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焖子,一種北方小吃,主要以澱粉為原料也有用山藥粉的,地區不同略有差異有的地方還會輔以豬肉制作。從中原河南到京津冀魯均有分布,甚至一路北上出山海關東進在遼甯安營紮寨安居樂業,因為盡管做法可能略有差異,但細論起來多少沾親帶故,是以也算是環渤海飲食圈裡的名門望族坐地戶。關裡(山海關以西)的焖子我沒吃過,是以隻能嘚吧嘚吧在遼甯吃焖子的幾次體驗。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第一次知道“焖子”這個名字還是從老娘那裡得來的,因為她是遼南離大連近是以出身從小就吃。讓她具體表述是什麼,怎麼個味道因為時間久遠也說不出個是以然。隻是告訴我是地瓜澱粉做的,看着像肉皮凍。于是乎作為小屁孩兒的我,隻能發揮大腦的想象力把炖菜裡煮熟的粉條子和皮凍這兩個東西盡量組合一下,但最終也隻能是這倆貨的外觀在腦海裡用“+”加号連接配接一下就此打住。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轉眼長大來到了遼甯,本來已經把這個小吃忘的一幹二淨,誰知一則電視新聞報道又把我的好奇心勾了起來。報道中說作為大連的地方特色知名小吃出現了嚴重的食材品質問題,有人用危害人體健康的一群材料制作就餓銷售成品焖子給當地和外阜商戶用來加工售賣。可想而知,即便當時在奉天本來随處可見的焖子路邊攤立馬消失不見,堅持出攤的也是無人問津的蕭條狀态。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終于有機會成為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背包客到了大連,期間專門找路邊攤吃了次當地特色的焖子。隻見一大堆成小塊狀半透明的膠狀物在鐵闆或鏊子上顫巍巍地“煎熬着”。老闆手法利落地翻炒幾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速度趁焖子們不注意一鐵鏟子下去給我盛了一碗,接着左一勺右一勺各種調味料做成料汁注入碗中,最後加了些香菜蒜汁,齊活兒!味道的話蒜香撲鼻,偏酸甜口帶一點點的鹹味,吃着很舒服,而口感卻是軟糯綿和皮凍的清爽完全不同,是種更為濃稠的類啫喱口感。是的,這就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和焖子的親密接觸。調味汁是沒有麻醬的版本,整體而言口感相對清爽。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而第二次和焖子的相遇,則在到奉天鼎鼎大名的彩塔夜市發生的。這家小吃店專做焖子,被各種網紅探店打卡認證号稱彩塔必吃。售賣視窗門店一個,門口的食攤一個,離很遠就見兩長條人在排大隊。走過路過不如排隊,耐心等了會兒來了個“頂配”:加了個蛋。本體依然是在鐵闆上被煎得滋滋作響的一鏟焖子,蓋上一層洋芋泥擺了一顆雞蛋淋上麻醬調味汁放上一撮香菜。味道依然是熟悉的酸甜口,但麻醬的緣故多了份“醬香”,當然裡面也充斥着靈魂伴侶一樣的蒜味。隻是這個焖子多了層洋芋泥,給焖子原本的軟糯增加了份沙沙的口感,而帶來另一面是吃起來糊嘴。值得一吃,本地小吃名店。

焖子!傳統小吃味道多變,從街頭到小店,美食不斷進化遍地開花

第三次吃則是最近的一次團購拼餐,是得為了吃和嘗鮮團購也拼單。這家的焖子是套餐裡的主菜之一:海鮮焖子。每一塊焖子經過煎炸後帶着薄薄的一層脆皮也固定了外形,不用擔心碎掉也友善夾取食用,調味汁明油亮芡味道濃重。既然是海鮮主題,是以裡面有鱿魚腿、蝦仁段和海貝肉,用蒜片和大蔥末炒制确實甜鮮味濃重。令我驚豔的是裡面加了麻醬,讓調味汁的鮮香多了層麻醬香的厚重和加持。可以說這個醬汁,是這道菜的靈魂所在。像我這種對麻醬不大喜歡的人都能喜歡,味道調得确實精彩。隻是裡面包括但不限于海鮮等食材的額搭配,私以為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滴,懂得都懂。

期待下一次,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味道的焖子呢?

美食 小吃 傳統美食 焖子 調味汁

本文由路邊社奇遇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你的【關注】轉、評、贊三聯,是作者繼續下去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