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曆史的女人——第1596期)
1936年2月,毛澤東寫了一首詞。如果考究近代史上的詩詞,論豪放之氣度,無人、無詞能超出毛澤東此詞者。不過有關這首詞的寫作具體地點,存在過一定的争議,一種說法是毛澤東寫于山西省石樓縣留村;另一種說法是寫于陝西省清澗縣高傑村附近的袁家溝(但是根據毛澤東後來寫給柳亞子的信來看,應當是寫于陝北)。總之,不管寫于何地,都無法遮蓋該詞那獨具一格的魅力。毛澤東所寫的這首詞正是著名的《沁園春·雪》。

豪放詞傑作《沁園春·雪》
這首詞的傳奇性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前面已經提到的寫作之地,存在謎團。另外,該詞的發表也頗具傳奇,一首如此好的上乘佳作,竟然在毛澤東寫完之後,一直孤獨地、默默地沉睡于稿紙之上,長達十年之久“未見天日”,直到1945年才發表。但是,該詞卻有着“三年不妙一鳴驚人”的魅力和威力。有關其魅力和威力,我們在第二個方面具體來講。
第二個方面是,該詞發表後,對蔣介石産生的巨大沖擊和影響。
毛澤東和蔣介石合影
1945年8月28日,對于國共兩黨來說是一個重大轉折。毛澤東為了表達談判之誠意,親赴重慶,與蔣介石會談。正是在43天的時間裡,柳亞子先生久聞毛澤東之名,更傾慕其才名,故此不斷寄詩于毛澤東,以示友誼,同時也向毛澤東索要詩詞。
柳亞子
毛澤東才氣橫溢,對于有才華之人,也樂于交往。是以,在讀了柳亞子的詩詞後,毛澤東也是非常高興,并且親自回信,比如在1945年10月4日,他曾給柳亞子寫了一封信,對柳亞子先生的為人和詩詞進行了一個評價,他寫道:
“先生詩慨當以慷……讀之使人感發興起。可惜我隻能讀,不能作。但是萬千讀者中多我一個讀者,也不算辱沒先生,我又引以為豪了。”
之後,鑒于柳亞子索要詩詞之熱情,毛澤東不好拒絕,乃在三日之後,即該年的10月7日,寫了一封信,并一首詞,一并寄給了柳亞子。
信是這樣寫的:
“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與信同時的是那首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雪》,當時毛澤東給柳亞子寄來時,是謄抄在一張信箋上,該信箋上還面印着“第十八路集團軍重慶辦事處”的字樣。
原詞如下: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内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寫在第十八路集團軍重慶辦事處信紙上的《沁園春·雪》
柳亞子收到毛澤東的書信和詞稿後,很興奮,立即打開欣賞,結果看罷這首雪藏十年之久的《沁園春·雪》後,柳亞子是萬分驚喜——因為有的好詞,不是寫出來的是,乃是天才的靈感瞬間之迸發。比如蘇東坡之豪放詞,其後近千年無人可超越,及至近代,唯有毛澤東詞之豪放,能與之并駕齊驅、盡顯豪放之風。故此,也可以說,傑出之詞,乃是百年一遇,甚至數百年、千年才得一遇。
也正因為毛澤東該詞之“一鳴驚人”,也因如此傑作千年難遇,柳亞子先生被毛澤東該詞之氣勢、思想所深深折服,驚喜、激動之餘,他難以抑制内心的喜歡之情感和激動之情緒,揮筆寫下了一首和詞,題頭為:《沁園春·次韻和毛潤之初行陝北看大雪之作,不能盡如願意也》——柳亞子。
柳亞子所和詞的原文如下,因其少見,故錄在此,以飨讀者。
廿載重逢,一阙新詞,意共雲飄。
歎青梅酒滞,餘懷惘惘;
黃河流燭,舉世滔滔。
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
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娆。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
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
稼軒居士,隻解牢騷。
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濃情着意雕。
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亞子在這首和詞中,總評古今詞,把毛澤東該詞推至魁首,其贊美之情不言而喻。不過能見如此好詞,柳亞子絕對不會願意任由該詞在稿紙上繼續沉睡。是以,和詞寫好後,柳亞子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交給《新華日報》,要求發表。
但是《新華日報》見《沁園春·雪》作者為毛澤東,當時未得作者本人同意,該報并未按照柳亞子的要求發表,而隻是僅僅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然而,雖然沒有發表毛澤東的原詞,僅發了柳亞子的和詞,但因柳亞子之和詞對毛澤東之詞的推崇,卻引發了無數讀者的強烈好奇心,大家都非常好奇毛澤東的原詞到底寫得有多好,在這些熱心讀者中,其中一位叫吳祖光。
吳祖光,當時擔任《新民報晚刊》的副刊編輯,加之該報為民營報紙,其自由性比較大。吳祖光通過編輯朋友的關系,終于拿到了毛澤東的原詞《沁園春·雪》。結果吳祖光看到後,情形一如柳亞子,大為驚喜,如獲至寶。立即安排發表于11月14日的副刊欄目《天方夜譚》,而且是安排在該欄目最顯眼的位置,并且吳祖光還在該詞後面搞了一個“編者按語”,其中之喜歡之情和贊美之情,不亞于柳亞子先生。
吳祖光的按語寫道:
“毛潤之先生能詩詞,似鮮為人知……《沁園春·雪》一詞……風調獨絕,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結果,毛澤東該詞一經發表,竟然引發了地震般的效果,滿城轟動,人人傳誦,人人稱贊,竟然驚動了蔣介石。蔣介石看罷十分不快,忙令人挑毛病,陳布雷:真挑不出毛病!
其實,在下令挑毛病之前,蔣介石首先懷疑這首詞不是毛澤東寫的。但是各種證據已經證明,這正是毛澤東之作。蔣介石見懷疑無效之後,才出此下策,令人挑該詞之毛病,以打擊當時該詞引發的滿城轟動贊譽之效應。
為了解決《沁園春·雪》所引發的效應,蔣介石把自己的“文膽”陳布雷叫來,說既然無法推翻該詞是毛澤東所寫,那麼就從這首詞中找點毛病吧。
陳布雷
陳布雷本人才學過人,既然蔣介石要從詩詞本身找毛病,他隻好如實從詩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後對蔣介石說:
“我已經非常仔細地看過這首詞,如果從詩詞學的角度來看的話,真的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另外,根據我的了解,毛澤東本人對于古代文學和古代曆史造詣非常高,填寫這樣一首詞,對于他來說,不算什麼太難的事。”
蔣介石聽聞,“龍顔”大怒:說:“你立即組織人,在‘帝王思想’上切入做文章。”
但陳布雷說:“毛澤東《沁園春·雪》這首詞,氣吞山河,氣度超然,是一首詞作精品,很難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蔣介石很不開心,這時候,有人對蔣介石獻策,說我們可以征集填詞高手也來填詞,讓他們填出傑作,以蔣公之名發表,以壓倒毛澤東之《沁園春·雪》,如此毛澤東的詞作效應便自然退去。
蔣介石
蔣介石同意,于是國民黨内部暗中征集了很多詞作,但是蔣介石看罷,沒有一首滿意的,無論是詞作的語言,還是詞作的立意,抑或是詞作之氣勢,沒有一首能與毛澤東之《沁園春·雪》相比的,實則是相距甚遠,根本拿不出手,是以蔣介石頗為失望,說了一句國民黨内竟然連此人才都沒有!隻能任由毛澤東之詞在人們口中相傳!
第三個方面是該詞成為毛澤東和柳亞子之間友誼的見證。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能夠發表,引發轟動,刺激蔣介石,實則要感謝柳亞子先生,因為他是引子。是以,在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毛澤東接見柳亞子時,還專門特别提到這一段“當年舊事”,并且用一句“索句渝州葉正黃”的詩,記錄了柳亞子索要《沁園春·雪》的往事。
毛澤東和柳亞子
有關毛澤東和柳亞子的友誼,似乎始終與詩詞有關,尤其在《沁園春·雪》中表現得最濃。比如有關《沁園春·雪》這一首詞,毛澤東一共親筆寫了6幅(其餘4幅不知其蹤),其中有兩幅都是專門書寫給柳亞子的。
在這兩幅《沁園春·雪》真迹中,其中一幅寫于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的信箋之上,詞中有标點,不過沒有署毛澤東之名。不過這份毛澤東手書真迹最後被一個叫尹瘦石的年輕畫家收藏。原因是,尹瘦石與柳亞子是忘年好友,通過柳亞子介紹,為毛澤東畫過畫像,後無意中看到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雪》真迹後,喜不自勝,愛不釋手,便想柳亞子索求,渴望能夠珍藏之。
柳亞子見尹瘦石喜歡之切、之深,便隻得舍愛贈之。不過尹瘦石對這幅手書是有貢獻的,因為他确實非常珍視,一直儲存,至1960年他把這幅珍貴的毛澤東手迹捐給了中央檔案館。
話再從前面說,當時柳亞子把寫于十八路集團軍重慶辦事處信箋的手迹轉贈尹瘦石時,柳亞子算了一個時間賬。原因是,當時毛澤東還沒有離開重慶,而離開的時間是10月11日。是以,柳亞子想請毛澤東在離開重慶之前再寫一份《沁園春·雪》。前一份手書上,沒有印章,是以柳亞子專門請著名的篆刻家曹立庵親自刻了兩枚印章,一枚上刻為:“毛澤東印!”另一枚刻着:“潤之。”
結果到了毛澤東離開之前,柳亞子來到毛澤東那裡,請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雪》。毛澤東欣然寫了一遍,從右至左13豎行,沒有标點一氣呵成,毛澤東草書配上《沁園春·雪》,相得益彰,氣勢磅礴,書法精品。
毛澤東
寫完之後,在詞末尾,毛澤東寫了“亞子先生教正”字樣和“毛澤東”的落款。在該書法作品的左下角,毛澤東用柳亞子先生所贈之印章蓋章。毛澤東離開重慶後,10月23日,柳亞子在毛澤東親筆手書的《沁園春·雪》後面,用行書寫上自己的那首和詞。這份見證了柳亞子和毛澤東偉大友誼的珍貴手迹,後來被柳亞子的親人捐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
(文/說曆史的女人·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