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作者:是西安風味

不同于江南美食的精工細作,西北的飲食大多以制作方式粗犷、量大紮實聞名。但若要說在西安這地界,沒有可以代表匠人精神的美食,梆梆肉第一個不服。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初來西安的外地人,對梆梆肉這道美食會異樣的陌生,因為從名字來看,隻知是某種肉類,卻無法準确識别它的原料、工法、口味等任何資訊。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但當西安老饕告訴你梆梆肉其實也不隻是肉時,你會更加迷惑于: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百年前的民國時期,來自保定的老先生張三,把梆梆肉的手藝從老家帶來了長安,如今在河北難尋的這道美食,于西安發揚光大。最早的梆梆肉主要指熏制豬大腸,這道經典下水,讓中國大地的大部分人都會聞名色變。

對梆梆肉口味的這股自信,首先是源于對食材的處理。如何讓這款下水中的下水,沒有原始的腥味,是一門精細的手工活。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首先得将豬大腸反複翻洗摘油、漂洗笊腸,再經過辯味、壓重、分揀等總共十多道清洗工序。陝西有“跟着當官的做娘子、跟着殺豬的翻腸子”的俗語,把清洗大腸的工序描寫的非常生動。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去味之後,還有複雜的入味流程。清潔後的大腸需要經過多道香料的炖煮,然後把大腸和其他諸如心、肝、肚、頭肉、耳朵、豆腐幹、雞蛋等食材一一碼進特制的爐子裡,進行熏制。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這時不僅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熏制的燃料也需特别講究,桃木、梨木、松柏木等天然木材,是首選的材料。伴随着燃料餘燼的白煙,果木香氣刻進了爐内的食材裡。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當食材外觀也變得色澤油亮、口感脆韌适當,這吃完唇齒留香,才算一道梆梆肉最終成型。

那梆梆肉的梆梆是個啥東西?

這不禁得說到原來梆梆肉的售賣方式。

原來的梆梆肉小販,大多身背木桶或推着爐子,沿街沿巷進行叫賣,他們手裡都會拿着一個木魚形狀的梆子,邊吆喝邊敲擊,吸引食客購買,久而久之,人們就把敲着“梆梆”沿街叫賣的這種肉稱之為“梆梆肉”。雖然現在走街串巷的梆梆沒了,但“梆梆肉”這種親切的叫法卻延續了下來。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許多食客在被本地人道破梆梆肉的背後玄機時,被“豬大腸”強烈刺激到的人,往往呈現抗拒的姿态。不過盤中的紅潤和襲來裹着肉味、香料味的濃烈香氣,讓人忍不住想閉着眼、秉着氣嘗一口。

大腸、内髒這些下水,以前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邊角料,但在市井間,一雙雙妙手讓這些食材,煥發出新的味覺魔力。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在南方,下水被船工纖夫用辣椒大料涮燙成火鍋,在西北,走街串巷的梆梆肉豐滿了不少普通人的三餐。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前不久,朱秀英梆梆肉的制作工藝,被評選為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産,梆梆肉也從此,從市井間走上大雅之堂,成為城市肌理的另一種見證者。

在西安,梆梆肉就是市井的粗野與浪漫

梆梆肉不是精緻的吃食,他從根上就帶着不拘的粗野,但這座城市,人們用數不清的繁瑣和細緻,馴化了如此刁鑽的食材。

#吃在西安# #電視劇裝台原來是部美食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