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城“百年先鋒”系列人物(四十一)李光鬥李光鬥(1905—1942),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現屬臨清市魏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随父母去吉林省甯安縣(現屬黑龍江省)謀生。1928年在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書。同年國中畢業後,升入本校高中師範科。李光鬥聰明好學,思想進步,主動靠近學校黨團組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學校黨團負責人之一。

作者:聊城檔案
聊城“百年先鋒”系列人物(四十一)李光鬥李光鬥(1905—1942),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現屬臨清市魏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随父母去吉林省甯安縣(現屬黑龍江省)謀生。1928年在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書。同年國中畢業後,升入本校高中師範科。李光鬥聰明好學,思想進步,主動靠近學校黨團組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學校黨團負責人之一。

李光鬥

聊城“百年先鋒”系列人物(四十一)李光鬥李光鬥(1905—1942),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現屬臨清市魏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随父母去吉林省甯安縣(現屬黑龍江省)謀生。1928年在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書。同年國中畢業後,升入本校高中師範科。李光鬥聰明好學,思想進步,主動靠近學校黨團組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學校黨團負責人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李光鬥(1905—1942),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現屬臨清市魏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随父母去吉林省甯安縣(現屬黑龍江省)謀生。1928年在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書。同年國中畢業後,升入本校高中師範科。李光鬥聰明好學,思想進步,主動靠近學校黨團組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學校黨團負責人之一。</h1>

李光鬥積極組建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組織會員傳閱革命書刊,進行共産主義啟蒙思想教育,擴大黨的政治影響。在學生會幹部改選中,黨團組織挫敗了校方企圖控制學生會的陰謀,選舉李光鬥擔任學生會主席。吉林省立四中校長王子仁秉承國民黨教育當局的旨意,在學校中推行“尊孔讀經”,宣揚“中日提攜、共存共榮”的親日賣國言論,加之他在修建校舍中有A錢行為,廣大師生對他早有憤慨之心。四中黨團組織順應群衆的不滿情緒,由學生會出面召開全校師生大會。會上李光鬥登上講台,曆數王子仁的罪惡行徑,請求将王子仁撤職查辦,這一倡議得到大會通過,許多進步教師表示支援,旅外同鄉同學和外地進步團體聞訊也紛紛來電來信表示聲援。學潮持續了兩個多月,最後國民黨吉林省教育廳不得已将王子仁撤職,同時宣布将李光鬥開除學籍。此後,李光鬥轉入地下工作,曾擔任共青團甯安縣委書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光鬥從事組織反日救國會工作。後又參加周保中上司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并任團長。在一次與日僞軍的遭遇戰中,不幸頭部負重傷,被轉送到伯力治療。傷愈後,經黨組織準許,到平津一帶參加東北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後又到吉鴻昌上司的抗日同盟軍工作。1936年底,李光鬥回原籍清平縣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沿津浦、京漢鐵路長驅南下,直逼冀魯平原。此時,國民黨山東省四區專員、魯西北民團總指揮趙仁泉企圖裹脅臨清、清平等縣聯莊會的壯丁和槍支,東渡黃河南逃。李光鬥得知這一消息後,便通過關系,串連清平五區、二區的一些實力人物,制定了留槍鬥争的政策。當國民黨清平縣長在縣城集中聯莊會會員訓話時,各莊聯莊會鼓噪而起,沖出城門,一哄而散,進而粉碎了國民黨投降派企圖攜槍南逃的陰謀,取得了留槍鬥争的勝利。這次留槍鬥争,顯示了李光鬥的組織指揮才能。從此,他的名字在清平一帶傳揚開來。

趙仁泉偕四區各縣官員南逃後,清平的一些青紅幫和土匪頭子趁機收繳民槍,自封為“抗日司令”,各霸一方。李光鬥抓住這一時機,與梁志超等人說服清平五區運河以東幾個大鄉的鄉長,将聯莊會的人槍交給他統一指揮。李光鬥通過王連級的關系,将這部分人槍接受了王善堂的改編,編為抗日遊擊軍第二營,李光鬥任營長。1937年底,國民黨山東省六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範築先巡視聊城北部各縣,王善堂為範築先的愛國精神所感召,接受了範築先的改編,被命名為山東省六區抗日遊擊第二十九支隊,李光鬥仍任二營營長,梁志超任書記官。此間,上級黨組織陸續派黨員幹部到二營工作,并在二營建立了黨支部。

1938年秋,範築先将所屬支隊編為三個縱隊,二十九支隊歸屬齊子修的第二縱隊,李光鬥被提升為二十九支隊團長。11月,日僞軍進犯聊城,範築先壯烈殉國。李光鬥等帶領部分同志分頭突圍出去。此後,李光鬥在八路軍先遣縱隊任偵察參謀,曾随軍回到清平、博平一帶,進行擴大我黨我軍影響的工作,鼓舞了敵占區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1939年春,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東進途經清平時,給清平留下了幾名幹部,其中一名叫水波的女幹部去第五大隊做政治宣傳工作。水波,貴州人,原系平津流亡學生,“七七”事變後赴延安,曾就讀于陝北公學,在五大隊工作期間,和李光鬥關系比較密切。1940年初,魯西區開展“肅托”運動,水波被錯誤打成“托派”。聯系到李光鬥和水波的關系,便懷疑李光鬥被水波拉進了“托派”組織,将李光鬥撤職審查。1940年1月,衛東縣委書記劉殿臣将李光鬥介紹到臨清縣抗日政府,因他的問題尚未做結論,暫時安排在縣政府當軍事參謀。李光鬥在背着政治包袱的情況下,革命鬥志仍然十分高昂。是年春,他發覺縣政府和動委會的兩個幹部與國民黨頑固分子李子骧關系很不正常,即向縣政府上司作了彙報,并對這兩個幹部進行監控。後來,縣大隊的一名排長發動叛亂,企圖殺害縣政府上司,經審訊,這個排長是國民黨分子李子骧勾結這兩個幹部指使的。臨清縣政府及時将這兩個内奸逮捕。是年秋,冀北軍區八旅的一個連長違法亂紀,民憤很大,李光鬥未經組織準許,擅自指派幾名戰士将這個連長吊打緻死。事發後,八旅追究此事,将李光鬥押送冀南警察局審查。在受審期間,李光鬥主動向組織承認錯誤,申明問題。在他的問題尚未查清之前,經組織允許,他還借自己的“犯人”身份,在犯人中進行偵察工作,有的重要案件,就是在李光鬥偵察後處理結案的。

1942年初,冀南警察局經過反複審查,認定李光鬥不是“托派”分子,準備将他無罪釋放。但這期間有一件重要案子,需要他進行偵察,便“暗放明不放”,暫時把他留在犯人中。此後不久,日軍在冀南實行“鐵壁合圍”,李光鬥随在押犯人轉移途中,在威縣不幸中彈犧牲。

1988年1月16日,中國共産黨聊城地委在給中國共産黨山東省委員會關于魯西肅托案件複查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中提出:“魯西區肅托是一起冤假錯案,對被錯捕、錯殺,尚未平反糾正的同志,一律平反昭雪,恢複名譽。”幾十年來,蒙在李光鬥身上的政治塵垢,終于煙消雲散。(臨清市檔案館供稿)

聊城“百年先鋒”系列人物(四十一)李光鬥李光鬥(1905—1942),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現屬臨清市魏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随父母去吉林省甯安縣(現屬黑龍江省)謀生。1928年在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書。同年國中畢業後,升入本校高中師範科。李光鬥聰明好學,思想進步,主動靠近學校黨團組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學校黨團負責人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