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尖博物館」 中國有腔棘魚嗎?拉蒂邁魚的傳奇故事(下)

作者:莫氏電影
「指尖博物館」 中國有腔棘魚嗎?拉蒂邁魚的傳奇故事(下)

矛尾魚

Latimeria chalumnae

硬骨魚綱 腔棘魚目

另一個插曲

2010年,上海世博會,科摩羅館中展出了一件腔棘魚(矛尾魚)标本,當時有媒體将其報道為科摩羅館展出了一具腔棘魚“化石”。這一說法是錯誤的,盡管腔棘魚被稱為活化石,但腔棘魚的标本仍然不能與腔棘魚化石混淆。

「指尖博物館」 中國有腔棘魚嗎?拉蒂邁魚的傳奇故事(下)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觀衆在科摩羅國家館内觀賞身長1米的腔棘魚标本(張馳 攝)

(圖檔來源網絡)

「指尖博物館」 中國有腔棘魚嗎?拉蒂邁魚的傳奇故事(下)

拉蒂邁魚的卵大小與桔子相當(右下角為桔子)

(圖檔來源于The biology of Latimeria chalumnae and evolution of coelacanths )

拉蒂邁魚現身印尼——馬納多拉蒂邁魚

自從1938年發現拉蒂邁魚之後的近70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認為腔棘魚隻生活在非洲東部海域。但是,1997年,大自然又一次給了世人驚喜,非洲東海岸向東1萬公裡以外的印度尼西亞的馬納多(Manado,也稱萬鴉老),拉蒂邁魚再次現身,相關消息再次登上了英國《自然》雜志,拉蒂邁魚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指尖博物館」 中國有腔棘魚嗎?拉蒂邁魚的傳奇故事(下)

現存腔棘魚分布區,紅色區域為科摩羅腔棘魚,粉色區域為印尼腔棘魚

1997年9月18日,美國伯克利大學的年輕生物學家馬克維·埃德曼(Mark V. Erdmann)和妻子阿納茲(Arnaz)在印尼的蘇拉威西島的馬納多市(也稱萬鴉老)蜜月旅行。他們在一個市場裡看到了一條奇怪的魚,馬克經過仔細檢視,認出了這是一條矛尾魚,遺憾的是他們沒能買下這條魚,隻是拍了照片。回國後馬克将照片放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一個專家注意,專家建議馬克再次去印尼證明這一發現的真實性。

在專家的提醒下,馬克意識到了其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随後馬克夫婦重返印尼,逐一走訪了當地漁村的漁民,有幾位漁民在看這照片後表示曾捕獲過這種魚。馬克懇請漁民們将來再捕獲這種魚時一定要通知他。1998年7月30日,另一條拉蒂邁魚被當地漁民捕獲,魚長1.2米,重29千克。這條魚活了6個小時,這讓科學家用攝影機記錄了下它的真實的顔色,鳍的運動行為。馬克開始認為印尼矛尾魚與科摩羅矛尾魚隻是顔色有些差別,印尼矛尾魚是棕灰色(brown-grey),科摩羅矛尾魚是鋼藍色(steel blue),是以初步斷定它與科摩羅矛尾魚是同一種。在印尼當地這種魚被稱為raja laut 意思是海洋之王(King of the Sea),馬克在英國的《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印尼發現“海洋之王”》的報道。

後來DNA檢測結果顯示出它們之間遺傳上有一定的差異。1999年Pouyaud等給它正式命名為Latimeria menadoensis(意思是馬納多發現的拉蒂邁魚,也稱萬鴉老拉蒂邁魚,或者印尼腔棘魚)。馬克認為印尼拉蒂邁魚與科摩羅拉蒂邁魚是一同種,而錯失了為其定名的機會,不過作為發現這種魚的第一人也算是幸運的了。2005年,分子生物學研究證明馬納多拉蒂邁魚與查朗那拉蒂邁魚在3000萬年到4000萬之前就已經分化。

「指尖博物館」 中國有腔棘魚嗎?拉蒂邁魚的傳奇故事(下)

兩種拉蒂邁魚的産圖(圖檔來源于維基百科)

中國有腔棘魚嗎?

現存的腔棘魚在我國沒有分布,我國的博物物館内的腔棘魚标本主要來自科摩羅政府的捐贈。

但不要認為腔棘魚與我國沒有關系,那到底是有什麼關系呢?

2012年04月11日《自然·通訊》雜志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等人的文章,介紹他們發現的腔棘魚頭顱化石。這一發現将“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腔棘魚”記錄前推了約1700萬年,為研究腔棘魚類的早期快速分化以及随後的演化停滞現象提供了更為準确的參照時間,進一步支援了肉鳍魚類起源于中國南方古地理區域的假說。

明白了嗎?就是說我國學者發現了最早“解剖學意義上的腔棘魚”化石,地點在雲南昭通,通過研究,地質年代被确定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約4.1億年前)。通過對兩件腔棘魚頭顱化石标本的研究,确認它屬于“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腔棘魚”,并将其化石記錄前推了1700萬年。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南方早泥盆世腔棘魚化石記錄的空白,并且再次印證了中國南方古地理區域是肉鳍魚類起源中心的假說。

為什麼說是再次印證呢? 那是因為我國雲南是世界上早期肉鳍類化石的重要産地,從20世紀80年代後,我國學者先後在雲南發現了楊氏魚、奇異魚、斑鱗魚、無孔魚、彌曼魚、蝶柱魚、肯氏魚、鬼魚等早期肉鳍類化石,是以,中國南方被認為是肉鳍魚類的起源中心。但是泥盆紀腔棘魚類化石一直沒有在中國南方被發現。此前,早泥盆世唯一的腔棘魚記錄是來自澳洲的一件不完整的齒骨化石。是以,這次中國南方發現腔棘魚化石再次印證了中國南方是肉鳍魚起源中心的假說。

再說明一點,我國雲南發現的腔棘魚化石,被我國學者命名為雲南孔骨魚,澳洲腔棘魚叫始腔棘魚,二者同屬于早泥盆紀的腔棘魚。

以腔棘魚為題材的相關小說

2005年,法國作家克裡斯蒂娜·阿達默根據腔棘魚發現真實故事,創作了一部小說,中文譯名叫《腔棘魚安魂曲》,小說故事情節這是展開的:南非,1938年,漁民捕獲了條十分罕見的魚,當地博物館年輕的女館員海倫·阿蘭黛爾将這條魚帶回博物館進行研究,發現這條魚具有腔棘魚的特征。腔棘魚是一種四億年前的古老的魚類,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是水生動物進化到陸生脊椎動物一個重要環節。在此之前人們隻見過這種魚的化石,而且一直以為它們在幾千萬前就已經滅絕。如果這真是一條腔棘魚,這将是進化研究上的一個重大發現。

于是世界的科學趨之若鹜,争相捕撈腔棘魚進行研究,然而,參與腔棘魚研究的科學家一個接一個地離奇地死亡。法國,1997牛,年輕的瑪麗在找到從未謀面的父親的同時也聽聞了他的死訊。她的父親是個傑出的研究人員,給也留下的遺産隻有一疊關于腔棘魚的厚厚的檔案。

瑪麗開始調查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越來越覺得父親的死撲朔迷離,所有接近這條魚的人都被謀殺了,一共六個人為此獻身,難道是科學家意見的分歧最終引起了謀殺慘案的發生?還是這背後擁有更為神奇的力量?想了解這一切嗎,那就自己去讀一讀這本小說,到書中尋找答案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