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秋意漸濃,不少市民已經注意到自己的皮膚開始變得幹燥,口鼻咽部也有些幹癢。這是由于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随之産生的一系列不适,中醫稱之為“秋燥”。
此時,僅僅給皮膚補水是不夠的,你的身體也需要做足“滋潤”功課。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内科楊小紅教授向羊城晚報讀者推薦幾款潤燥湯水。

圖/視覺中國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4個,豬肺1副,瘦肉500克,陳皮5克。
制法:豬肺洗淨,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軟。用料一齊放入湯煲,先武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一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雪梨味甘性寒,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豬肺味甘性平,可補肺虛、止咳嗽。是以本湯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适用于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痰中帶血者食用。
雪梨南杏瘦肉湯
用料:雪梨4個,南杏30克,瘦豬肉750克。
制法:将用料同時放入瓦煲内,煲滾後改文火煲一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南杏具有補肺潤燥、止咳定喘功效。本湯方可生津潤燥、止咳化痰。
菜幹陳腎蜜棗湯
用料:臘鴨腎(陳腎)4個,豬踭500克,白菜幹250克,蜜棗4個。
制法:菜幹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片;豬踭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一個半小時。
功效:菜幹能通利腸胃、下氣消食,陳腎清熱下氣,合而煲豬踭,有清肺熱、祛痰火、通利腸胃的功效,适用于幹咳無痰、咽幹口燥、大便幹結者食用。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瘦肉750克。
制法:瘦肉洗淨切塊;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淨。将用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滾後,改文火煲一個半小時。
功效:太子參補肺健脾、益氣生津;百合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羅漢果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湯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之功,适宜氣虛肺燥而見咳喘氣短、口幹咽幹、咳嗽者飲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别忽視外在防幹燥</h1>
入秋後,除了注意用湯水調理補水外,皮膚的外在護理也不能忽視。平時洗澡、洗臉時注意别用熱水,用35℃~38℃左右的溫水洗澡最佳,水溫過熱會加重皮膚瘙癢症狀。洗完澡也應進行護膚,油性皮膚的人可在易幹燥的地方塗上水包油型的乳劑等;皮膚幹燥的人者則可以用滋潤性較強的霜劑、軟膏等塗在手指、手肘部、膝部、後腳跟、臀部等易幹燥的部位,并按摩一段時間。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