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寓言小故事:白鶴拔毛護崽

寓言小故事:白鶴拔毛護崽

隋炀帝楊廣畫像

古時候皇帝出行,要有儀仗隊伴随,為了展示皇家的威儀,就以珍稀鳥獸的尾巴、羽毛,裝飾侍衛衣帽、旌旗、車駕、傘蓋等。

如果帝王倡行節儉,可能就會減免這些裝飾物,可是遇到喜好奢華的帝王,地方官員可就要遭罪了。

衆所周知,隋炀帝楊廣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在位期間大興土木。

《隋書》記載: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诏尙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将作大匠宇文恺營建東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實之。”

開始大肆營建東都洛陽城,“采海内奇禽異獸草木之類”充實皇家園林,将天下富商大賈一萬家遷居東京洛陽。征發男女服勞役,開鑿了大運河。

寓言小故事:白鶴拔毛護崽

隋炀帝西巡27國史臣

《資治通鑒》記載:

大業二年(606年)春,隋炀帝诏命吏部尚書牛弘等大臣,商議制定“輿服、儀衛制度”,制作“黃麾三萬六千人仗,及辂辇車輿,皇後鹵簿,百官儀服”這些器物,需要大量羽毛來裝飾,于是命各州縣官員在本地征收珍禽的羽毛。

地方官就攤派給當地的百姓,在官員的帶領下,百姓鑽樹林,過沼澤,搭弓引箭,張羅布網,抓捕水陸珍禽,以滿足皇帝的一己私欲。

隋炀帝的儀仗隊陣容超豪華,其規模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需要裝飾材料的鳥羽毛數量極為龐大。

官民漫山遍野,日夜奔忙,一時間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官員為了搜集到大量羽毛,可謂機關算盡。

各地的珍禽異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很多鳥在捕獲過程中受傷或死亡,以至于不能哺育幼鳥,導緻大量鳥類瀕臨滅絕。

《五行記》記載:

大業三年(607年),隋炀帝為了“造羽儀”,使得江南一帶的鳥類幾乎被捕獲一空。

湖州郡烏程縣有人身上沾滿羽毛,冒充大鳥,在山中捕鳥。

寓言小故事:白鶴拔毛護崽

宋徽宗《瑞鶴圖》局部

此人發現一棵高達百尺的大樹上,有一隻白鶴正在巢中哺育幼崽,這個捕鳥人夠不到鳥巢,就準備用斧子砍樹。

白鶴知道這個人一定要捕捉自己擷取羽毛,害怕人類傷害自己的孩子,于是忍痛自己“以口拔其毛放下。”

捕鳥人撿拾起來,發現長短、大小正好和官府規定的标準相一緻,于是就放棄了伐樹。

這件事被官府的官員大肆宣揚,仿佛是一種祥瑞之兆。

仔細閱讀這段記載,不難發現,記錄者試圖以寓言的方式,痛斥隋炀帝的貪得無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