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茂名的美食,這幾年大家都想到了信宜的懷鄉雞,電白鴨粥,高州鹽焗雞,化州牛雜,茂南大鍋狗,今日小編還是帶大家去認識一下傳說中的化州牛雜。

化州牛雜對于粵西人來說并不是陌生,而且知名度越來越高,成了地方的網紅街頭小吃,民間有句話:“化州牛雜滾三滾,神仙都企吾穩”,可見化州牛雜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和熱愛。
化州牛雜出名時間并不是很長,都是改革開放之後才出名,它的出名有點像廣西柳州螺蛳粉,都是帶有神奇的故事。傳說,七十年代,還是計劃經濟的時候,化州惠南酒家門口有位老太每天傍晚都用一個鋁鍋煲三五斤牛雜出來擺賣,用個炭爐裝着加熱,賣完就走人。由于牛雜香噴噴,吸引過路的人來賣,當年是計劃經濟時代,即使是偷偷摸摸地擺賣,生意還是很火的。
八十年代,很多的下崗勞工、城裡的街坊無工作,也有樣學樣,像那位老太一樣,通過各種關系學到了煲牛雜烹饪技術,也開檔做生意謀生活。當年最多賣牛雜人地方是民主路尾十字路口、大球場、一小門口、二小門口一帶,九十年代最多是大球場周圍。
化州牛雜謀生工具很簡單,一擔籮筐、一隻鋁鍋、一把剪刀、一張茶幾、一把太陽傘、幾張小膠椅子就可以開檔謀生活了。
化州牛雜是“化州風味”之其中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清湯牛雜,主要原材料是化州人養的黃牛,用牛肚、牛腸、牛闆筋、牛肉碎、牛心、牛百葉、脆骨等原材料,清洗幹淨之後,放入鋁鍋加上姜片、料酒煮滾,然後拿出來用水清洗幹淨。放入已經煮開的水中,加入白蘿蔔,大小香料(八角、草果、陳皮、桂皮、幹辣椒、孜然粒、花椒)、豪油、醬油、味精等調味品,猛火煲開後轉慢火煲一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即可。
食過廣州牛雜的人都知道,廣州牛雜以炖爛濃汁為主,化州的牛雜講究火候,煲出來的牛雜必須帶嚼勁,咬下去不偏軟不偏硬,味道不偏濃也不偏淡,完全滿足鼻子要的香度,舌尖要的味度,牙齒要的質度,重要的是湯汁鮮美,牛雜色香味俱全。
化州的牛雜最大的特點是用剪刀剪的,客人們可以看着鍋裡的,随意點,點了什麼,老闆就剪什麼,真正的“吃着碗裡看着鍋裡”的。因為牛雜的韌度夠,帶嚼勁,剪刀下去的時候自然要講究牛雜的大小了,肥瘦兼顧,還要充分考慮到客人的口感問題了。更為貼心的是,老闆準備了兩種醬料,分為辣與不辣,完全考慮了客人的口味。
化州牛雜從無到有,發展的時間才40多年,它的偉大之處是把一個默寫無聞的牛雜做成了一個産業群,帶動了無數的家庭人就業,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問題。化州牛雜,通過自媒體,官方媒體的不停的傳播,帶動了地方短途旅遊業,把化州這個縣級城市通過牛雜傳播出去,也大大提高也化州市的知名度。
化州牛雜攤檔,現在已經是在珠三角城鎮遍地開花,在商業步行街、農貿市場,也能覓至其芳影。很多的化州老闆,把化州牛雜與化州糖水作為招牌,向顧客宣傳化州味道,化州美食,通過美食來認識化州。
化州牛雜雖然時間不是很長,有歲月的沉澱,有故事的味道,承載着每一位化州人的美美回憶,也承載着外出遊子對家鄉的美食懷念。#茂名頭條#
喜歡化州牛雜的你,有什麼的看法?歡迎留言區留言,讓世界也聽聽你聲音!
關注粵西,關注茂名,傳播傳遞,鄉情鄉音,風土人情,謝謝關注點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