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春霞/文 吳恺/圖
“100年前,在1921年的7月,一群年輕人齊聚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那棟石庫門裡,當時他們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正在開啟一項徹底改變中國現代曆史發展軌迹乃至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驚天偉業……”10月25日下午,由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的第四屆全國中國小生電影周在滬開幕。開幕式上,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薛峰,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重慶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西柏坡紀念館的館長們一起,呈現了一次光影課堂,并通過視訊展示了六地青少年“永遠跟黨走 薪火代代傳”的風采。
本屆電影周以“光影百年緻初心 偉大精神代代傳”為主題,開幕式通過雷射展示、歌舞表演、“光影課堂”、合唱等形式展示了影視教育的豐碩成果。
今年以來,《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紅船》等一大批優秀紅色影視作品掀起收視熱潮,并在廣大學生群體中引發了“邊追劇邊學黨史”的熱潮。一部部優秀的紅色影視作品,就是一本本生動的教科書。
“大家都看過《1921》這部獻禮影片,對其中一個情節一定記憶猶新:楊開慧看着天上的煙火,對毛澤東發問:‘人生好短,短到可能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我們今天的付出還有意義嗎?’毛澤東堅定地回答:‘當然有!’”薛峰在“光影課堂”中告訴孩子們,曆史不但寫在曆史書上,也镌刻在像一大會址這樣的曆史遺址中,也閃動在像《1921》這樣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光影裡,最終凝聚在人們的心中。
影視藝術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引領學生赓續紅色基因、感受家國情懷、撒播真善美種子的重要課堂。從2004年起,上海市教委就啟動了文教結合機制改革,将影視教育引入課堂主管道,進行着卓有成效的影視育人探索。近年來,上海還在中國小中廣泛開展了“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活動。2017年、2019年,上海已成功舉辦過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中國小生電影周”。第四屆“全國中國小生電影周”繼續在上海舉辦,不僅展示了上海這座“文化之城”影視根系的深厚綿延,更是上海中國小影視教育蓬勃開展的生動縮影。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闵輝介紹說,近年來,上海在影視教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努力和探索:一是完善影視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二是強化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的“四史”宣傳教育,善用紅色資源上好“大思政課”;三是進一步健全文教結合協作機制;四是建立市級财政教育投入機制和公益配送放映機制。上海将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範區和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深化課程改革,推進資源供給改革,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開門辦思政”格局。把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傳承弘揚與影視教育結合起來,與“大思政課要善用之”結合起來,與提升學生課後服務品質結合起來,讓優秀影片成為鮮活的育人載體,讓影視實踐催生學生成長力量。
據悉,電影周期間,将舉行優秀電影作品展播、學生微電影征集展示、影視社團活動展示、經典影片講演、影視教學展示等多項活動,為學生帶來豐盛的“優秀影視大餐”。
編輯:陸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