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嶽飛是南宋名将,很多詩詞都是他在戎馬生涯中所寫下來的。能流傳至今,十分珍貴。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第六首詩《題驟馬岡》,重感他往昔的豪邁氣概。

《題驟馬岡》

[ 宋 ] 嶽飛

立馬林岡豁戰眸,陣雲開處一溪流。

機舂水沚猶傳晉,黍秀宮庭孰憫周。

南服隻今殲小醜,北轅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當我試圖翻譯這首詩的時候,發現仍舊沒有可以參考的翻譯,搜了無數個網頁,隻有注釋。

于是,我再次嘗試着,大膽翻譯一個版本:

将馬兒拴在林子旁邊的驟馬岡(今江西某地),睜大眼睛看看山崗下的戰場。

一片雲突然被風吹開了一個豁口,而豁口處看到了一條小溪流。

南方舂米用的水碓(duì)都能流傳到北方的山西,黍子茂盛的長在宮廷中,有誰憐憫它其實來自西周?

南方如今要鎮壓農民起義,(而我想的是)什麼時候才能收複北方的失地?

我發誓立志要捐軀赴國難,憤怒的指着北方的淪陷區,如果收不回失地,這淚怕也收不住!(必然是悲憤到淚水漣漣)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這首詩是我分享的嶽飛六首詩作中,最難翻譯的一首。其中“機舂水沚猶傳晉,黍秀宮庭孰憫周”,是喻義,并不是本意。默讀了上百遍,翻遍了所有可以查到的注釋,曆史記載。勉強翻譯了出來,卻感覺不一定正确。

還有最後一句“怒指天涯淚不收”,寫得十分豪邁!反複讀誦這句詩,反反複複,反反複複,揣測嶽飛當時的心境,卻找不到合适的詞句來翻譯,深覺慚愧!即便翻譯出來,感覺已不是那個“味”。這也是“詩”的魅力所在。因為,除卻那幾個字,别的字無法更好地表達了。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這首詩是嶽飛三十歲的時候所寫,那種意氣奮發,揮斥方遒的感覺,令人動容。

我很欣賞這種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一句“怒指天涯淚不收”,仿佛讓我看到了一個性情中人,一位熱血男兒!敢愛敢恨,敢于将憤怒表達出來,而不是藏着掖着。我喜歡這樣的個性,光明磊落,大氣,也霸氣!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南服隻今殲小醜,北轅何日返神州”,這句據說是在寫嶽飛沒有執行朝廷給他的任務,派兵鎮壓百姓,并且在他眼裡,這是小醜一樣的行為。放着侵占國土的敵人不去打,卻搞内戰。顯然,他是不屑一顧并且非常憤怒的。他熱愛他的國家,每一寸山河,都不可喪失。是以,他心心念念,有朝一日,能率領着嶽家軍,揮師北伐,收複失地,向侵占大宋國土的金軍霸氣地說一句:“還我山河”!

然而,沒有機會!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能夠體會到嶽飛,作為一國将領,身上所肩負的保家衛國的重任和他自己所背負的責任。他覺得收複失地,是他的責任,然而,他無法盡職盡責,心中有無數個遺憾和憤慨。卻無可奈何!

一代名将,最終卻被奸臣陷害,令人唏噓不已!罹難時,嶽飛年僅39歲。然而,他為世人留下了“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還我河山”的民族氣節,還有那些文采斐然的詩詞,也不枉人世走一遭了。

願世界和平,也願我們世人,永遠記住這些忠義之士為國為民所作出的努力!

誓将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題驟馬岡》嶽飛詩賞/文瀾珊

聲明:本文系作者文瀾珊原創文章(除去引用的部分)。

圖檔源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