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了。人們常說“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到了處暑節氣以後,白天早晚溫度已經逐漸下降,但是中午天氣依然是比較炎熱的。這時候人容易出現口鼻幹燥、咽幹唇焦的躁症。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秋季在五行中屬金,六氣中相對為燥,五髒相對為肺,是以秋季燥邪為患,與肺相應。五味中,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辛辣食物容易使内火亢盛,易緻傷陰,酸味能生津潤燥,又能緩解秋燥引起口幹舌燥等不适的作用,因而在秋季燥邪傷陰之時,少食辛而進食酸性食物,盡可能少食蔥、姜、蒜等辛味之食品,适當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内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秋季前期要以清熱滋潤為主,秋季亦是養胃的好時機,推薦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湯。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一、百合杏仁枇杷粥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原料:鴨梨20g、杏仁12g、百合15g、枇杷果20g,粳米50g,蜂蜜少許。

制法:首先在鍋裡放入适量的開水,然後依次把洗幹淨的百合、杏仁和粳米倒入鍋中,用大火煮,一邊煮一邊攪拌。讓粥保持微滾狀态,一直到米開始膨脹,米水融合,柔膩如一時,換成小火。将切成丁的鴨梨和枇杷放入鍋中,一邊攪拌一邊熬至軟爛即可。

功效:适用于秋燥傷陰,幹咳少痰,皮膚幹燥者。

二、冰糖銀耳糯米粥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原料:糯米100g、銀耳1朵、枸杞10g、紅棗4-5粒、冰糖适量。

制法:圓糯米和銀耳提前浸泡兩個小時,銀耳泡發後去黃色根部撕成小朵;枸杞和紅棗分别清洗幹淨;将銀耳、糯米和清水放入電炖鍋中,慢炖一個半小時;然後加入紅棗再炖半個小時;加入冰糖後再煮十分鐘,煮至冰糖完全融化;放入枸杞後,可關掉電源,再焖十分鐘即可。

功效:具有養陰、清熱、潤燥之功效。适用于秋燥傷陰,肺熱咳嗽者。

三、菜幹鴨腎蜜棗湯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原料:臘鴨腎4個,豬瘦肉500克,白菜幹250克,蜜棗4個。

制法:菜幹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片;豬瘦肉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約2—3小時。

功效:适用于幹咳無痰、咽幹口燥、大便幹結者服用。本湯清潤而不寒,老少鹹宜,是秋季家庭常用之湯品。

四、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原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4個,豬肺1副,瘦肉500克,陳皮5克。

制法:豬肺洗淨,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軟。用料一齊放入湯煲,先武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适用于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者服。

五、扁豆苡米炖雞腳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原料:雞腳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雲苓6克、生姜1片。

制法:将雞腳去衣洗淨飛水,再與洗淨的藥材一起放進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炖2小時調味後服用。

功效:扁豆味甘性溫,補脾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而強筋骨之效以雞腳為最。

六、紅參石斛竹絲雞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原料:紅參3克、石斛3克、竹絲雞150克、姜片适量。

制法:将竹絲雞去毛洗淨切塊,再與洗淨的藥材放進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炖2小時即可。

功效:紅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石斛味甘性平,養胃陰、生津液、滋腎陰、潤肺補脾除虛熱。烏雞治虛勞、消渴、滑洩、下利、崩中、帶下等症。

【來源:清遠市中醫院】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處暑之後便是秋,推薦幾款應季藥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