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启斌|苍莽雄肆 浑穆沉厚——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绘画风格特色成因

作者:江南时报

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的绘画风格同早期相比确实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确立了新的绘画风格特色,这可以看作是傅抱石对60年代绘画进行变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傅抱石对中国画认识的日益深入和多年实践经验的深厚积累,他对于绘画风格的认识越来越有新的观点。尤其是不断到各地进行写生创作,使傅抱石对于客观美感、主观美感的体验和感受越来越深入、具体,对于理想艺术意境的见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而独到,这对于他60年代绘画风格的变化无形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的绘画风格范畴也因此而得以形成。傅抱石认为,时代精神决定了绘画的风格新特色,“时代不同了,笔墨就不同”,也是他绘画风格将要进行变化的宣言,宣告了新绘画风格的必然来临。正是由于时代的不同,造就了傅抱石审美观念的变革,使其绘画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傅抱石60年代绘画风格上的变化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早期阶段的新特点。

赵启斌|苍莽雄肆 浑穆沉厚——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绘画风格特色成因

虎踞龙盘今胜昔

傅抱石上世纪40年代的绘画风格多呈现出个人主观表现性、个性化的特色,注重自我精神情感的表现,同时也糅入了一些历史性、文学性的要素,具有自我表现的艺术性、精神性的特色,外向而奔放,自我情感的表现和对自然的细微观察融汇其中,这在四川金刚坡时期的绘画中表现得尤为典型,从而确立了恣肆奔放、潇洒秀丽、雄劲峭拔的绘画风格特色。5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的逐渐安定,尤其是在南京的长期定居以及不断去外地甚至海外旅游进行风景名胜写生,他的心境开朗愉悦许多,且绘画描绘的对象也进一步拓展,创作的空间范围不断变大,这使傅抱石的绘画呈现出自我主观表现特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特点,深沉幽邃、概括洗练而优美雄大的绘画风格特色进一步强化。东欧写生则更增添了清新而明快的绘画审美基调,绘画格调清新、洗练、优美,充满着浓郁的异域风情。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傅抱石开始面临新的时代处境以及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爆发出绘画创作的勃勃生机,画面呈现出强烈的新风格特色,更为鲜明的个人面貌、精神情感以及审美境界开始出现,充满了雄浑博大、厚重沉凝、浪漫奇幻的审美气息。傅抱石依靠他卓越的灵气、才气、文化素养,将60年代的绘画风格从早年的纤细、秀逸、潇洒向雄浑博大、厚重沉凝、浪漫奇幻逐渐过渡,淋漓奔放、潇洒灵秀、纵横恣肆的个性化、主观化的绘画风格特征不断减弱,苍莽雄肆、浑穆沉厚的绘画风格特色不断增强。尤其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恢弘壮伟的山川景象,给傅抱石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精神体验和创作灵感,绘画笔法不断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绘画风格特色变化得更加强烈,绘画的层次感更加丰富,枯湿浓淡的水墨表达效果更加明显,枯墨、浓墨的运用更加自由奔放,东北地区沉稳而奇幻、雄浑而蓊郁的客体审美特色在画面上淋漓自如地呈现出来,完成了对40年代、50年代绘画风格的重大飞跃。

赵启斌|苍莽雄肆 浑穆沉厚——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绘画风格特色成因

华岳松云

上世纪60年代,傅抱石绘画风格特色的形成,既与其年龄不断增长、生命阅历不断丰富有关,与其多年的人生体验有重大关联,也与60年代不断发掘出新的绘画创作题材、绘画创作主题有关。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与感受不同,自然绘画风格也就不同,新的绘画创作题材、绘画创作主题的出现,无疑也带来了新的绘画风格特征。尤其新的绘画创作题材、绘画创作主题,可以看作是傅抱石60年代绘画风格变化的最为主要的动因之一。特别是到祖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断地游、悟、记、写,增长了新的阅历见识和创作实践新经验。傅抱石在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名山大川中感悟山山水水、社会生活,为他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新的感悟和审美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其绘画新风格特色的形成。

这一阶段,傅抱石对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对于笔墨技法与绘画创作对象的关系、对于历史文化与绘画审美内涵的感悟、对于时代特征与绘画创作的立意造境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都有着相当深刻、系统的认识,使他得以在大自然万千景物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寻找新的笔墨语言,以形成自己新的绘画风格特征。在傅抱石看来,绘画风格特色的出现就是新的时代精神面貌和自我个性特点的表现,只有将自我的精神情感与客观对象深刻结合起来,才能有理想的艺术意境、理想的绘画风格特色的出现。可以说,这一时期傅抱石个人年龄增加所带来的画家生命的体验、阅历与感悟,画家的主观精神、自我思想情感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与需求,都成为新绘画风格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元素和动力。上世纪60年代傅抱石一系列新绘画风格特色的形成,有着傅抱石本人以及所处时代艺术与精神的真正体现,宛若一曲个人生命与时代前进的序曲,奏响了生命和时代变革的交响乐章。风格即人,傅抱石强烈的个人人格魅力、人文素养、理想精神价值的追求,造就了其60年代新的绘画风格特征,成为祖国山河的一种符号和象征,也成为傅抱石新审美意象的外在载体。

赵启斌|苍莽雄肆 浑穆沉厚——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绘画风格特色成因

呵!长白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傅抱石的纪游写生作品还是诗意画作品,无论人物画作品还是山水画作品,无论国内写生作品还是国外写生作品,他在上世纪60年代的绘画确实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尽一致的绘画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新的绘画主题、绘画题材、审美意象上。此一时期,傅抱石更加注重不同地区山川所具有的苍莽、浑阔的空间特点,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景物的微妙感受和空间情调的表达,画面注重大空间的处理,用大陆传统的以大观小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收到了咫尺而有千里之遥的画面效果,俯视、仰视、平视等不同角度引入画面,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触。傅抱石充分重视不同地区山川地貌的特点,注重南方与北方、东方与西方、国内与国外不同地区山川地貌的差异与区别,对它们有着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借助笔墨形式对其空间意象进行分析、构思,形成了特有的审美意象和理想意境,并将自我精神情感充分熔铸进去。在不同的客观山川景象中,傅抱石对自己的绘画理想与精神空间意象给以充分表现,为绘画注入了强烈的思想观念和自我精神情感,喜怒哀乐、精神苦闷、愉悦和感怀都在他笔下静静地倾泻出来,宛如流动的音符和跳动的文字,将此一时的精神意绪在画面上表露无遗,这都为他60年代绘画风格特色的形成带来了非常丰富的构成要素。

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的绘画思想观念、绘画风格仍然处于相当的变化之中,其中有些延续了他早年的绘画思想,并做出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有些则是新创建的绘画思想观念。传统文人意识、国家意识、时代精神以及现代绘画观念的不断融合,甚至宇宙意识、宇宙精神都被傅抱石引入到画面中来,创造出了浪漫、奇幻、瑰伟的绘画审美景象,成为傅抱石60年代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中深邃、丰富审美意境的内在观念支撑,使画面无形间增加了强大的精神辐射力和视觉冲击力。

傅抱石60年代的绘画再一次获得新的突破,在他的绘画中完全可以感受到画家个人与国家、自然、宇宙的密切关系,有着画家自我意识更进一步的觉醒,有着宇宙精神、国家意识和自我浪漫情感的爆发,高雅、放达、激越的精神情怀在画面中非常自然地被表现出来,显然与傅抱石60年代丰富、深邃、先进的绘画思想观念不断拓展和革新有关。傅抱石所处时代特有的精神气息深深感染了他,促使傅抱石不断将自己变化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与社会现实相吻合、相适应,从而完成自身艺术的新突破、新变化和新飞跃。

(赵启斌)

赵启斌|苍莽雄肆 浑穆沉厚——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绘画风格特色成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