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作者:暮城煙雨遙

白樸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原本出生在金國的一個達官家庭,父親為樞密院判官。幼年時代的白樸,經曆過國破家亡,母親慘死,父親投敵之重創,一度被元好問收養。

因為才華出衆,白樸曾經被舉薦給了忽必烈,但是遭到白樸本人拒絕。生性孤傲的白樸與父親決裂,隐居于金陵,與風塵女子為伍。為她們寫詩填詞,創作劇本,終成一代元曲宗師。

白樸和元好問情同父子,是以他經常模仿元好問的一些作品進行創作。元好問作了一首《摸魚兒》,寫“問世間,情為何物”,非常有名:

《摸魚兒》——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可惜,元好問這首《摸魚兒》的結局,太過于悲慘了,讓人看了有些難過。于是,白樸也寫了一首《摸魚兒》,開頭模仿元好問這首《摸魚兒》的句式,也是一首佳作。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不過,白樸卻給了一個和元好問截然相反的結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究其原因,還是這兩人的生活經曆帶來了一些影響。

元好問早年過得平順,而白樸從七歲時起就一直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但在寫《摸魚兒》這類愛情悲劇時,元好問還唯恐當事人不夠悲慘,而白樸卻給了主角一個,帶有希望的結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一、白樸《摸魚兒》賞析</h1>

《摸魚兒》——元·白樸

問雙星,有情幾許?消磨不盡今古。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雲戶。聽笑語,知幾處、彩樓瓜果祈牛女。蛛絲暗度。似抛擲金梭,萦回錦字,織就舊時句。

愁雲暮。漠漠蒼煙桂樹,人間心更誰訴?擘钗分钿蓬山遠,一樣绛河銀浦。烏鵲渡,離别苦,啼妝灑盡新秋雨。雲屏且駐。算猶勝姮娥,倉皇奔月,隻有雲時路。

白話翻譯:

試問,那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究竟是有多少深情啊?為什麼從古至今,一直都消磨不盡呢?每一年,隻要到了這個日子,他們就會在鵲橋上面約會。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天宮中的月牙、雲朵,也帶着一股溫暖的香氣,穿窗繞戶地來到了人間。閨房外面,傳來了女子的歡笑聲。不知道她們又在哪座彩樓上,擺放瓜果,對月“乞巧”了。

取一個小盒子,放上一隻小蜘蛛。蜘蛛吐絲的過程,就像是晉代蘇蕙織出的“回紋錦”,而上面話語,全都是一些老話了。

屋外愁雲低垂,遠方的煙樹朦胧。心裡的煩惱,又該向誰去訴說呢?楊玉環“擘钗分钿”,劉晨與仙殊天人永隔,事情發生的地點,也一樣是在銀河。

何況那鵲橋,也并不是真的完滿。牛郎、織女,也是三年才得一次相會。想到這裡,她不禁淚流滿面。走到雲母屏風前,她又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暗叫一聲:還好!她現在的情況,隻是不知道心上人會不會再回來。總不像嫦娥,偷了靈藥之後,一個人飛到月宮中,想要回來也不行了。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這首詞的第一句,就是模仿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先用一個問句加重語氣,加深讀者的印象,同時也點明了主題。

這首詞的上半阙,主要是在引出話題,并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和背景。每年的七月七日,是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時間。

到白樸所在的元朝,這個節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千年以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一直在不斷地傳頌着。他們到底是有多麼深情啊,為何能夠忍受一千年的聚散離合?

接着,作者用“年年此夕風流會”兩句,引出了下文,交代詞中人身邊發生的事情。又是一年的七夕節,少女們按照節日習俗,又在彩樓上準備鮮花、瓜果叩拜雙星,進行“乞巧”活動。

這個民俗活動,相傳始于唐玄宗、楊玉環每年七月七日在華清宮遊宴的節目。活動中,每個姑娘都會捉一隻小蜘蛛放在盒子裡面,等到第二天早上再看吐絲的情況來判斷是否“得巧”。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詞中的女子,顯然是一個“思婦”,她在等待情人或者她的丈夫的歸來。是以,她并沒有去參加這些少女們的活動。不過,她仍然在大腦中幻想了一下,“乞巧”節活動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隻蜘蛛會吐絲。而蜘蛛吐絲的過程,又讓她聯想起晉代的蘇慧,因為思念丈夫織回紋錦的故事。于是她說,“每一年都要這麼織一次,内容意思都差不多”。

詞的下半阕,頭兩句是在借景抒情,表達心情的沉重。天空上是愁雲慘淡的,遠處的樹是朦胧的,還挂着一些蒼茫的煙霧,使她看不清楚遠方的景象。

她的内心無比苦悶,想要找一人訴說。可是在這個快樂的節日裡,卻沒有人願意聽這些。于是她忽然想到,那銀河有什麼好的呢?

你們都在聽說,牛郎和織女正在銀河上相會。可是,當初楊玉環“擘钗分钿”,也是在那個地方;而劉晨與仙姝分手,也是在那個地方。

這一部分裡面涉及了兩個典故,第一個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派人去尋找她的魂魄,最後在蓬萊的仙山上找到了她。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然後,楊玉環拿出了他們當初的定情信物,一個金盒子和一隻金钗。她把金钗和盒子都分成了兩半,交給唐明皇的使者,希望他帶到後者手上。但是從那以後,他們再也沒能相見。

第二個典故是劉晨的故事,是民間傳說。傳說劉晨在天台遇到仙姝,後來跟仙姝成婚了。某一天,仙姝重新回到了天上,他們再也沒能相見,這則故事也是發生在銀河上。

可見,銀河并不是那麼吉利的。說到這裡還不算,她又想到,即使是牛郎、織女二人,他們相會也要三年一次,并不可能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啊。

于是她開始流淚,為自己,也為這些愛情悲劇而流淚。最後,她看到了面前的雲母屏風,想到了李商隐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

嫦娥飛升到月宮之後,就再也沒有辦法自己回到地上了。心上人會不會回來,不是她能控制的。但是最起碼,她可以選擇呆在原地,一直等待他歸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結語</h1>

白樸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在他七歲的時候,蒙古的軍隊攻打金國,他的父親為了保護金帝,将他和他的母親扔在了國都。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樸模仿一篇也是佳作一、白樸《摸魚兒》賞析結語

根據《歸潛志》的相關記載,後來金國都城被攻破時,白樸的生母,很可能是被人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了,是以白樸終生都不再食葷。

後來,白樸的父親投降了元朝,也當上了高官。但是,白樸内心一直都沒有原諒他。最後白樸選擇離家出走,隐匿消失于風塵之中。

據說,元好問的這首《摸魚兒》寫于他十五歲的時候。那時候元好問的人生十分順遂,卻愛寫絕望的殉情悲劇。

而白樸一生都在不幸中度過,他卻想給《摸魚兒》的主角,留下一點希望和光明。這大概就是人性當中,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