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中國古代每個時期對女子美的标準都不一樣,展現在人物畫的審美上,兩漢時期的繪畫作品中,女子神态樸實,追求意境為美;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們多穿着寬大的衣袖,以此來襯托出她們的清秀俊朗;唐朝社會開放程度很高,她們以“豐肥”華麗為美;而到了清代,仕女畫中的女子體态纖瘦、惹人憐愛,呈現出一種弱不禁風、情緒悲愁的“孱弱”風貌。女子的形象展現在文學作品中也是如此,比如小說《紅樓夢》,形容林黛玉用的是“嬌喘微微”“行動似弱柳扶風”“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的修飾詞。

到了明清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世俗文化泛濫,創作仕女畫的宗旨也發生了根本改變。明清時期的仕女畫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她們容顔美麗、身姿優美、服飾華美,從視覺上來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就繪畫技法而言,女子的身體比例超過了正常範圍,大多數是拉長甚至變形,這樣的手法給人的感覺是仕女們瘦弱無骨、柔弱無力。在繪畫背景的營造上,畫家還把她們與山石、清流、楊柳等這些景物相配,特别是能夠凸顯女子弱柳扶風之态的楊柳,常被畫家使用。另外,在服飾的選擇上,仕女畫家善于借用飄逸性的裙裝來展現人物身材的纖瘦。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系列場景表現女子們悠閑的生活

清代畫家焦秉貞的《仕女圖冊》是“禦覽”本,畫中有“小臣焦秉貞恭畫”一類識文。此冊按四季節令,描繪貴族婦女在不同環境下怡遊的生活景象。畫面中,環境舒适優雅,用具精緻貴重,服飾豔麗華美,女子儀姿端莊文靜。她們要麼在春光明媚的庭院中蕩秋千,要麼在亭台樹蔭下梳洗打扮,要麼在遊船賞荷,要麼就是單純地閑聊,情節富含悠閑歡快色彩,顯然想要表現的是皇家清閑的宮廷生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畫中仕女都是漢裝打扮,背景也不像内廷宮苑,是以并非是清宮嫔妃生活的真實寫照,而是通常意義上的仕女圖。這些圖宗旨是為了塑造女性美,但因為是給宮廷創作,是以就摻入了很濃的富貴氣息,以此來适應皇家的審美要求。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桂香濯月》

在《仕女圖冊》之《桂香濯月》中,作者就描繪了古代貴族仕女或立、或坐于鏡前梳妝的場景:精緻典雅的高腳方桌、造型華麗的圓形銅鏡、精美絕倫的大型妝奁、散落桌上的小巧粉奁。畫中女子的内斂嬌豔之美,仿佛隔着畫紙都能聞到濃濃的脂粉香氣。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清代 陳 枚 《月曼清遊圖》冊

與之相似的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作于乾隆三年(1738年),描繪的是宮廷嫔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楊柳蕩千”、三月“閑亭對弈”、四月“庭院觀花”、五月“水閣梳妝”、六月“碧池采蓮”、七月“桐蔭乞巧”、八月“瓊台玩月”、九月“重陽賞菊”、十月“文窗刺繡”、十一月“圍爐博古”、十二月“踏雪尋詩”。畫中女子有着修長的身材和輕盈的體态,給人一種“倚風嬌無力”的感覺。畫面色彩鮮活亮麗,線條流暢工細,樓閣亭台以界畫表現,花石以細筆勾染皴點。從畫面中,能顯而易見地看到她們富貴閑逸的宮苑生活,不過也能體悟到她們極度貧乏的精神世界。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圍爐博古》

《月曼清遊圖》冊之《圍爐博古》畫面呈現的是,在一個由木雕隔斷的華堂之中,裡間的書房裡挂着一把古琴,一隻銅手爐在羅漢床上放着,旁邊還有佛手清供。地面由青磚鋪成,地上放着一個炭盆,裡面正在燃燒香炭。畫中女子有的在欣賞畫作,有的在鑒賞青銅香爐。屋裡還有兩個大熏籠,桌子上陳列着觚、花瓶、卷子、書等,可謂是“古鼎名琴滿室陳”。進入畫面的還有庭外一株臘梅,它盛開着,透過漏窗伸了進來。佛手的果香、爐中的香餅和臘梅的暗香,這些清香聚在暖閣之中,似乎把冬天擋在了門外。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清代圖碗中繪制的女子形象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清代棒槌瓶上繪制的女子形象

《月曼清遊圖》繪成後深得乾隆皇帝的贊賞。當時的常存(擅長鑲嵌技藝)、陳祖章(擅長牙雕工藝)、蕭漢振、顧彭年以及陳觀泉父子等優秀匠人,以陳枚的這本圖冊為畫稿,在象牙、玉石上進行雕刻。一件雕有103人的牙雕精品被稱作“百美圖”,乾隆皇帝親自為它題寫詩文,還将它定名為“月曼清遊”。由此可見,陳枚所描繪的仕女形象完全符合皇家的審美要求。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從仕女畫中賞清代的美女形象

女子形象鵝蛋形臉、細眉鳳眼、櫻桃紅唇

明中期之後江南印刷業的發展非常興盛,書籍能夠被大量地印刷出來,這也使得明清時期描繪的女性形象頗多類似。常熟毛氏汲古閣一家便藏書八萬四千餘冊,且自設印書社,藏闆十萬片;南京書坊有唐姓十二家,周姓八家;明代蘇州有書坊三十七家;湖州淩氏以及闵氏更是當時刻書業秦晉之盟,彩色套印為當時一絕。印刷業的迅速發展,也讓表現女性生活的仕女畫作在民間大受歡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