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愛如山,萬古流傳。
1
賈平凹:“好讀書能受用一生,認真工作一輩子有飯吃。”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話一點也不假。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罷,作為父母,對于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濃烈甘醇,無微不至。他們恨不得掏心掏肝,和盤托出。
賈平凹先生,作為一個老人,經曆過世事的滄桑變化,把人生的來龍去脈看得一清二楚,把現實的坎坷艱辛也體會得淋漓盡緻,對于孩子的囑托,那必然是推心置腹,滿滿幹貨。
因為他知道,虛頭巴腦的東西,都是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敲黑闆劃重點,才是王道。
多讀書,讀好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俗話說,人不學不知義。
好讀書,是打基礎,提升認知;是開拓視野,打開格局。
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夯實了人生的基礎,有了披荊斬棘的利劍,有了乘風破浪的實力,有了降龍伏虎的技藝,才算是有了自己的飯碗。
有了工作,還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社會到處充滿了競争,為了端穩自己的飯碗,我們需要不斷給自我蓄力。
過去有這樣一副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賈淺淺喜歡讀書、寫詩。跟老爸請教。
如椽大筆,寫盡風流。
賈平凹先生說,詩這東西像種子一樣,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發芽,生葉抽枝的。詩可以養人,不可以養家,安分守己過日子吧。做好你的人,過好你的日子,然後你才是詩人。
生活之樹常青,藝術之花才能盛開。
做好人,走好路,腳踏實地;
開心活,努力過,有情有趣。
2
賈平凹:“做普通人,幹正經事,能愛小錢,但要培養大胸懷。”
随着年齡增長,一個人的時間被諸多責任義務占據,一份精力被各種欲望瓜分。很難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是最大的幸福。
往往是睜開惺忪睡眼,就開始馬不停蹄,忙忙碌碌生活,勤勤懇懇工作,從夕陽西下,到夜色闌珊,一盤點,不知道自己付做了什麼。
還發出靈魂拷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們窮其一生,隻不過是為了做一個普通人,普通人做到了極緻,那就是最大的“不普通”。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普通有什麼不好麼?
日子每天開開心心,笑容是最美的花朵;
生活保持熱氣騰騰,希望是最佳的拍檔。
思想生機勃勃,日新月異;
靈魂保持有趣,萬裡挑一。
樂在其中,心想事成。
人這一輩子,能做的事情掰着手指頭都算的過來,能有所成就,幾乎是鳳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金字塔的“底座兒”。
在《五十大話》裡,賈平凹先生這樣說: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在尋找自己的位置。
怎樣才算是“好好活着”?
賈平凹先生認為,既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他人。不耍心思、不走旁門左道、不自斷後路,隻努力實踐着工作本身,這樣的人未必能大富大貴,但肯定一生無憾,且能過得安然。
粗茶淡飯,伴着好心情,吃喝香甜;
木床棉被,隻要能知足,夢魂兩安。
聚精會神,隻做自己。
3
賈平凹:“心系一處。”
寥寥幾字,道破天機。
賈平凹先生的一篇文章裡,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和尚給他一個錦囊,說那是成就大事的秘密。在沒人地方打開,一張紙條上面寫了八個字“心系一處,守口如瓶。”
過去人們常說,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
大意也把荊州丢,小心駛得萬年船。
管住嘴,守住心,萬事可成。
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
賈平凹先生把“心系一處”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時時警醒自己,不要心猿意馬,不要見異思遷,聚焦精力,才能有所作為;放飛自我,必然一事無成。
愚公移山,感地動天,終得神助;
達摩參禅,石壁八年,大徹大悟。
心系一處,才是自渡;
全力以赴,文壇獨步。
生活在繁華年代,依然要保持内心的純真清明。絕對不能眼花缭亂,沒有底線。
不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工作還是生活,面面俱到,容易浮躁;淡定從容,處處風景。
日子過得就是自己的心,心态好一切都好。
夫妻倆心系一處,才是幸福的婚姻,小日子不必金玉滿堂,一定要歡聲笑語。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順遂時,切莫大意;艱難處,同舟共濟。
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裡這樣寫道: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
不管做人做事過日子,腳踏實地是關鍵;知足常樂是内涵;百尺竿頭求進步,千裡之行自眼前。
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送女兒出嫁,賈平凹先生熱淚盈眶,拳拳之心,意笃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