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作者:意檀香研究

從2017年4月正式拉開混凝土澆築的序幕以來,兩萬多名建設者在白鶴灘已經晝夜不停奮戰了1500多個日夜。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位特殊的建設者——白鶴灘水電站的大管家汪志林。

視訊加載中...

白鶴灘“深孔過流”啟動前24小時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他叫汪志林,是白鶴灘水電站建設部主任,他正在進行大壩深孔過流前一天的總檢查。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壩身分三層布置有6個底孔、7個深孔和6個表孔。深孔過流就是要關閉臨時的底孔并打開七個永久使用的深孔閘口,來測試大壩的洩洪放水功能。 

白鶴灘“深孔過流”啟動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最終七個深孔終于在滿足安全的情況下全部打開,建設團隊圓滿完成了深孔過流測試。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 汪志林:很多問題要是不運作你就發現不了,憑大家這種經驗馬上把它調整過來。

汪志林畢業于三峽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在水電一線建設的30多年裡先後參與了三峽、溪洛渡、白鶴灘水電工程建設。汪志林也親曆了三峽工程通過引進吸收到白鶴灘實作了完全自主創新的重大跨越。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 汪志林:在三峽的時候,發電的機組,當時基本上都是國外的機組,那麼到了我們白鶴灘,那就是全國産機組。 

在白鶴灘“兩個100”格外引人關注:一是國内首個100%國産機組的巨型水電站;二是世界水電站單機容量機組首次突破100萬千瓦。在白鶴灘不僅發電機組實作了完全國産,汪志林采用的全壩使用低溫混凝土工藝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白鶴灘大壩高289米相當于100層樓高。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一直是大壩建設的世界難題。面對“硬骨頭”,汪志林在30多年的工程建設中,對大壩混凝土溫控已經探索出了自己的方法。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 汪志林:這就是智能通水的一套通水的水管,這裡出來的水都是八到十度的涼水。這些水管通水的流量然後控制混凝土的最高溫升。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這些溫度資料同步傳回控制大廳,在這裡從業人員可以根據實時資料對水溫進行調節,進而實作對混凝土溫度的精準控制。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展現在每一個環節中,這個正在進行施工的是大壩的表孔混凝土澆築,為了讓混凝土均勻分布一體成型,在七天的施工周期裡每天兩班每班12個小時,日夜不停的進行澆築,每一個環節的時間都要精确到分鐘。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 汪志林:從大壩澆鑄混凝土完以後,取出來的新樣切片,澆築的品質很好,我們的這個混凝土裡面的骨料分布很均勻。 

月底就開始全壩到頂澆了近800萬方的混凝土從目前澆築的情況來看,沒有發現一條溫度裂縫。 

“水電站管家”汪志林:匠心築壩白鶴灘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 汪志林:到現在整整過了四年多了,現場這些勞工,特别是富有這個敬業精神,他們每個人幹的這個工種可能不 太一樣,(但)大家對這個幹這麼一個工程,一定要把它幹精品,這個意識是非常強的。你想這麼宏偉的大壩在你的眼前,馬上就大功告成,全體參建建設者都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梁麗娟 張偉 王颢一 王海東 古峻嶺)

(編輯 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