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作者:雅詩國學課堂

白樸生在金王朝走向滅亡、蒙古帝國興起的時候。當金的首都南京(即汴梁,今河南開封市)被攻占時,白樸才七歲。

詩人元好問和他的父親是同學,又是密友。白樸從逃難開始便一直跟随着元好問。大作家元好問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對白樸日後的成長、對他成為一名著名的作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白樸一生放浪形骸,拒絕出仕,主要精力用于文學創作。他的突出成就表現在雜劇和散曲方面。白樸共著有雜劇15種,今存《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3種。其中又以《梧桐雨》最著名。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梧桐雨》是一個末本,正末扮唐明皇。劇本寫唐明皇寵愛楊貴妃,每天歌舞宴飲。後安祿山作亂,唐明皇匆忙帶貴妃避難四川,走到馬嵬坡,軍隊不肯前進,要求殺楊氏兄妹,明皇被迫令貴妃自盡。判亂平息,唐明皇回到宮中,每日思念貴妃,但當他終于在夢中見到貴妃時,卻被雨滴梧桐的聲音驚醒,于是觸景生情,更添愁悶。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李楊故事是文學史上很受關注的話題。《梧桐雨》劇本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從他們的聚與歡寫到離和悲。長生殿盟誓、禦園中的宴會、進貢的荔枝、霓裳之舞,在寫他們愛情的歡樂。而安祿山的判亂、幸蜀西去、馬嵬永别以及唐明皇的思憶,則無處不是生活的痛苦。正如他在《水龍吟》詞中所說:“人生幾許,悲歡離聚,情鐘難遣。”白樸在李楊的故事中讀到并寫出人生的悲哀。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整個劇本以濃郁的抒情性引人注目。作為劇本主體的曲辭寫得纏綿悱恻,細膩傳情。既自然樸實,又有一種優雅的美麗。

在抒情的展開方面,全劇緊緊抓住梧桐來做文章,梧桐在劇中一再出現,直至第四折加以充分的發揮。在中國的文學傳統中,梧桐本身已包蘊有傷悼的意味,溫庭筠在他的【更漏子】詞中曾成功地寫出夜雨梧桐的凄苦:“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更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何況梧桐與唐明皇、楊貴妃當年的生活有那麼多聯系,是他們感情生活的見證呢。是以在唐明皇的心中,所有的雨聲都不如雨滴梧桐的聲音讓他傷感。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的“秋雨梧桐”在白樸的劇本裡得到充分的發揮,梧桐自身的憂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傷感。而以梧桐為中心的結撰,也使得全劇結構緊湊。加上劇本結束處唐明皇在風雨中的思憶、痛苦與感慨,更使劇本在構思上顯示出對一般的超越。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白樸用這個大家熟悉且熱衷的題材,書寫“情鐘難遣”的痛苦,以其深情與優雅,赢得了無數贊譽。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牆頭馬上》是一本成功的愛情喜劇。裴尚書之子裴少俊騎馬經過李家花園,恰遇洛陽總管李世傑之女李千金倚牆而望,兩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事情被奶媽撞破,奶媽放他們走掉。李千金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生下一兒一女,清明節時被裴尚書發現,一封休書趕出家門。裴少俊狀元及第,做了洛陽縣尹,欲與李重做夫妻,裴父知道禮李千金是李世傑之女,亦來陪話,于是一家團圓。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整個劇本雖然在劇情的展開過程中使用了愛情劇的俗套:男女主人公當初曾議婚事,但卻能别開生面,使故事的開展富于吸引力,尤其是私會被發現、匿居被逐出、以及拒絕複婚等幾處情節,都寫得既平實又新鮮。女主角李千金的形象在劇中也表現得鮮明動人。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與其他愛情劇相比,《牆頭馬上》少了一份纏綿,多了一份爽朗,作者以旁觀者的态度,冷靜、客觀地在舞台上展示了一個愛情故事。

白樸和他的《梧桐雨》及《牆頭馬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