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男女婚事上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8個字裡,父母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父親是家庭的當家人,自然在兒女婚事上有決定權。選擇什麼樣的兒媳婦和女婿,基本上就由父親一錘定音。
曾國藩自然也是如此。

曾國藩生育了3個兒子: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由于長子曾紀第夭折,曾紀澤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曾紀澤生于1839年12月7日,恰好是曾國藩考中進士的第二年。曾國藩在朝廷裡做官,步步高升時,曾紀澤也在一天天長大。
古代人均壽命較低,為了家族的繁衍生息,人們隻有将子女的結婚年齡提前到十幾歲,普遍在幾歲時就開始訂婚了。左宗棠在20歲才結婚,已經算大齡青年了。曾國藩在朝廷做官,少不了有人來為他的長子曾紀澤提親。
當時,曾國藩有一個朋友叫唐鶴九,也在京城做官。唐鶴九給曾紀澤介紹了一門婚事,女方的家長姓李,住在湖南桂陽州(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桂陽州屬于湖南南部,靠近廣東。曾國藩的老家是長沙府湘鄉縣,屬于湖南東部偏北。曾國藩認為,兩地相距較遠,以後兩家走親戚不友善,就給唐鶴九回了一封信,婉拒了這門婚事。
就在唐鶴九給曾紀澤介紹婚事的同時,另一位湖南籍官員也想與曾國藩訂下兒女親事,将女兒許配給曾紀澤。
這名湖南籍官員叫常大淳。
常大淳,字蘭陔,号南陔,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瑞芝村)人,生于1792年。常大淳是明朝開國元勳、開平王常遇春之後,于1823年考中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山東道監察禦史、工部給事中、吏部掌印給事中、福建督糧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浙江鹽運使、浙江杭嘉湖道、浙江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安徽按察使、湖北按察使等職。1849年,當常大淳提出與曾國藩結親時,已經擔任從二品的陝西布政使,也算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員了。這門親事,堪稱門當戶對。
而且,衡陽位于湖南中部偏南,與長沙府湘鄉縣相距不遠,隻有300多裡路。兩家開了親事後,曾國藩去親家的家裡做客,乘坐馬車的話,兩三天時間也就到了。
照說,曾國藩應該對這門親事很滿意。可讓人感到大惑不解的是,曾國藩依然婉拒了常大淳的“美意”。
1649年4月16日,曾國藩給父親曾麟書寫了一封家書,提到了這件事。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常家親事,男因其女系妾所生,且聞其嫡庶不甚和睦,又聞其世兄?不甚守儉敦樸,亦不願對。”
這是什麼意思呢?曾國藩認為,常大淳的女兒是小妾所生,再加上妻妾之間相處不和諧,常大淳的兒子不夠儉樸,有貴公子做派,不願意結親。
為了安慰父親,曾國藩說:“紀澤兒之姻事,屢次不就,男當年亦十五歲始?定婚?,則紀澤再緩一二年,亦無不可。”曾國藩覺得,自己當年15歲才定下婚事,雖然曾紀澤的婚事幾經波折,但年齡還小,隻有10歲,才延緩一兩年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常大淳的女兒是小妾所生,就被曾國藩拒絕迎娶為兒媳婦。這種現象在古代非常普遍。古代權貴家庭的男子,往往有一妻多妾,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均不例外。但是,妻子的家庭和社會地位都遠遠高于小妾。妻子生育的子女,叫?嫡?子女;小妾生育的子女,叫庶子女,地位相差懸殊。在王公貴族家庭,小妾生育的兒子沒有資格繼承爵位,在祭祀祖先的時候也要站在嫡子後面。
有意思的是,雖然曾國藩以“小妾所生”為由拒絕了常大淳的女兒,卻還是為曾紀澤找了一個“小妾所生”的媳婦。
原來,湖南有一個高官叫賀長齡,擔任過貴州巡撫、雲貴總督等要職。當初曾國藩剛到京城時,囊中羞澀,賀長齡曾經贈送過30兩銀子,對他有恩。賀長齡想把女兒嫁給曾紀澤,委托曾國藩的好朋友羅澤南做媒。
曾國藩一看,賀長齡的女兒也是小妾所生,不想答應。可是,羅澤南很聰明,繞過了曾國藩,直接找到了曾國藩父親曾麟書,成功說服了他。
曾國藩想反悔,被曾麟書痛罵了一頓。曾國藩是一個孝子,在父親的堅持面前,也不好反對,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最終,曾紀澤與賀長齡的女兒定了親事。1859年,他們結婚。不幸的是,一年後,賀長齡的女兒就因為難産而死去。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