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實秋和袁世凱都吃過的百年豫菜名店

遊子對于家的牽挂是停不下來的,吃貨對于家鄉味道的惦念也是止不住的。都說中國八大菜系沒有豫菜,這是有一定的曆史原因的,暫且不說,先來看看這家許多河南人都不知道的豫菜名店吧。事先聲明,純屬抱着對食物的熱愛和對曆史的好奇之精神寫的文,拒絕打廣告。

梁實秋先生作為著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個“老饕”(吃貨的最高境界)。他的《雅舍談吃》中就寫了許多他親身經曆的餐飲之事,也多次談到了一家豫菜館,以及店中轶聞和店内的名菜、名點。梁先生寫道:“厚德福飯莊開業之際,正逢帝制瓦崩,民國初建,在袁世凱當國之時,他喜歡用河南菜肴待客,久而久之,一些官宦也投其所好,競相效仿,使得厚德福名聲鵲起,生意日盛。原有的、那不大的小二樓接待不了那接踵而來的食客,但是風水關系老址決不遷移,而且不換裝修,一副古老簡陋的樣子數十年不變。為了擴充營業,先後在北平的城南遊藝園、沈陽、長春、黑龍江、西安、青島、上海、香港、重慶、北碚等處開設分号。陳掌櫃手下高徒,一個個的派赴各地分号掌勺。這是厚德福的簡史。”

梁實秋和袁世凱都吃過的百年豫菜名店

這家名叫厚德福的豫菜館在民國時期可是紅極一時。民國十五年(1926年),北京《晨報》曾撰文:“京中豫菜館之著名者為大栅欄之厚德福,菜以 ‘瓦塊魚’、‘紅燒淡菜’、 ‘拆骨肉’、‘核桃腰子’‘酥海帶’、‘風幹雞’為佳。其面食因面系自制,特細緻。所制月餅有棗泥、豆沙、玫瑰、火腿,味極佳,且能緻遠,與南方茶店所制者,迥不相同。”厚德福在民國最盛時期,開了十多家分店,店面擴充到上海、天津、哈爾濱、西安、青島、重慶、南京、長春、沈陽等地。

魯菜包圍中崛起的豫菜館

在清朝末年,北京城隻有魯菜才入流。《中國烹饪》曾記載:在北京有名的大飯莊,什麼堂、居、樓、春之類,從掌櫃到夥計,十之七八是山東人,廚房裡的大師傅更是一片膠東口音。在魯菜的包圍中,卻有一家河南館子殺出一條血路,這家就是厚德福。厚德福的創始人陳蓮堂是河南杞縣人,陳蓮堂十幾歲就來到京城,在飯館打工,後來學了廚藝,精于烹調。1902年,陳蓮堂就在北京大栅欄一處創辦了主營河南菜的厚德福。

梁實秋和袁世凱都吃過的百年豫菜名店

一人命運決定菜館興衰

剛開辦的厚德福經營并不是很好。不過,一個人出現了,他的崛起改變了厚德福的命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曆史程序。沒錯,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喜歡吃魚,最喜歡吃的是黃河鯉魚,而且最喜歡的魚類菜是溜魚焙面。這可是河南名菜,用糖醋汁制成,又稱為糖醋溜魚焙面,或者軟溜黃河鯉魚焙面。

梁實秋和袁世凱都吃過的百年豫菜名店

袁世凱的勢力逐漸增大,自然也增長了河南菜的名氣,一時間作為河南館子的厚德福成為了達官貴人的聚集之地,生意也一下子好了起來。1912年,因袁世凱不願去南京任大總統,而策動曹锟發動兵變,使飯莊被搶,此後不久又再度恢複營業。1916年袁世凱稱帝,厚德福更是借用“河南人”這塊招牌制造輿論,成為當時京城頗有名氣的飯莊。然而,袁世凱稱帝83天後就被迫取消帝制,随後因病不治而亡。厚德福雖然曾借用了袁世凱的名氣,但是自身手藝精湛,并未受太大的影響,仍舊在在京城排得上名菜館。

厚德福酒樓善用扒、“火靠”、炸、燴、焖、炒、蜜汁等烹調技法制作菜肴。鎮店名菜有牡丹燕菜、杞憂烘皮肘,特色菜肴有鐵鍋蛋、糖醋瓦塊魚焙面、蜜汁葫蘆、紫氣東來等。

梁實秋和袁世凱都吃過的百年豫菜名店

幾經停業,興久不衰

新中國建國初期,厚德福曾一度停業,1962年在北京西城區三裡河重新開張。“文革”時更名為河南飯莊。1988年遷至北京市南禮士路開業時,恢複了百年老号的原名——厚德福,著名書法家劉炳森親書匾額。現有營業面積4000多平方米,并同鄭州飲食服務公司有業務往來。

梁實秋和袁世凱都吃過的百年豫菜名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