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鶴銜芝:相遇美人為美事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梅花鹿是唯一能接近靈芝仙草的仁獸。“鹿鶴銜芝”說的是梅花鹿在仙鶴的陪伴下發現靈芝的故事。靈芝仙草有驅瘟疫、生康健、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的功效。“丹青勝出禽禦翠,紫壁堆中鹿叫煙”描述的即為梅花鹿尋找仙草的美好曆程。
動物是人類生存環境中一個重要的組成,但很多動物的曆史卻遠遠長于人類,鹿的曆史就有3500萬年。中國是梅花的故鄉,也包括馴鹿、麋鹿、馬鹿、白唇鹿等,從北方寒冷的大興安嶺,到水草茂盛的黃河、長江岸邊,到四季花香的海南三亞都有鹿的蹤迹,有很多梅花鹿的傳說和文化。據考證:古時中國為梅花鹿的故鄉;中原為梅花鹿的老家。我對鹿的認識,早源于少年讀曹操的《短歌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逢郊遊,似聞鹿鳴,亦想和鹿常相遇。
梅花鹿屬鹿科,形象美麗、眼神清澈、性格溫情,身生白色斑點,狀如梅花,故稱梅花鹿。繁體美麗的麗字,上部一個麗,下部一個鹿,麗字從鹿,意即美麗生于梅花鹿,寓意善良、柔美、吉祥、幸福和安康。《史記》載: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為禮。此處指以鹿皮為聘禮,也就是美麗之義的引申。佛教裡面,梅花鹿的地位頗高,稱“舍麼”,即“美好的功德”,也表示“雜念的斷滅”。墨西哥最傑出最浪漫的藝術家佛裡達給自己畫過一幅人面鹿身的自畫像,渾身插滿了箭羽。“往生九色鹿”,是指可以拯救溺水之人的神。
鹿文化源遠流長,鹿崇拜曆史悠久。梅花鹿“信而應禮”,仁靈仙神。關于其由來,《春秋運鬥樞》說“瑤光散為鹿”。《抱樸子》則稱之為神物:鹿壽千歲,滿五百則白。民間還有“千年蒼鹿,兩千年玄鹿”說。長壽神騎鹿,白鹿成仙矣。梅花鹿常雌雄成對出現,代表愛情的“和諧、幸福、忠誠和美好”,也有“永生相伴”之寓意。海南三亞的鹿回頭,一個黎族青年與仙鹿愛情的故事,成為登島青年人首選的經典。鹿身百寶,茸、血、鞭、肉、骨皆入藥,鹿與生殖崇拜相關聯,鹿還代表多子多福,對人類繁衍、茁壯生長、驅疫強身發揮很大作用,受到芸芸衆生的崇拜也是題中之義。根據《康熙字典》解釋,鹿骨用作酒器,也是政治的象征,“逐鹿中原”代表的是江山社稷的争奪。
民間飼鹿時光久遠。商纣王築鹿台養鹿,西安鄠邑終南山麓是唐朝鹿場,北京香山曾是清代皇家鹿苑。滬上有“十鹿九回頭”傳說,松江“醉白池”藏有“十鹿九回頭”之碑。逢節日,旅人行者懷鄉思歸,“莼鲈之思”如詩如畫,鹿也就有了思念的寓意。中國古代“鹿鶴同春”有着吉祥的寓意,又名“六合同春”。以“鹿”取“陸”之音,以“鶴”取“合”之律,“六合”指天地和東西南北,即“天地四方”,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意指天下皆春,萬物向榮。民間運用諧音的手法,“春”乃“椿”,其寓意亦取花卉、松樹、椿樹等形象,組合起來即構成"六合同春"吉祥。古人還把榜上題名稱之為“梅花榜”。
在西方,紅鼻子鹿領銜下的十二鹿駕廣為人知,這些鹿皆為馴鹿,非梅花鹿。馴鹿雌雄均長角,梅花鹿隻有雄鹿長角。但是中國古詩詞中關于鹿車的描述是很多的。歐陽修《秋懷》詩曰:“鹿車何日駕,歸去穎東田”。陸遊《自詠》中有“生草覆蝸廬,長須駕鹿車”之句。“鹿車共挽”還代表夫妻同心安貧樂道之意。李白多首詩中有鹿的描述。“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台”是其《對酒》中的句子,他還在《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寫有“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妙聯。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寫道:“人随沙岸西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此處鹿門特指鹿門山。黃庭堅《雜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梅堯臣《魯山山行》“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寫出了遇鹿之景,也就是說宋代時中原多鹿。
梅花鹿生性和愛、溫柔,嗅、聽覺尤其靈敏。在和人的關系上,中國鹿和東洋鹿有很大差別。中國梅花鹿怕人。十幾年前,我曾去北京香山鹿場領回四頭梅花鹿放于鄭州森林公園,可能是地域環境的原因,梅花鹿受驚不已,最後竟不知所終。奈良的鹿在和銅二年即710年就生活在若丘山附近啦,春日大社、鹿公園、大街小巷,人與鹿和諧共處,融融其樂,莫不歡喜。他們還向社會推出了“deer.park”人鹿親近項目。我們何時能在梅花鹿故鄉建起一座鹿公園呐。
人間亦多有崇鹿愛鹿者,包括我們身邊人。我有三位美女朋友都是愛鹿者,一位建立了“小鹿城宿”,一位創辦了“小鹿書屋”,一位創立了“靈鹿”品牌,她們共同開啟了美麗的世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疫情正虐,仿佛看到銜着靈芝仙草的梅花鹿鳴叫着,向我們走來。
2020-2-1 寫于綠城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