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傳唱度,曆來不如唐詩、宋詞,我們最為熟悉的散曲作品,似乎是馬緻遠的那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緻遠的這首散曲,的确非常傳神,開頭三句沒有一個動詞,隻羅列了九種事物,但是組合在一起,卻能用簡單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無比蕭瑟蒼涼且唯美絕倫的意境,将彷徨無依的遊子心情抒發地淋漓盡緻,非常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是以,這首散曲傳唱度極高,後世的評價也非常高,周德清甚至将其譽為“秋思之祖”,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贊譽這首散曲為“純是天籁,仿佛唐人絕句”。

其實除了馬緻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之外,白樸也有四首非常著名的《天淨沙》,分别寫春、夏、秋、冬,也寫得非常好,或許不如馬緻遠的這首著名,但也是各有特色,值得一閱。因為正值春季,是以我便來抛磚引玉,和大家一起,重點賞析一下這首《天淨沙·春》的藝術特色,另外三首,附于文末,簡單賞析,供大家賞閱。
天淨沙·春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栊,楊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小注:簾栊[lóng],指窗戶上的簾子,栊,即窗戶。
首句“春山暖日和風”,從遠處入筆,交代了時令的背景,描繪了一幅遠山綠樹春景圖,正值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日子,遠望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面。我們讀罷這句,仿佛便跟着詩人的腳步,置身在了明媚的春光裡。這一句,白樸主要向我們點明春天來了。
接着兩句,“闌幹樓閣簾栊,楊柳秋千院中”,鏡頭由遠及近,寫近處的樓台、庭院。在春天的暖日和風中,詩人走上樓閣,打開窗子,放下簾栊,憑欄而立,欣賞着這大好的春光,當真是惬意無比的事情。其次,在優雅别緻的小院中,有白楊新發、垂柳初芽,特别是在樹下的秋千,被春風一吹,來回飄蕩,仿佛一群妙齡少女正在蕩秋千玩耍,當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結尾兩句,“啼莺舞燕,小橋流水飛紅”,詩人的目光又從庭院内轉到了廣闊的晴空中,轉到了遠處的曠野上,他看到:枝頭上悠揚啼叫的黃莺,天空中悠閑飛舞的春燕,潺潺的小溪下,是清澈的流水,流水中是被春風吹落的粉紅花瓣,于是詩人在這種美景中,徹底陶醉了,而我們讀者,也感受到了無盡的餘味。
白樸這首以“春”為題的《天淨沙》,猶如一幅潑墨山水,隻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了一種清新、雅緻的意境,隽永清麗,當真是令人回味無窮。這首散曲中至少有兩點妙處,進而使得這首曲子極負盛名:
第一,以白描的手法,從不同的空間層次中描寫春季的代表性景物。具體來說,第一句是遠景,也是整個散曲的背景;第二、第三句是近景,雖沒有明寫人物,但已經暗示了人物的出現;最後兩句是中景,莺啼燕舞,充滿了無限生機,這種細膩而又秀美的景象,也隻有詩人細膩的感情才能描繪地如此動人。
第二,全詞采用了“列錦”的修辭方法。所謂列錦,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方式,當代修辭大師譚永祥将“列錦”解釋為:“古典詩歌作品中一種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組成,裡面沒有動詞或形容詞謂語,卻同樣能起到寫景抒情、叙事述懷的效果”,其實簡單的了解,便是沒有動詞,正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一般。列錦的手法使用得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顯現凝煉美、簡約美、含蓄美、空靈美和意境美,并且激發讀者的無限想象,帶給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餘味。
說完了這首《天淨沙·春》,我們再來簡單看一下白樸另外的三首“夏、秋、冬”。
《天淨沙·夏》:“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缣[jiān]。”
這首“夏”,白樸選取了一個别緻的角度,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甯靜的夏日美圖,這首小曲中沒有夏日的燥熱和喧鬧,隻有雨過雲收後的清爽。
《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白樸的這首小令,運用多種色彩元素,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五彩缤紛的秋天,這種風格獨特的筆法,這種韻味無窮的意境,在煙霞朦胧的落日中,仿佛有“地老天荒”般的甯靜,這首小曲,因為太有韻味,被譽為是能與馬緻遠《天淨沙·秋思》相媲美的作品。
《天淨沙·冬》:“一聲畫角谯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這首小曲選取的鏡頭是一個黃昏的城郊,通過冷月、雪山、水濱、茅舍、衰草、孤村等凄清的意象,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冬季的新月黃昏圖,令人讀完能産生一種悲涼、孤寂的感情。
這四首小令,你更喜歡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