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靜說,聽音的确是一種辨識方法,但靠口吹聽音不太靠譜。具體的辨識方法是“一看二稱三聽音”。“一看”,看外形、看成色,觀察銀元的顔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锉邊、包皮、的痕迹。此外真銀元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锉的痕迹。

他說,銀元俗稱“洋錢”、“洋钿”、“花邊錢”、“大洋”。在清代,把外國流入的銀鑄币稱為洋錢,把中國自鑄的銀币稱為銀圓(元)、銀币。而在收藏市場上,銀元以民國“袁大頭”、清代央版龍洋為常見。
“袁大頭”是袁世凱任“臨時大”之職後,廢除各省造币權發行的銀元,在解放前流通極廣,現存的銀元藏品也多。一般分為四大類。............
中華民國三年造袁大頭近幾年成交記錄:..................
袁大頭銀币中華民國三年-------成交價:168萬 成交日期......
罐裝袁大頭銀28枚成成交價:469萬 成交日期......
袁大頭銀币中華民國三年-------成交價:152萬 成交日期
罐裝袁大頭銀28枚成成交價:526萬 成交日期......
民國鑲嵌“民國三年袁大頭銀---成交價:256萬 成交日期
民國鑲嵌“民國三年袁大頭銀---成交價:286萬 成交日期......
中華民國三年雙袁大頭銀币-----成交價:110萬 成交日期
對于老百姓可以收藏的文物,《文物保護法》也做了規定,“屬于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和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文物的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可能有人會問,那麼這些從村民居住地附近挖出的銀元,到底屬國家所有還是屬集體所有呢?還沒有一個明确的法律界定。不過《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歸國家所有。”
第三類為船版“袁大頭”,即民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銀元,正面為“袁大頭”,背面為雙帆船和壹圓字樣。
而民國三年的袁大頭銀元中,袁世凱“簽字版”尤為珍貴,包括天津造币廠試鑄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簽字版,以及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由于簽字版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是以存世不多,目前幾類圖書上所标參考價均為150萬-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