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释一下概念,化石研究一般指古生物与古人类化石研究,但是许多人把化石研究跟考古研究混淆起来,说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就是搞考古的。其实,两者还真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讲,考古研究主要是研究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年)以后的人类文化遗物,与社会科学、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密切联系;而化石研究主要是研究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古生物以及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及其遗物。虽然从研究人类发展史角度看,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毕竟旧石器时代的生物面貌、地质环境和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生物面貌、地质环境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研究化石时,更多的要运用地质学的方法,化石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学科大类属于自然科学;而考古研究则更多的应用历史学的方法,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了学科大类属于社会科学。化石研究的上限可以自地球生命产生时期开始,而考古研究的下限则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中国以明朝灭亡时止。

由此看来,化石与考古的研究对象,大致有个时间的界限一距今约10000年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所以,地层里发掘出来的东西,例如一块动物骨头,如果是新石器时代以前的,我们就把它当作化石看待了。但有些特情况,也当作化石看待。例如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现过鹿、牛、猪、猜、竹鼠等动物骨骼,虽然这些动物与现生者无异,而我们仍把它当作化石。通俗说,化石研究是人们对于地球生命史的研究,考古研究是人们对于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如果是化石研究是对于地球生命史的考古研究似乎也说得通。
众所周知,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则是上个世纪1921年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发现。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寻根之门。提起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诞生不得不提一个瑞典人安特生,这个安特生190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曾两次赴南极地质考察。1910年,国际地质学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十一届大会,安特生被指定为大会秘书长。当时大会秘书处组织了全球性的矿产资源调查,安特生根据调查结果主编出版了《世界矿产资源》《世界煤矿资源》调查集,引起了中国北洋政府的注意。1914年5月,安特生应邀来中国担任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帮助中国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发现铁矿、煤矿等矿藏。
在调查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安特生逐渐对古生物化石产生浓厚兴趣,联合其他古生物专家共同发现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请注意,不久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其实是由于瑞典人对于化石研究的兴趣引发的,1920年,安特生派助手刘长山到河南调查古生物化石,刘长山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采集收购石器标本600多件,带回了北京。安特生看过标本后,预测仰韶村附近可能有石器时代遗址,于是在1921年4月,与刘长山一起再赴仰韶查访,发现了一些磨光彩陶碎片和石锛等石器。
1921年10月,安特生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袁复礼等人,在仰韶村开始正式发掘,共发掘17个遗址点、10座墓葬,发现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左右,文化层平均厚度达3米,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断此地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依照国际考古学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1923年,安特生发表《中国远古之文化》,向全世界公布了仰韶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石器时代的空白。
中国古生物化石研究起源地辽西凌源大新房子村鱼化石出土地
那么,既然以中国史前文明史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诞生是由这个叫做安特生的瑞典人引发的,它的起源地是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那么以地球生命史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古生物化石研究谁是始作俑者是谁,它的起源地是哪里呢?
答案是法国博物学家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和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起源地是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区辽宁西部凌源市的大新房子村。
历史回溯到1862年,博物学家兼传教士法国人阿尔芒·戴维加入了遣使会,不久就被派到了神秘的东方古国的都城北京。传教之余,他开始为一个自然博物馆收集资料。这个法国传教士非常敬业,据记载,中国共有一千二百多种鸟,他就收集到了八百多种,而我们常人见过的最多也就一、二百种。据说中国的麋鹿、大熊猫都是他命名并介绍到国外的。1863年阿尔芒·戴维就来到了热河省,在凌源附近考察时,果然发现在今辽宁省西部凌源市大新房子附近许多农民砌房子的石墙上发现许多薄薄的浅黄色石板,石板上遍布着很多小鱼。戴维兴高采烈无比惊奇地采集了一批鱼化石,这些化石后来被命名为“戴氏狼鳍鱼”,这是近代以来热河化石第一次被古生物研究者发现,因此戴氏狼鳍鱼也被称为热河生物群的第一块化石。戴氏狼鳍鱼的发现揭开了辽西这片世界著名古生物发祥地的神秘面纱,地球生命史也不知不觉中被慢慢改写。
1863年,戴维把化石转交到法国鱼类专家索瓦士手里。1880年,索瓦士发表论文称,化石上的小鱼是科属的一个新种,为了感谢戴维神父,索瓦士用戴维的名字给这一新种命名。不过,索瓦士的分类并不准确。直到1901年,英国著名的鱼类学家伍德华指出,化石上的鱼实际上应归入狼鳍鱼属,但为了和以前的命名一致,同时纪念一年前去世的戴维神父,鱼的种名仍然不变。令人遗憾的是,索瓦士研究的正型标本在1968年被认为已丢失。
提到这个法国人阿尔芒·戴维,为什么还要提美国的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请我慢慢道来,葛利普(1870-1946),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是一专多能的地质学家。它于1920年受蔡元培治下的北京大学和地质调查所之约,来到中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之后,他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葛利普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贡献给了中国古生物学、地层学奠基的伟大事业。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建会员之一,曾任学会理事和副会长,在身体不良于行的情况下与丁文江、翁文灏、章鸿钊、李四光一起参与了地质界几乎所有重大的学术活动。他奖掖备至,循循善诱,培养了一代中国地质学家,中国最早一批地层古生物学者大都出自葛利普的门下。
凌源地理位置
1923年11月初,中国的东北辽西大地凌源的大新房子村被一层银白色包裹得分外妖娆,清晨的屋檐还挂着晶莹的冰柱。此前,从来没有考察队在这个时节进入热河省进行野外发掘工作。而中国北京大学的一支小型地质野外考察队却在寒冬腊月沿着法国人阿尔芒·戴维的足迹悄然抵达此地。这支队伍由葛利普教授和翁文灏先生带队,葛利普教授如前所述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翁先生则是我国最早期的地质学家之一,他们此行是为了考察挖掘凌源含狼鳍鱼化石的地层。
戴氏狼鳍鱼化石
挖掘工作异常顺利,因为毕竟那个地产中的狼鳍鱼化石含量太多了,于是是年葛利普根据含狼鳍鱼化石的地层首先提出了“热河系”(Jehol Series)的概念,“热河系”就专指凌源地区含化石的地层。1928年,他又在《中国地质史》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概念,代表这样一套地层中动物化石组合。此后,蜂拥而至的日本学者在这套地层中相继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如满洲龟、满洲鳄、矢部龙等。 直到1962年,中国地质学家又开始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古生物进行研究。并有了实质性的贡献。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无脊椎动物与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葛利普的“热河系”和“热河动物群”,建立了“热河生物群”,并认为它的代表性化石属种包括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自此,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辽西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凌源的大新房子村毫无疑问称为了中国股生物化石研究的起源地。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古生物化石的起源地为什么不是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答案如下1918年2月,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Gibb,J.M.)发现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与红色黏土胶结在一起的碎骨片。同年3月22日,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赴龙骨山进行考察,在周口店一带发现了古动物化石堆积。1921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Zdansky,O.)到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古生物化石;同年8月,安特生与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Granger,W.)在周口店遗址地区考察的过程中发现龙骨山地点堆积中的古生物化石与石英岩石制品,并将其编号为53号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此次采集的化石中发现1枚人类臼齿化石。同年,还发现了周口店第2地点。 1923年,师丹斯基再次来到周口店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层位相当于第4层和第5层下部,堆积中发现1枚人牙齿化石。1926年,对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土物进行整理,并将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2枚人类牙齿化石命名为“北京人(Peking Man)”
答案简单明了,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的发现最开始始于1918年,远远晚于1863年法国人对于热河生物群对于狼鳍鱼化石的发现,北京猿人命名是1926年,而戴氏狼鳍鱼的命名为1880年,“热河系”的命名为1923年,远远早于“北京猿人”的命名;而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有组织的挖掘是1923年,而热河生物群有组织的挖掘也始于1923年。当然如果您说“北京猿人”的发现、挖掘、命名意义远远大于“狼鳍鱼”,这个我也赞同,但是您别忘了,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人类是从鱼类进化来的,但是您不信进化论那讨论“北京猿人”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如果说1921年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中华文明史重要标志仰韶文化的发掘,是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的话,那么1923年地球生命史重要标志热河生物群第一块化石戴氏狼鳍鱼的有组织的科学发掘也标志着中国古生物化石研究的正式建立,同样中国考古学建立的起源地是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而中国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起源地则是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辽西凌源的大新房子村。
从1921年算起,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研究建立100周年,同样从1923年算起,2023年则是中国古生物化石研究建立100周年,不仅如此,2023年也是地球中生代生命史的重要概念“热河生物群”提出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