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島第 69條推送
今年是中國牛年
作為一個平凡的地球物種
牛,對人類意味着什麼?
🐂

瑞士阿爾卑斯山牛木偶。
在動物世界,牛是吃素的野獸;
在人類世界,牛是親密的夥伴。
不同時代、不同國家,
牛最常扮演的角色是無敵勞動力,
然後是食物、牛乳、奢侈品,
也常化身為神靈、惡魔、戰士......
人類食用牛肉、牛奶、奶酪;
為牛舉辦儀式節慶、繪制圖騰;
将它出現在錢币、宗教和神話中;
寓意為力量、勤懇、财富、超級棒;
罵一個人就是吹牛,
誇一個人就是真牛。
印度将牛供奉為神牛,
美國将美洲野牛确立為美國國獸,
全世界與牛有關的節日有數百個。
……
人類與牛,親密共處10000年,
極少有一種動物,
像牛這樣赢得全人類的好感。
馬拉加西被成為“瘤牛背上的國度”,平均每兩人就擁有一頭牛。
印度神牛
而牛對中國人格外重要。
牛是一種「家底」。
中國是農業大國,
牛曾是最重要的家庭财産,
牛相伴中國人走過3000年漫長的農耕時代,水牛田、黃牛皮、乳牛奶、牦牛餐......「誰家有牛,誰家就牛!」
牛是一種「靠譜」。
西方十二星座,金牛座排老二,
中國十二生肖,醜牛也排老二。
中國六畜(馬牛羊豬雞狗),
牛也穩坐第二把交椅,堪稱千年老二。
金牛座踏實靠譜,屬牛的人辦事勤勉。
牛更是一種精神。
孺子牛、老黃牛、拓荒牛……
在全世界範圍,中國人靠這股「牛精神」拼了幾千年。
新疆阿勒泰地區的牛群遷徙。
假如世界上沒有牛,
糧食會減産,餐桌會單調,
年輕人的聊天口語将變得乏味,
中國文明可能有另外的走向。
今天,牛年到來,
我們說着關于牛的祝福語,
吃着牛肉,接受着「你真牛」的贊美,
而牛對中國究竟意味着什麼?
大年初一,時差島帶你
重新認識「世界牛·中國牛」
瞧,真牛
牛是力大無窮,
卻個性溫良的草食動物。
全世界生活着14億頭家牛,
是地球數量最龐大的哺乳動物之一,
巴西、印度、中國、美國最多。
資料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生物學上看,
全世界有超過1000種牛,
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寸大陸。
中國是世界上牛品種最多的國家之一,
共有118個牛品種,其中76個黃牛品種,13個牦牛品種,28個水牛品種,1個半野生瀕危品種(獨龍牛)。
簡單而言,
牛又分為野牛和馴化牛。
現存最大的野牛家族
是非洲水牛、美洲野牛;
對人類非常重要的馴化牛
是黃牛、水牛、牦牛和奶牛。
一頭牛的平均壽命20歲,
它的智商≈馬,略強于狗。
性格基因中缺少探索性和侵略性,
但高度情緒化,喜歡群居交朋友,
會因同伴分離而沮喪、憤怒。
美國黃石公園的美洲野牛
全世界政治地位最高的牛
▼
在所有牛中,美洲野牛的政治地位最高,2016年5月9日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一份法案上簽字,進而正式确立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
非洲安哥拉長角牛
非洲最古老的野牛種
安科拉長角牛,非洲最古老的牛種,成年公牛的一對長角可以長到2.5米。這樣牛角若是攻擊武器,還有哪種動物敢惹!
肯亞的非洲野牛
蘇格蘭高地牛
因為太可愛而爆紅網絡。蘇格蘭高地牛獨特的劉海讓它有牛界殺馬特的稱号。
瑞士黃牛
原産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家牛
瑞士黃牛(又稱褐牛BrownSwiss)屬乳肉兼用品種,原産于瑞士阿爾卑斯山區,主要在瓦萊斯地區。
牛,是一種神力
牛與人類最早的關系,
是恐懼、崇拜、征服。
200萬年前,歐亞大陸的草原上
出現體格龐大、性格兇猛的野生牛,
我們稱為「原牛」,
是如今所有家牛的老祖宗。
這種牛身形魁偉,尖角鋒利如匕首,
體形是現代牛的1.5到2倍,
酷似西班牙鬥牛,
是僅次于大象的大型猛獸。
野性的力量讓人類敬畏,
人類祖先在洞穴内畫下牛,
祈禱天賜神力,戰勝這種猛獸。
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誕生于石器時代。
這種對力量的崇拜與征服欲,
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人類活動,
西班牙人以鬥牛為至高榮譽,
墨西哥、阿根廷、美國都有鬥牛的活動。
西班牙奔牛節,在節日裡,每天都有6頭兇悍的公牛追逐着數百名壯漢,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過,場面極其驚心動魄。
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曾廣泛流行鬥牛。
大約6000到1萬年前,
人類成功馴化了馬、豬、狗,
也逐漸将野牛馴服,成為家牛。
漸漸地,牛失去了野性,
牛角開始退化,背部越來越平,
用于搏鬥的頭頸部發達肌肉漸漸萎縮,
牛的性情也變得越來越平穩。
公牛體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是一頭美國公牛,重達1.7噸。
馴化牛最早出現于西亞,
然後一路東渡到古代中國,
約7千年前的中國河姆渡遺址出土了水牛遺骸,中國古人依據牛頭形狀寫出了最早的「牛」字。
右上的文字為甲骨文中出現的最早牛字。
因為草料低廉、牛性溫良,
養牛業在中國很快發展起來。
不僅有了專門放牧牛群的「牧」人,
還為牛搭建了擋風遮雨的「牢」房。
中國牛被馴養之初,
首先貴為敬神的祭品。
商代敬神祭奠中《無牛不成祭》,
從皇帝到百官,祭祖都用牛為祭品,
規格遠在豬羊之上,貴族才配使用。
祭祀用牛,動辄幾十頭,
聲勢最大的一次要殺掉2562頭牛,
祭祀後所有牛必須食用,
一次吃掉20多噸牛肉,
在今天也算是一大奇迹。
河南安陽出土的牛紋飾的銅方鼎是專門用于盛放祭祀用的牛肉的容器。
「牛人」是一種官。
大量祭祀用牛需要有人監管,
于是最早的「牛人」官銜出現了。
《周禮》記載,西周掌管祭祀用牛的官員,被稱為「牛人」,這個詞意今天成了「厲害人」。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春秋栖尊的牛鼻上穿有一大銅環,說明至少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穿鼻的方法來馴服牛了。
吃剩的牛骨還能用于記事和占蔔。
古人在牛肩胛骨上刻字,
記錄國家大事,把牛骨在火上烤,
根據骨頭裂紋來占蔔吉兇,
牛與龜一起充當了原始社會的文化大使。
從1899年起,殷墟先後發現了有文字材料的甲骨15萬餘片,絕大多數是牛的肩胛骨和牛的距骨與頭骨。這15萬餘片甲骨,包括數萬頭牛的骨片。
在民間,牛也活成了神話。
在漫長的史前時代,
人類敬天、敬地、敬鬼神,
牛也是重要的崇拜對象。
古埃及人、波斯人視公牛為祖先。
希臘神話,整個歐洲起源于一頭野牛。
印度神話,牛是濕婆神的坐騎聖物.....
2018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希臘國家獎獲得者《牛頭人》,攝影師©Panos Skordasra的兒子在神廟裝扮成牛頭神。
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先祖
伏羲和炎帝都是牛首人身的神;
十二生肖中,牛的地位非常高;
也有牛魔王、太上老君騎牛、牛郎織女等脍炙人口的「牛神」傳說故事。
牛還催生了「商人」的誕生。
古代人發現牛有蠻力,适合負重拉車。
商朝人王亥發明了雙轅牛車來拉載重物,他和族人駕着牛車沿着黃河北岸到各諸侯國去做生意,外部落的人把他們稱為「商人」。
牛成為重要的宮廷文創産品。
如此有寓意的牛,
當然要做成藝術品供貴族階層賞玩。
從戰國開始,大量牛藝術品出現,
成為現代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讓牛的地位走上神壇。
商代牛形銅尊
貴族階層的盛酒器
(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錯金銀銅卧牛
專供王室使用的席鎮
(藏于國家博物館)
席鎮:古人跪坐于地、床、榻等,上必鋪席。為了避免起身落坐時折卷席角,需要重物将其席子的四個角壓鎮。
七牛虎耳銅儲備器
西漢時期滇人中的統治者貯存貝币的用具
(藏于中國曆史博物館)
康熙·景德鎮窯素三彩牧牛童子
(現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牛,無敵生産力
牛雖能負重,但速度遠不及馬,
是以牛車很快就被馬車淘汰了。
但牛很快找到了最佳舞台:田地。
牛能犁田、拉磨、負重,
在農耕社會是人類最先進的生産力,
并極大程度加速了人類文明的程序。
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
很長一段曆史時期,
牛=GDP,就是國家實力。
秦國是最先将牛用于農耕的諸侯國,
靠着牛最先統一了全國。
依靠牛,中國實作了精耕細作,
糧食産量提高,人口持續增長,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國古代文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内蒙古自治區牧場
一方水土養一方牛。
陝西、河南、山東盛産黃牛。
因特有的山區丘陵地、河灘河谷地帶和農耕田野地貌,成為中國五大著名黃牛蓄養區域。
河北承德塞罕壩。
雲南昆明。
河南信陽。
有水田的地方就有水牛。
水牛為中國南方水稻産區的大功臣。
蘇北的海子水牛、河南的信陽水牛、湖南的濱湖水牛、四川德昌水牛、雲南德宏水牛都屬于很有勢力的地方派系。
紅土地。
貴州六盤水
廣東省清遠英西古橋
牦牛極耐嚴寒、高壓和缺氧環境,
全球95%的牦牛聚集在中國青藏高原。
西藏自治區納木錯
四川甘孜州巴塘 四川牦牛以甘孜最多,占全省總數2/3,廣泛分布在石渠、色達、德格、甘孜、爐霍等高海拔地帶。
中國農人還将更多
驅魔減災的希望寄托在牛身上。
人們鑄造銅牛投入黃河,鎮壓水魔,
牛的寓意更新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頤和園昆明湖畔的鎮水銅牛,靜靜守了昆明湖幾百年。
<h1 toutiao-origin="h2"> 武漢武昌江灘雕塑鎮江牛</h1>
是以,農耕為主的古代中國,
牛地位越來越高,殺牛要償命。
中國曆朝曆代制定法律:
嚴禁随意殺牛,殺牛等同殺人。
漢朝法律「王法禁殺牛,犯禁殺之者誅」,
到唐朝才廢除殺牛償命的規定,
不過也得吃幾年牢飯。
不隻古代禁殺牛,
新中國成立之初也有此規定。
1955年國務院專門釋出了相關訓示:
「禁止任何機關和農民私自宰殺耕牛」,直到1972年才放寬規定允許殺牛。
内蒙古烏蘭布統。
至今,全球超半數的國家
依然延續古老的耕作方式。
牛依然扮演着重要勞動力。
<h1 toutiao-origin="h2">緬甸農民還在使用“二牛擡杠”的的耕作方式。</h1>
<h1 toutiao-origin="h2">泰國、緬甸、高棉等東南亞國家沿襲用牛拉車的傳統。</h1>
牛,人間美味
從古至今,牛肉、牛奶、奶酪,
都是人類最喜愛的美食。
全世界每年喝掉8億噸牛奶,
每年吃掉6050萬噸牛肉。
中國人是最早吃牛肉的地球人,
比歐洲社會整整早了1500年。
3000年前,中國古人就
已經發明了牛肉刺身的吃法:
技藝高超的廚師庖丁将牛精準分割,
再切成薄片,用美酒浸了吃。
中國人還最早吃上了牛排,
早在周朝就有了烤牛排 、醬牛肉、
牛肉條等多種烹饪方法。
但因為長期殺牛禁令,
牛肉退出了中華美食舞台,
曆代中國名菜中鮮少有牛肉菜肴,
連皇帝和老佛爺也很難吃到牛肉。
清宮「滿漢全席」幾百道菜裡沒有一道是牛肉。
但牛肉并非徹底銷聲匿迹,
它成為豪爽叛逆的展現。
《水浒傳》英雄吃牛肉、喝烈酒。
狂放不羁的李白也最愛吃牛肉,
常常與朋友「烹宰牛羊且為樂」。
有人統計《水浒傳》全書中牛肉出鏡率高達48次,而幾乎同一時期以精緻美食著名的《紅樓夢》中,與牛肉相關的美食卻是鳳毛麟角。
現代中國人的餐桌,
當然就離不開牛肉了。
2019年,
中國約養了1億頭肉牛,
是世界第三大養牛國。
河南、四川、雲南、内蒙古是中國養牛大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人共吃掉2000萬頭牛,
是世界第二大牛肉消費大國。
中國人均牛肉消費量
從30年前的0.1-0.2公斤,
增長到了現在的5.5公斤。
最愛吃牛肉的西藏人,
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60斤牛肉。
甯夏、新疆、青海、内蒙古也是吃牛大戶。
中國人餐桌上的牛肉,
則主要來自内蒙古、山東、河南這些養牛大省,進口牛肉則主要來自澳洲、巴西、阿根廷等。
愛吃的中國人發明了
各式各樣的牛肉美食。
潮汕手打牛肉丸、香酥牛肉餅、通川燈影牛肉、蘭州牛肉拉面、水煮牛肉、淮南牛肉湯、重口味的牛癟火鍋……
相對于豬肉和禽肉,
牛肉是一種更進階的存在。
一頓沒有牛肉的年夜飯是不完整的。
牛奶,也是人類大愛
鮮牛奶、酸奶、奶酪、芝士,
這些乳制品也滲透進中國人的生活。
2019年每個中國人平均喝掉了36.9公斤的牛奶,它們來自瑞士、紐西蘭、荷蘭、美國、也來自中國内蒙古和河北等産奶大省。
人們也享用各種各樣的牛奶制品,
冰淇淋、蛋糕、面包、奶茶……
成為年輕人的熬夜、追劇的口糧。
渾身是寶的牛
為現代人貢獻了一切。
最新款的皮包、皮鞋、皮衣,入藥的牛黃,牦牛絨的毛衣,牛角工藝品……面膜中的玻尿酸,最早也是從牛眼睛中提取的。
18世紀,人類的第一支天花疫苗就取自牛痘,取自牛胰髒的牛胰島素,成為糖尿病人的希望……
牛的全身都是寶,一頭牛深加工之後産生的價值相當于一輛轎車。
人牛共舞1萬年
現代人也離不開牛
世界各地的牛與人,
共同創造了璀璨的世界文明,
塑造了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紐約華爾街銅牛成為全球财富夢想的縮影。在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海報上,華爾街銅牛被一位芭蕾舞者踩在了腳下。
牛,仍象征着财富。
全世界用「牛市」表示股票上漲,
中國人的「金牛」也是富足象征。
拉丁文,牛詞源是「個人資産」,
全球證交所門前都會擺放公牛雕塑,
公牛上頂的牛角寓意股市上升,永保牛市。
人們為牛過節慶祝。
全世界的「牛節」有數百個:
阿爾卑斯山趕牛節
印尼奔牛節
印度母牛節、牛糞節
西班牙奔牛節
美國年度西部牛仔節
中國的牛王節、牛誕節、鬥牛節
牛享受者着其他動物少有的榮譽。
瑞士阿爾卑斯趕牛下山節。夏末,身着傳統服飾的牧牛人趕着戴着花環的牛群從高山牧場傳回山谷。
美國西部牛仔節
我們還用牛為大地和村莊命名。
全中國以牛字為名的地名2584個,
其中最多是牛家村、牛莊、牛村、牛家灣……
還有很多以盼望牛的心情來命名,
望牛村、望牛墩、回牛村、牛進莊……
盼牛的心情非常迫切。
想象力豐富的中國人,
用牛表達吉祥主題。
過年時在牆上貼張「春牛圖」,
寄托了對富裕和豐收的向往。
<h1 toutiao-origin="h2">2021年2月,山西運城面塑鋪捏“牛”迎新年</h1>
<h1 toutiao-origin="h2">西藏日喀則農牧民舉行春耕節活動</h1>
為牛畫像:
牛是中國畫熱衷表達的主題,
國寶級《唐代五牛圖》是最早的牛主題繪畫,如今的故宮箭亭外,用雕塑複原了這幅畫。
為牛寫詩:
曆代文人寫了上千首贊牛詠牛的詩,
《全唐詩》中有「牛」詩701首。
為牛造字:
古人創造了300多個與牛有關的漢字,
與牛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上百個。
今天中國人平均每天會5次提到「牛」字,「牛X」「太牛了」是最高頻詞彙。
豐子恺的牛畫。春天要到了,送你兩朵小紅花。
牛也偶被人嘲笑。
碩大體型和慢熱脾性,
牛給人一種笨拙倔強的刻闆印象,
對牛彈琴、蠢牛、牛脾氣、鑽牛角尖、犟牛……
牛有時被比作自大、愛吹牛皮。
有時又化作牛鬼蛇神、牛頭馬面……
《西遊記》牛魔王就是一蠻橫牛妖。
面對這些,牛很無奈。
但更多時候,牛口碑極佳。
孺子牛精神、老黃牛精神,
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經常被著名人物提名表揚。
有骨氣的人最愛以牛自喻:
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
齊白石自稱耕硯牛;
老舍稱自己文牛;
郭沫若也自喻為牛身上一條尾巴。
職場中,金牛座也最受老闆們歡迎,
因為最穩定可靠。
牛有才華,有幹勁,
成為對人最高的贊美。
「牛氣沖天」「初生牛犢不怕虎」…
一股豪情!如今誇人最高境界就是「牛人」。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牛
牛精神多次上升到國家層面。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号召:「要做無産階級和人民大衆的牛」。
1984年深圳立起來标志性雕塑拓荒牛,代表着奮力開拓的深圳精神。
習大大說:2021年,我們要有「三種牛」精神,「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
上海外灘的銅牛。
深圳證券交易所前的銅牛。
企業家也愛用牛來命名品牌。
牛=好彩頭!
中國商标網上與牛有關商标有63785個,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加。
牛也越來越時尚了。
牛元素用到各種大牌和潮牌中,
成為年輕人潮流生活的一部分。
2021,牛牛牛!
2021年是牛年,
這樣一個特殊年份,
人們太渴望好事發生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命運,
和一隻動物又有什麼真正關系?
但願我們賦予牛的美好詞彙:
堅韌、勤勉、善良、穩重、牛……
能幫助我們勇敢面對自己的2021。
再複雜的人生,也要從容地過。
時差島祝福每個人:
新年牛轉乾坤,牛上加牛,
翻山越嶺,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内蒙古烏蘭布統
- END -
文 | 吳丹丹
編輯 | 李櫻 吳志剛
制圖 | 韓丹
圖 | 視覺中國
© 時差島 出品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号
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号
時差島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 · 請勿随意轉載】
時差島 · 世界系列
世界各國巡遊
🇸🇪 瑞典 | 🇩🇰 丹麥 | 🇳🇴 挪威 | 🇮🇸 冰島
🇨🇭 瑞士 | 🇧🇪 比利時 | 🇮🇹 意大利 | 🇳🇿 紐西蘭
🇦🇷 阿根廷 | 🇷🇸 塞爾維亞 | 🇭🇷 克羅地亞 | 🇲🇹 馬耳他
🇯🇵 日本 | 🇹🇭 泰國 | 🇰🇵 北韓 | 🇮🇩 印度尼西亞
🇱🇰 斯裡蘭卡 | 🇦🇶 北極 | 🇵🇲法羅群島
© 時差島
- 看見世界的時差 -
歡迎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