的。为什么?两人的文化差别太大,感情合不到一块。那么,孔子为什么不立即派马夫去,而让子贡白跑一趟呢?假如先派马夫去,子贡肯定不服,待到子贡碰了钉子,马夫的神奇效应就显现出来了。圣人通晓人的感情,所以能发挥各种人的作用。智慧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局,以运用得恰如其分为上。上等的智谋都是自然心境的流露,从而与事理相符,而不仅仅是反复思考所能达到的。

孔子住在陈国的时候,有一次离城外出。他经过蒲国时,正好公叔氏在蒲国谋反。蒲国的人就扣留住孔子,对他说:“如果你不去卫国,我们就让您走。”孔子便和蒲国立盟。但孔子出了蒲国东门之后,立刻就去了卫国。子贡说:“这样做不是违背盟约吗?”孔子说:“这种被迫立的盟约,鬼神是不会理会的。”这就是说,最守信用的人也不会墨守成规,懂得权变才能游刃有余。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遵循实事求是,就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背离实事求是,就会造成巨大损失,付出惨重代价。

现今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出政绩,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一切唯书唯上,搞瞎指挥,根本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不讲实事求是。其结果是劳民伤财,天怒人怨。人们不禁要问,“实事求是”哪儿去了?而五花八门的检查、考核、拉练、评比,让基层应接不暇,难于应付,近期一个乡镇同一天竟有各级9个方面的检查,有的不得不敷衍塞责,有的不得不弄虚作假,有的不得不欺上瞒下……面对这些官僚作风,有谁能挺直脊梁大声说“不!”往往是唯唯诺诺。

我们做任何事情,把复杂的问题弄得简单,才是正理,所谓“大道至简”是也。而现今一些人,缺乏基层煅炼,缺少实践经验,总喜欢搞些所谓的“创新”,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人一头雾水,好像很高明似的。一些程序、资料、台账、笔记、印迹等等弄得非常繁琐,让人不知所以,既难操作,又耗时费力,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进入新时代,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抓住发展契机;如何深化改革,谋划地方建设发展;如何统揽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张飞的智慧

“莽张飞”这句口头禅民间流传甚广,张飞粗鲁直暴的莽汉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张飞的形象和性格与小说、戏曲中的说法有很大不同。张飞魁梧雄俊,间有几分儒雅,其颜体书法苍劲俊美。张飞甚有智慧,也很有治军能力,自东汉建安十九年至蜀汉刘备章武元年,他做了七年巴西郡守,而在任中政绩斐然,口碑甚佳,这绝不是一个莽汉所能做到的。按现代人的观念,张飞还是一个美食家,张飞牛肉非常驰名,直到今天,阆中的许多名吃都以“张飞”冠名。

“三计赛孔明”“张飞审瓜”“义释严颜”在文学作品和民间都有很多演义,许多朋友都耳熟能详,但教诲马超却鲜为人知。

刘备一见马超,就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待他很宽厚,就大大咧咧的也不注意君臣礼节了,和刘备说话常常直呼名字。关羽对此很生气,请求杀了马超,刘备不同意。张飞说:“这样的话,我们应当给他做出礼节的示范。”第二天,刘备召集全体将领,关羽、张飞一同带着刀恭恭敬敬地站在刘备身旁。马超进帐,看座席上没有关羽、张飞,抬头见他俩站在那儿侍候,很受震动。此后就非常尊敬刘备了(见《白话智囊》)。

义释严颜,教诲马超,都是细心的行为,后世把张飞看作粗人,实在是冤枉。

张飞义释严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莫 语(南部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