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中国古代每个时期对女子美的标准都不一样,体现在人物画的审美上,两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女子神态朴实,追求意境为美;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们多穿着宽大的衣袖,以此来衬托出她们的清秀俊朗;唐朝社会开放程度很高,她们以“丰肥”华丽为美;而到了清代,仕女画中的女子体态纤瘦、惹人怜爱,呈现出一种弱不禁风、情绪悲愁的“孱弱”风貌。女子的形象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如此,比如小说《红楼梦》,形容林黛玉用的是“娇喘微微”“行动似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的修饰词。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世俗文化泛滥,创作仕女画的宗旨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她们容颜美丽、身姿优美、服饰华美,从视觉上来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绘画技法而言,女子的身体比例超过了正常范围,大多数是拉长甚至变形,这样的手法给人的感觉是仕女们瘦弱无骨、柔弱无力。在绘画背景的营造上,画家还把她们与山石、清流、杨柳等这些景物相配,特别是能够凸显女子弱柳扶风之态的杨柳,常被画家使用。另外,在服饰的选择上,仕女画家善于借用飘逸性的裙装来体现人物身材的纤瘦。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系列场景表现女子们悠闲的生活

清代画家焦秉贞的《仕女图册》是“御览”本,画中有“小臣焦秉贞恭画”一类识文。此册按四季节令,描绘贵族妇女在不同环境下怡游的生活景象。画面中,环境舒适优雅,用具精致贵重,服饰艳丽华美,女子仪姿端庄文静。她们要么在春光明媚的庭院中荡秋千,要么在亭台树荫下梳洗打扮,要么在游船赏荷,要么就是单纯地闲聊,情节富含悠闲欢快色彩,显然想要表现的是皇家清闲的宫廷生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仕女都是汉装打扮,背景也不像内廷宫苑,所以并非是清宫嫔妃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通常意义上的仕女图。这些图宗旨是为了塑造女性美,但因为是给宫廷创作,所以就掺入了很浓的富贵气息,以此来适应皇家的审美要求。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桂香濯月》

在《仕女图册》之《桂香濯月》中,作者就描绘了古代贵族仕女或立、或坐于镜前梳妆的场景:精致典雅的高脚方桌、造型华丽的圆形铜镜、精美绝伦的大型妆奁、散落桌上的小巧粉奁。画中女子的内敛娇艳之美,仿佛隔着画纸都能闻到浓浓的脂粉香气。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清代 陈 枚 《月曼清游图》册

与之相似的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作于乾隆三年(1738年),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闲亭对弈”、四月“庭院观花”、五月“水阁梳妆”、六月“碧池采莲”、七月“桐荫乞巧”、八月“琼台玩月”、九月“重阳赏菊”、十月“文窗刺绣”、十一月“围炉博古”、十二月“踏雪寻诗”。画中女子有着修长的身材和轻盈的体态,给人一种“倚风娇无力”的感觉。画面色彩鲜活亮丽,线条流畅工细,楼阁亭台以界画表现,花石以细笔勾染皴点。从画面中,能显而易见地看到她们富贵闲逸的宫苑生活,不过也能体悟到她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围炉博古》

《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画面呈现的是,在一个由木雕隔断的华堂之中,里间的书房里挂着一把古琴,一只铜手炉在罗汉床上放着,旁边还有佛手清供。地面由青砖铺成,地上放着一个炭盆,里面正在燃烧香炭。画中女子有的在欣赏画作,有的在鉴赏青铜香炉。屋里还有两个大熏笼,桌子上陈列着觚、花瓶、卷子、书等,可谓是“古鼎名琴满室陈”。进入画面的还有庭外一株腊梅,它盛开着,透过漏窗伸了进来。佛手的果香、炉中的香饼和腊梅的暗香,这些清香聚在暖阁之中,似乎把冬天挡在了门外。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清代图碗中绘制的女子形象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清代棒槌瓶上绘制的女子形象

《月曼清游图》绘成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当时的常存(擅长镶嵌技艺)、陈祖章(擅长牙雕工艺)、萧汉振、顾彭年以及陈观泉父子等优秀匠人,以陈枚的这本图册为画稿,在象牙、玉石上进行雕刻。一件雕有103人的牙雕精品被称作“百美图”,乾隆皇帝亲自为它题写诗文,还将它定名为“月曼清游”。由此可见,陈枚所描绘的仕女形象完全符合皇家的审美要求。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从仕女画中赏清代的美女形象

女子形象鹅蛋形脸、细眉凤眼、樱桃红唇

明中期之后江南印刷业的发展非常兴盛,书籍能够被大量地印刷出来,这也使得明清时期描绘的女性形象颇多类似。常熟毛氏汲古阁一家便藏书八万四千余册,且自设印书社,藏板十万片;南京书坊有唐姓十二家,周姓八家;明代苏州有书坊三十七家;湖州凌氏以及闵氏更是当时刻书业秦晋之盟,彩色套印为当时一绝。印刷业的迅速发展,也让表现女性生活的仕女画作在民间大受欢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