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埔学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却因反对蒋介石,被杀害了

作者:历史客栈

在近现代历史舞台上,黄埔军校被称为“将星摇篮”,特别是在黄埔一期中,涌现出了众多星光熠熠的名将,像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贺衷寒、杜聿明、胡宗南、陈明仁、宋希濂、关麟征、黄维……都是响当当的军界奇才。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一堆名将里面,谁是升迁最快的那一个呢?

黄埔学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却因反对蒋介石,被杀害了

目前公认的黄埔学员中升迁最快的,是素有“西北王”之称的胡宗南,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军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和第一个上将等等标签,妥妥的“天子门生第一人”。

诚然,从军事生涯后期的发展来看,胡宗南自称“黄埔第一”没问题,但要是论军事生涯早期,特别是刚从黄埔军校毕业那会儿来看,这“升迁最快”的头衔可就轮不到他头上了。

那应该是谁呢?李之龙。

黄埔学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却因反对蒋介石,被杀害了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在我们经常念叨的国共名将里面,似乎也找不到这个人的影子,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1928年2月8日,李之龙就因为公开反对蒋介石而遭特务杀害,年仅31岁。

既然英年早逝,那自然也就没有了后续的升迁发展一说,也就无从继续比较了,但是要从早期军事生涯的履历来看,李之龙算得上是“秒杀”胡宗南的存在。

李之龙1897年生于湖北仙桃,1921年8月就在董必武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那时候,我党才刚刚成立一个月。光凭这个资历,李之龙就比绝大多数开国将帅都早了。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后,李之龙因能力非常突出,在一百多名学员中脱颖而出,被推选为唯一一位学生代表,与蒋介石等人一起组成执行委员会。而当时的胡宗南,还仅仅是一个普通学员,表现更是排在蒋先云、陈赓、贺衷寒等人的后面。

一个是普通学生,一个是学生干部,这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黄埔学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却因反对蒋介石,被杀害了

那走出军校之后又如何呢?仅仅在毕业后一年内,李之龙便升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参谋厅厅长,少将军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李之龙直接跨过了尉级和校级军衔,在升迁之路上实现了“三级跳”。

这自然也是胡宗南比不了的,因为这个时候的他还仅仅是个少尉,属于最基础的排级干部。从这一点来看,二人差距立显。

等等,可不要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就在李之龙升任少将几个月后,又出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军衔也由少将升为中将!

放眼望去,黄埔一期的学员中根本没有能望其项背者,即便是校长蒋介石,在军衔上也不过是和他平级而已。能在短短两年内和自己的校长平级,除了李之龙,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只不过,1926年却成为李之龙和胡宗南两人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黄埔学生中,他原本最有前途,却因反对蒋介石,被杀害了

由于受到“中山舰事件”的影响,李之龙受到了蒋介石的猜忌而锒铛入狱,而在他出狱不久,又赶上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这也导致李蒋二人彻底站在了对立面,直到李之龙惨遭特务杀害,一颗传奇将星就此遗憾陨落。

反观胡宗南,1926年恰好是他的发迹之年。在基层打磨了几年之后,胡宗南总算是步入了升迁的“正轨”,自从1926年初升任营长之后,胡宗南迅速从当初的寂寂无名而走红,次年授少将军衔,1935年授中将军衔,一直到1944年出任第一战区司令,真正成为“黄埔一哥”。

对于李之龙和胡宗南的军事生涯,我们并不能简单而论,谁高谁低孰强孰弱,毕竟两个人都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极为出色的将星,只是由于信仰和追求的不同,导致了人生轨迹的不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