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第十二章 一波三折</h1>
老冠軍楊官璘在威風了四輪之後,突然地放慢了腳步,第五輪拿先手負于了杭州的劉憶慈。可能是因為過去對劉憶慈少有敗績的緣故,楊官璘今番遇上這個老對手也就沒甚在意,但當劉憶慈在開局布出新陣後,他就在不知不覺中吃虧了。下風中楊官璘盡管發揚了他一貫的頑強作風,這盤棋也從上午一直戰至晚上,可是劉憶慈的殘棋同樣非常老練,楊的馬兵象終于還是沒能抵擋住劉的炮雙卒的進攻,敗下陣來。此時楊官璘的積分雖然仍領先于群雄,但畢竟折了銳氣。
(象棋緣注:這是一則名局,劉億慈以“天馬行空”的布局擊敗楊官璘,對順炮布局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此後,揮車過河急攻的變例逐漸退出,馬八進九的穩健變化逐漸流行開來。)
第六輪楊官璘看來是受到上輪失利的影響,被西安王羽屏逼和。而此時一直就緊追其後的李義庭、上海徐天利卻分别取勝了對手,大勢頓成三足鼎立了。
被李、徐趕上後,楊官璘心态似乎有些不穩了,第七輪又敗給了東北小将張東祿。這張東祿雖是首次參加全國賽,但初生牛犢不畏虎,加之本來實力就不俗,是以給了老将們很大威脅。
與楊官璘在這一輪同遭敗績的還有徐天利,他是負給了廣州的朱德源。而李義庭則順利地擊敗了鄭州畢鐵珊,開始獨自領先了。
七輪交鋒後,大賽休戰一天,11月28日重新開枰,李義庭的對手是另一名東北悍将孟立國,兩人對殺的結果是平分秋色。楊官璘則輕取了畢鐵珊。
此時,積分表上,李義庭積十二分,仍居首位;楊官璘、何順安、張東祿積十一分同居次席。也是冤家路窄,李義庭下一輪将與楊官璘相遇。
李義庭對楊官璘一戰高度重視,這不僅僅是因為楊早巳享有泰山北鬥的盛名,實力的強大自不用說,關鍵還在于李義庭對楊官璘的戰績一向不佳,臨戰每每不免心存忌撣。說來也怪,李義庭1954年在上海灘的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從連勝楊官璘兩局棋開始的,但在此之後,李義庭對其他的所有高手的總成績都處上風,惟獨對楊官璘,他始終是負多勝少了。是以,在私下裡,在棋藝的造詣方面,李義庭最佩服的人,就是楊官璘。李義庭心裡很明白,要想在全國賽上取得理想的名次,楊官璘這一關是務必得全力以赴的。
鑒于目前自己的積分領先,加之對手又是棋壇領軍人物楊官璘,李義庭賽前為此制訂的政策是以穩妥為上,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在此基礎上等待戰機,能勝則勝,沒有機會就不怕和棋。而楊官璘的情況則正好與此相反,是以他的戰略思想也就是以力争勝利為主。從棋局的程序來看,也充分展現了這一點。
這盤棋由李義庭執先,他以中炮先鋒馬緩開車出戰,避開了過去他與楊官璘對弈早早就出車的熟套,目的也是為了尋求一些新變化。楊官璘末出意料地應的是自己最拿手的屏風馬,但随後的手段就顯得特别強硬了。當李義庭變換次序先出左車時,楊官璘來了個右炮壓住下二路,把李義庭的大車封得死死的;而當李義庭再出右車時,他又左炮挺入上二路,再度封車,其強烈的争勝欲望真是躍然抨上。
李義庭的雙車被鉗制,固然有不利的一面,但這也并非沒有補償,那就是也同時牽制住了楊官璘的雙車雙炮。李義庭靠馬炮在前方效命,吃掉了對方的中卒,楊官璘也十分機警,趁捉炮之機,聯車生根,擴大自己的空間優勢。其後,李義庭中兵銜枚疾進,渡河作戰,直奔敵方九宮而去,但楊官璘的右馬也借勢撲出,占據象頭好位,雙方各有所得,形成了互有顧忌之勢。李義庭的過河兵畢竟是心腹之患,楊官璘硬是要除之而後快,他終于達到了這個目的,不過付出的代價是讓李義庭的右車得到了解放。
局勢就這樣一直在平衡中發展,盡管和棋不是楊官璘心中理想的結局,而且他也總是在竭力挑起戰火,但李義庭卻始終弈來不急不躁,老練深沉,不抱幻想,不受誘惑,有機會兌子就兌子,絕不猶豫。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官璘也無可奈何了,隻得面對現實,于是雙方幾經兌子,形成了均無力再戰的局面,最後便簽下了和約。
面對最棘手的勁敵,李義庭這一仗在戰略戰術的運用上都非常成功,順利地實作了賽前的預想,這不免使他在思想上有所放松,對後面戰鬥的殘酷性認識不足,結果導緻他在“闖過了大江大河”之後,卻在“陰溝裡翻了船”。
保持不敗的李義庭在第11輪上與溫州沈志弈相遇,原以為李義庭會順利過關,卻沒想到成為了他的“麥城之戰”。這沈志弈在棋壇名聲并不顯赫,上一年才參加全國賽的角逐,但這次卻突然發威,以“黑馬”姿态出現,在前幾輪即力斬數員大将。盡管沈志弈已有不俗表現,然而在李義庭的眼裡,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李義庭下棋的一大特點就是遇強愈強,而碰上名氣一般的棋手,反而不自覺地出現輕敵思想。像第一屆全國賽上他負于北京侯玉山就是一個例子。
對沈志奕的這局棋,還有個背景導緻了李義庭的自信,那就是由他握有先行之利。他擺上了中炮,對方則是順手炮。沈志弈鬥順炮也是巧于心計之舉,李義庭這一年出版了著作《巡河炮對屏風馬》,棋界誰都知道其武器庫裡最具威險的就是這中炮巡河炮對屏風馬了,而沈志弈以順炮相迎,正是在于避開李義庭的殺手锏“巡河炮”,戰略思想無疑很高明。見對方應以順跑,李義庭倒并不以為然,他在第二回合就搶出橫車,是力争以我為主的打法,因為順炮橫車也是他最熟悉自信的布局之一,勝率很高。
李義庭的橫車直插對方士角,使的是一種叫作“單邊封”的戰術手段。這是最兇悍的下法,也顯示出李義庭想拿下這局棋的強烈願望。他當時的想法是,現在有好幾個人同時領先,如果這盤棋能赢下來,說不定就把别人結甩開了,主動權就可以握在自己手中。而沈志弈面對擁有“小神童”盛名的強大對手卻毫不畏懼,盡展“黑馬”本色,與李義庭展開了硬碰硬的對攻戰。
客觀地說,進入中盤之後,李義庭已失去了先行之利,久纏下去并無益處,但畢竟有些輕看對手,早早收兵心有不甘,是以在有機會躍邊馬簡化局勢的時候,卻硬着頭皮棄掉底相,以兌邊兵的手段進行大出車,還想仗着自己深厚的功力在混戰中覓得勝機。這種不明智的抉擇在對方有條不紊地控制下付出了越來越大的代價,結果李義庭不得不再棄一相。但一切都已無濟于事了,沈志弈後面的手法非常老練,利用巧妙的兌子戰術得一子。失子失勢,李義庭已無力再戰,隻得停鐘認負。他的不敗紀錄被打破,也失去了領先位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