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如山,万古流传。
1
贾平凹:“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一辈子有饭吃。”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一点也不假。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作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浓烈甘醇,无微不至。他们恨不得掏心掏肝,和盘托出。
贾平凹先生,作为一个老人,经历过世事的沧桑变化,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一清二楚,把现实的坎坷艰辛也体会得淋漓尽致,对于孩子的嘱托,那必然是推心置腹,满满干货。
因为他知道,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敲黑板划重点,才是王道。
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俗话说,人不学不知义。
好读书,是打基础,提升认知;是开拓视野,打开格局。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夯实了人生的基础,有了披荆斩棘的利剑,有了乘风破浪的实力,有了降龙伏虎的技艺,才算是有了自己的饭碗。
有了工作,还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为了端稳自己的饭碗,我们需要不断给自我蓄力。
过去有这样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贾浅浅喜欢读书、写诗。跟老爸请教。
如椽大笔,写尽风流。
贾平凹先生说,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守己过日子吧。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生活之树常青,艺术之花才能盛开。
做好人,走好路,脚踏实地;
开心活,努力过,有情有趣。
2
贾平凹:“做普通人,干正经事,能爱小钱,但要培养大胸怀。”
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的时间被诸多责任义务占据,一份精力被各种欲望瓜分。很难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就是最大的幸福。
往往是睁开惺忪睡眼,就开始马不停蹄,忙忙碌碌生活,勤勤恳恳工作,从夕阳西下,到夜色阑珊,一盘点,不知道自己付做了什么。
还发出灵魂拷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穷其一生,只不过是为了做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做到了极致,那就是最大的“不普通”。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普通有什么不好么?
日子每天开开心心,笑容是最美的花朵;
生活保持热气腾腾,希望是最佳的拍档。
思想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灵魂保持有趣,万里挑一。
乐在其中,心想事成。
人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情掰着手指头都算的过来,能有所成就,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金字塔的“底座儿”。
在《五十大话》里,贾平凹先生这样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怎样才算是“好好活着”?
贾平凹先生认为,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不耍心思、不走旁门左道、不自断后路,只努力实践着工作本身,这样的人未必能大富大贵,但肯定一生无憾,且能过得安然。
粗茶淡饭,伴着好心情,吃喝香甜;
木床棉被,只要能知足,梦魂两安。
聚精会神,只做自己。
3
贾平凹:“心系一处。”
寥寥几字,道破天机。
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个和尚给他一个锦囊,说那是成就大事的秘密。在没人地方打开,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八个字“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过去人们常说,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大意也把荆州丢,小心驶得万年船。
管住嘴,守住心,万事可成。
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贾平凹先生把“心系一处”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心猿意马,不要见异思迁,聚焦精力,才能有所作为;放飞自我,必然一事无成。
愚公移山,感地动天,终得神助;
达摩参禅,石壁八年,大彻大悟。
心系一处,才是自渡;
全力以赴,文坛独步。
生活在繁华年代,依然要保持内心的纯真清明。绝对不能眼花缭乱,没有底线。
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工作还是生活,面面俱到,容易浮躁;淡定从容,处处风景。
日子过得就是自己的心,心态好一切都好。
夫妻俩心系一处,才是幸福的婚姻,小日子不必金玉满堂,一定要欢声笑语。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顺遂时,切莫大意;艰难处,同舟共济。
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里这样写道: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
不管做人做事过日子,脚踏实地是关键;知足常乐是内涵;百尺竿头求进步,千里之行自眼前。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送女儿出嫁,贾平凹先生热泪盈眶,拳拳之心,意笃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