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埔學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卻因反對蔣介石,被殺害了

作者:曆史客棧

在近現代曆史舞台上,黃埔軍校被稱為“将星搖籃”,特别是在黃埔一期中,湧現出了衆多星光熠熠的名将,像蔣先雲、徐向前、陳赓、左權、賀衷寒、杜聿明、胡宗南、陳明仁、宋希濂、關麟征、黃維……都是響當當的軍界奇才。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一堆名将裡面,誰是升遷最快的那一個呢?

黃埔學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卻因反對蔣介石,被殺害了

目前公認的黃埔學員中升遷最快的,是素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軍長、第一個集團軍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和第一個上将等等标簽,妥妥的“天子門生第一人”。

誠然,從軍事生涯後期的發展來看,胡宗南自稱“黃埔第一”沒問題,但要是論軍事生涯早期,特别是剛從黃埔軍校畢業那會兒來看,這“升遷最快”的頭銜可就輪不到他頭上了。

那應該是誰呢?李之龍。

黃埔學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卻因反對蔣介石,被殺害了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熟悉這個名字,在我們經常念叨的國共名将裡面,似乎也找不到這個人的影子,其實這并不奇怪,因為早在1928年2月8日,李之龍就因為公開反對蔣介石而遭特務殺害,年僅31歲。

既然英年早逝,那自然也就沒有了後續的升遷發展一說,也就無從繼續比較了,但是要從早期軍事生涯的履曆來看,李之龍算得上是“秒殺”胡宗南的存在。

李之龍1897年生于湖北仙桃,1921年8月就在董必武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産黨。那時候,我黨才剛剛成立一個月。光憑這個資曆,李之龍就比絕大多數開國将帥都早了。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後,李之龍因能力非常突出,在一百多名學員中脫穎而出,被推選為唯一一位學生代表,與蔣介石等人一起組成執行委員會。而當時的胡宗南,還僅僅是一個普通學員,表現更是排在蔣先雲、陳赓、賀衷寒等人的後面。

一個是普通學生,一個是學生幹部,這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黃埔學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卻因反對蔣介石,被殺害了

那走出軍校之後又如何呢?僅僅在畢業後一年内,李之龍便升任國民政府海軍局政治部主任兼海軍參謀廳廳長,少将軍銜。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李之龍直接跨過了尉級和校級軍銜,在升遷之路上實作了“三級跳”。

這自然也是胡宗南比不了的,因為這個時候的他還僅僅是個少尉,屬于最基礎的排級幹部。從這一點來看,二人差距立顯。

等等,可不要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就在李之龍升任少将幾個月後,又出任海軍局代理局長,軍銜也由少将升為中将!

放眼望去,黃埔一期的學員中根本沒有能望其項背者,即便是校長蔣介石,在軍銜上也不過是和他平級而已。能在短短兩年内和自己的校長平級,除了李之龍,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

隻不過,1926年卻成為李之龍和胡宗南兩人軍事生涯的轉折點。

黃埔學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卻因反對蔣介石,被殺害了

由于受到“中山艦事件”的影響,李之龍受到了蔣介石的猜忌而锒铛入獄,而在他出獄不久,又趕上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這也導緻李蔣二人徹底站在了對立面,直到李之龍慘遭特務殺害,一顆傳奇将星就此遺憾隕落。

反觀胡宗南,1926年恰好是他的發迹之年。在基層打磨了幾年之後,胡宗南總算是步入了升遷的“正軌”,自從1926年初升任營長之後,胡宗南迅速從當初的寂寂無名而走紅,次年授少将軍銜,1935年授中将軍銜,一直到1944年出任第一戰區司令,真正成為“黃埔一哥”。

對于李之龍和胡宗南的軍事生涯,我們并不能簡單而論,誰高誰低孰強孰弱,畢竟兩個人都是近代中國曆史舞台上極為出色的将星,隻是由于信仰和追求的不同,導緻了人生軌迹的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