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釋一下概念,化石研究一般指古生物與古人類化石研究,但是許多人把化石研究跟考古研究混淆起來,說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就是搞考古的。其實,兩者還真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講,考古研究主要是研究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年)以後的人類文化遺物,與社會科學、曆史學的研究範圍密切聯系;而化石研究主要是研究新石器時代以前的古生物以及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及其遺物。雖然從研究人類發展史角度看,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有着重要的聯系,但畢竟舊石器時代的生物面貌、地質環境和新石器時代及其以後的生物面貌、地質環境有相當大的差異。是以研究化石時,更多的要運用地質學的方法,化石屬于地質學的研究範疇學科大類屬于自然科學;而考古研究則更多的應用曆史學的方法,屬于曆史學的範疇了學科大類屬于社會科學。化石研究的上限可以自地球生命産生時期開始,而考古研究的下限則每個國家都不一樣,中國以明朝滅亡時止。

由此看來,化石與考古的研究對象,大緻有個時間的界限一距今約10000年前,也就是舊石器時代的結束。是以,地層裡發掘出來的東西,例如一塊動物骨頭,如果是新石器時代以前的,我們就把它當作化石看待了。但有些特情況,也當作化石看待。例如西安半坡文化遺址中(距今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發現過鹿、牛、豬、猜、竹鼠等動物骨骼,雖然這些動物與現生者無異,而我們仍把它當作化石。通俗說,化石研究是人們對于地球生命史的研究,考古研究是人們對于人類文明史的研究。如果是化石研究是對于地球生命史的考古研究似乎也說得通。
衆所周知,今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發轫點,則是上個世紀1921年延續時間長達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發現。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學家揭示了史前華夏的人文之光,開啟了中華文化的尋根之門。提起中國考古學研究的誕生不得不提一個瑞典人安特生,這個安特生1901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獲得地質學博士學位,曾兩次赴南極地質考察。1910年,國際地質學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十一屆大會,安特生被指定為大會秘書長。當時大會秘書處組織了全球性的礦産資源調查,安特生根據調查結果主編出版了《世界礦産資源》《世界煤礦資源》調查集,引起了中國北洋政府的注意。1914年5月,安特生應邀來中國擔任農商部礦政司顧問,幫助中國先後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發現鐵礦、煤礦等礦藏。
在調查礦産資源的過程中,安特生逐漸對古生物化石産生濃厚興趣,聯合其他古生物專家共同發現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請注意,不久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其實是由于瑞典人對于化石研究的興趣引發的,1920年,安特生派助手劉長山到河南調查古生物化石,劉長山在河南三門峽市渑池縣仰韶村采集收購石器标本600多件,帶回了北京。安特生看過标本後,預測仰韶村附近可能有石器時代遺址,于是在1921年4月,與劉長山一起再赴仰韶查訪,發現了一些磨光彩陶碎片和石锛等石器。
1921年10月,安特生與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袁複禮等人,在仰韶村開始正式發掘,共發掘17個遺址點、10座墓葬,發現遺址面積約24萬平方米左右,文化層平均厚度達3米,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根據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斷此地為中國遠古文化遺存,并依照國際考古學慣例命名為仰韶文化。1923年,安特生發表《中國遠古之文化》,向全世界公布了仰韶文化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1921年仰韶文化的發掘,是我國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科學考古發掘,它标志着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建立,填補了中國遠古文化發展史尤其是石器時代的空白。
中國古生物化石研究起源地遼西淩源大新房子村魚化石出土地
那麼,既然以中國史前文明史為研究對象的中國考古學研究的誕生是由這個叫做安特生的瑞典人引發的,它的起源地是河南三門峽市渑池縣仰韶村,那麼以地球生命史為研究對象的中國古生物化石研究誰是始作俑者是誰,它的起源地是哪裡呢?
答案是法國博物學家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和美國地質學家葛利普教授,起源地是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區遼甯西部淩源市的大新房子村。
曆史回溯到1862年,博物學家兼傳教士法國人阿爾芒·戴維加入了遣使會,不久就被派到了神秘的東方古國的都城北京。傳教之餘,他開始為一個自然博物館收集資料。這個法國傳教士非常敬業,據記載,中國共有一千二百多種鳥,他就收集到了八百多種,而我們常人見過的最多也就一、二百種。據說中國的麋鹿、大熊貓都是他命名并介紹到國外的。1863年阿爾芒·戴維就來到了熱河省,在淩源附近考察時,果然發現在今遼甯省西部淩源市大新房子附近許多農民砌房子的石牆上發現許多薄薄的淺黃色石闆,石闆上遍布着很多小魚。戴維興高采烈無比驚奇地采集了一批魚化石,這些化石後來被命名為“戴氏狼鳍魚”,這是近代以來熱河化石第一次被古生物研究者發現,是以戴氏狼鳍魚也被稱為熱河生物群的第一塊化石。戴氏狼鳍魚的發現揭開了遼西這片世界著名古生物發祥地的神秘面紗,地球生命史也不知不覺中被慢慢改寫。
1863年,戴維把化石轉交到法國魚類專家索瓦士手裡。1880年,索瓦士發表論文稱,化石上的小魚是科屬的一個新種,為了感謝戴維神父,索瓦士用戴維的名字給這一新種命名。不過,索瓦士的分類并不準确。直到1901年,英國著名的魚類學家伍德華指出,化石上的魚實際上應歸入狼鳍魚屬,但為了和以前的命名一緻,同時紀念一年前去世的戴維神父,魚的種名仍然不變。令人遺憾的是,索瓦士研究的正型标本在1968年被認為已丢失。
提到這個法國人阿爾芒·戴維,為什麼還要提美國的地質學家葛利普教授,請我慢慢道來,葛利普(1870-1946),德裔美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葛利普是一專多能的地質學家。它于1920年受蔡元培治下的北京大學和地質調查所之約,來到中國,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教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之後,他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通訊研究員。1934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系主任。葛利普把自己的後半生完全貢獻給了中國古生物學、地層學奠基的偉大事業。他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建立會員之一,曾任學會理事和副會長,在身體不良于行的情況下與丁文江、翁文灏、章鴻钊、李四光一起參與了地質界幾乎所有重大的學術活動。他獎掖備至,循循善誘,培養了一代中國地質學家,中國最早一批地層古生物學者大都出自葛利普的門下。
淩源地理位置
1923年11月初,中國的東北遼西大地淩源的大新房子村被一層銀白色包裹得分外妖娆,清晨的屋檐還挂着晶瑩的冰柱。此前,從來沒有考察隊在這個時節進入熱河省進行野外發掘工作。而中國北京大學的一支小型地質野外考察隊卻在寒冬臘月沿着法國人阿爾芒·戴維的足迹悄然抵達此地。這支隊伍由葛利普教授和翁文灏先生帶隊,葛利普教授如前所述是國際上大名鼎鼎的地質學家,翁先生則是我國最早期的地質學家之一,他們此行是為了考察挖掘淩源含狼鳍魚化石的地層。
戴氏狼鳍魚化石
挖掘工作異常順利,因為畢竟那個地産中的狼鳍魚化石含量太多了,于是是年葛利普根據含狼鳍魚化石的地層首先提出了“熱河系”(Jehol Series)的概念,“熱河系”就專指淩源地區含化石的地層。1928年,他又在《中國地質史》提出了“熱河動物群”的概念,代表這樣一套地層中動物化石組合。此後,蜂擁而至的日本學者在這套地層中相繼發現了一些脊椎動物化石如滿洲龜、滿洲鳄、矢部龍等。 直到1962年,中國地質學家又開始對這一地區的地層古生物進行研究。并有了實質性的貢獻。著名古生物學家顧知微院士在無脊椎動物與生物地層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葛利普的“熱河系”和“熱河動物群”,建立了“熱河生物群”,并認為它的代表性化石屬種包括東方葉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魚。自此,熱河生物群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遼西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地淩源的大新房子村毫無疑問稱為了中國股生物化石研究的起源地。
也許有人會問中國古生物化石的起源地為什麼不是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答案如下1918年2月,化學家麥格雷戈·吉布(Gibb,J.M.)發現周口店龍骨山出土的與紅色黏土膠結在一起的碎骨片。同年3月22日,瑞典地質、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赴龍骨山進行考察,在周口店一帶發現了古動物化石堆積。1921年,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Zdansky,O.)到周口店龍骨山發掘古生物化石;同年8月,安特生與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Granger,W.)在周口店遺址地區考察的過程中發現龍骨山地點堆積中的古生物化石與石英岩石制品,并将其編号為53号地點,即北京猿人遺址,此次采集的化石中發現1枚人類臼齒化石。同年,還發現了周口店第2地點。 1923年,師丹斯基再次來到周口店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層位相當于第4層和第5層下部,堆積中發現1枚人牙齒化石。1926年,對民國十二年(1923年)出土物進行整理,并将北京猿人遺址發現的2枚人類牙齒化石命名為“北京人(Peking Man)”
答案簡單明了,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的發現最開始始于1918年,遠遠晚于1863年法國人對于熱河生物群對于狼鳍魚化石的發現,北京猿人命名是1926年,而戴氏狼鳍魚的命名為1880年,“熱河系”的命名為1923年,遠遠早于“北京猿人”的命名;而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有組織的挖掘是1923年,而熱河生物群有組織的挖掘也始于1923年。當然如果您說“北京猿人”的發現、挖掘、命名意義遠遠大于“狼鳍魚”,這個我也贊同,但是您别忘了,從進化論的角度說,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但是您不信進化論那讨論“北京猿人”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是以,如果說1921年河南三門峽市渑池縣仰韶村中華文明史重要标志仰韶文化的發掘,是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科學考古發掘,它标志着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建立的話,那麼1923年地球生命史重要标志熱河生物群第一塊化石戴氏狼鳍魚的有組織的科學發掘也标志着中國古生物化石研究的正式建立,同樣中國考古學建立的起源地是河南三門峽市渑池縣仰韶村,而中國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起源地則是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地遼西淩源的大新房子村。
從1921年算起,2021年是中國考古學研究建立100周年,同樣從1923年算起,2023年則是中國古生物化石研究建立100周年,不僅如此,2023年也是地球中生代生命史的重要概念“熱河生物群”提出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