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世界最古老亞洲首發現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徐光輝研究團隊對采自雲南羅平三疊紀海相地層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它們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鱗裂齒魚類,将肋鱗裂齒魚類最早發現紀錄提前約200萬年。這也是該魚類在亞洲的首次發現,是以命名為亞洲肋鱗裂齒魚。

這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世界最古老亞洲首發現

徐光輝研究員展示2.44億年前的亞洲肋鱗裂齒魚化石标本。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徐光輝研究員26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表示,肋鱗裂齒魚的名稱緣自其具備裂齒魚到肋鱗魚的過渡狀态。這次研究發現的亞洲肋鱗裂齒魚是2.44億年前羅平生物群中的稀有物種,研究團隊在羅平曆時10多年野外科考采樣,迄今也僅發現該古魚類物種3塊化石,所幸它們儲存都十分完好,可以完整複原其形态特征,為研究肋鱗裂齒魚科的骨骼形态學和系統發育關系提供了重要資訊。

這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世界最古老亞洲首發現

迄今共發現的3件2.44億年前的亞洲肋鱗裂齒魚化石标本一起展示。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他說,肋鱗裂齒魚類年代地層學研究表明,亞洲肋鱗裂齒魚距今約2.44億年,比此前在歐洲發現的肋鱗裂齒魚類早200萬年,進而更新了人們對肋鱗裂齒魚科起源的認識和對三疊紀海洋生物複蘇的了解。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由最新一期國際專業學術期刊PeerJ線上發表。

這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世界最古老亞洲首發現

亞洲肋鱗裂齒魚正型标本頭部放大圖。 徐光輝 供圖

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紹說,距今約2.5億年前,地球生命曆史中發生最具災難性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為了解之後的三疊紀生态重建,徐光輝研究團隊對中國雲貴地區的三疊紀海相地層進行10餘年的持續研究,已先後發現、命名21種水生脊椎動物化石。

徐光輝說,本次研究命名的亞洲肋鱗裂齒魚是一種生活在淺海的小型肉食性魚類,可以吃一些蝦類等小型的帶硬殼的無脊椎動物,其特征包括身體前部有3列較高的鱗片、近背側鱗片腹部有顯著的後刺,而歐洲同類身體前部隻有2列較高鱗片。

這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世界最古老亞洲首發現

亞洲肋鱗裂齒魚正型标本和複原圖。 徐光輝 供圖

肋鱗裂齒魚類是中三疊世海洋生物複蘇時期新鳍魚類幹群的代表物種,此前最早化石記錄是發現于2.42億年前意大利和瑞士交界的海相地層中,亞洲肋鱗裂齒魚的研究發現,将肋鱗裂齒魚類發現的最早記錄提前約200萬年,增加了學界對肋鱗裂齒魚類生物地理的認識。

這3件2.44億年前古魚化石:世界最古老亞洲首發現

徐光輝研究員介紹2.44億年前的亞洲肋鱗裂齒魚研究成果。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他指出,由于肋鱗裂齒魚類同時具有肋鱗魚類和裂齒魚類的過渡特征,其分類位置難以确定。最新研究根據對歐亞肋鱗裂齒魚類的詳細對比和分支系統學研究,首次提出肋鱗裂齒魚類是漏卧魚類姐妹群的觀點,建立立肋鱗裂齒魚科,并将它歸入漏卧魚目。“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肋鱗裂齒魚類的分類學問題,同時對于了解三疊紀新鳍魚類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也具有重要意義”。(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