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關于骨魚的栖息地、行為以及繁殖情況
世界上大多數魚類分為兩類:硬骨魚和軟骨魚。
簡單來說,硬骨魚(Osteichthyes ) 的骨骼由骨頭構成,而軟骨魚(Chondrichthyes ) 的骨骼由柔軟、有彈性的軟骨構成。第三種魚,包括鳗魚和盲鳗,是被稱為Agnatha或無颌魚的魚群。
軟骨魚類包括鲨魚、 鳐魚和 鳐魚。幾乎所有其他魚類都屬于硬骨魚類,其中包括 50,000 多種。
小知識:硬骨魚
學名:硬骨魚綱、輻鳍魚綱
通用名稱:硬骨魚、輻鳍魚和葉鳍魚
基本動物組:魚
尺寸:從半英寸以下到 26 英尺長
重量:不到一盎司到 5,000 磅
壽命:幾個月到100年或更長
食性: 食肉動物、雜食動物、草食動物
栖息地:極地、溫帶和熱帶海洋水域以及淡水環境
保護狀況:一些物種極度瀕危和滅絕。
描述
所有硬骨魚的神經顱骨中都有縫合線,并且從表皮中提取出分段的鳍條。
硬骨魚和軟骨魚都通過鰓呼吸,但硬骨魚的鰓上也有一層堅硬的骨闆。此功能稱為“鰓蓋”。硬骨魚的鳍上也可能有明顯的射線或刺。
與軟骨魚不同,硬骨魚有遊泳囊或氣囊來調節它們的浮力。另一方面,軟骨魚必須不斷遊動才能漂浮。
物種
硬骨魚被認為是硬骨魚 綱的成員 ,硬骨魚又分為兩種主要類型的硬骨魚:
輻鳍魚或放線鳍魚
葉鳍魚,或肉鳍魚類,包括腔棘魚和肺魚。
肉鳍魚類亞綱由大約 25,000 個物種組成,所有物種的特征都在于牙齒上存在牙釉質。它們有一個骨的中軸,作為鳍和四肢的獨特骨骼支撐,它們的上颚與頭骨融合在一起。
肉鳍魚類下有兩大類魚類:Ceratodontiformes(或肺魚)和 Coelacanthiformes(或腔棘魚),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
Actinopterygii 包括 453 科 33,000 種。它們存在于所有水生栖息地中,體型從不到半英寸到超過 26 英尺不等。翻車魚重達 5,000 多磅。
這個亞綱的成員有擴大的胸鳍和融合的腹鳍。
物種包括軟骨硬鱗屬,它們是原始的鳍鳍硬骨魚;全骨總目或 新鳍亞綱,中間的輻鳍魚,如鲟魚、白鲟和雙鳍魚;真骨魚類 或 新鳍魚類,進階硬骨魚,如鲱魚、鲑魚和鲈魚。
生境與分布
硬骨魚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水域中找到,淡水和鹹水都可以找到,不像軟骨魚隻能在鹹水中找到。
海洋硬骨魚生活在所有海洋中,從淺水到深水,在寒冷和溫暖的溫度下。它們的壽命從幾個月到 100 多年不等。
硬骨魚适應的一個極端例子是南極冰魚,它生活在如此寒冷的水域中,以至于抗凍蛋白在其體内循環以防止結冰。
硬骨魚還包括幾乎所有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溪流中的淡水物種。翻車魚、鲈魚、鲶魚、鳟魚和梭子魚是硬骨魚的例子,您在水族館中看到的淡水熱帶魚也是如此。
其他種類的硬骨魚包括:
鮪魚
大西洋鳕魚
紅獅子魚
巨躄魚
海馬
翻車魚
飲食和行為
硬骨魚的獵物取決于物種,但可能包括浮遊生物、甲殼類動物(如螃蟹)、無脊椎動物(如綠海膽),甚至其他魚類。有些種類的硬骨魚實際上是雜食動物,吃各種各樣的動植物。
硬骨魚的行為因物種而異。較小的硬骨魚在魚群中遊動以尋求保護。有些像鮪魚不斷遊動,而另一些(石魚和比目魚)大部分時間都躺在海底。
一些如海鳗隻在夜間捕食;有些像蝴蝶魚在白天這樣做;和其他人在黎明和黃昏時最活躍。
繁殖與後代
一些硬骨魚出生時性成熟或出生後不久就成熟;在最初的一到五年内最為成熟。主要的繁殖機制是體外受精。在産卵季節,雌性在水中釋放成百上千個卵,雄性釋放精子并使卵受精。
并非所有的硬骨魚都會産卵:有些是活産的。有些是雌雄同體(同一條魚同時具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而其他硬骨魚會随着時間的推移改變性别。
有些,如海馬,是卵生的,這意味着卵在從卵黃囊喂養它們的父母體内受精。在海馬中,雄性會攜帶後代直到它們出生。
進化史
第一批類魚生物出現在 5 億多年前。硬骨魚和軟骨魚在大約4.2 億年前分化為不同的類。
軟骨物種有時被視為更原始,這是有充分理由的。硬骨魚的進化出現最終導緻了具有硬骨骨骼的陸生脊椎動物。
硬骨魚鰓的鰓結構是一個特征,最終會進化成呼吸空氣的肺。是以,硬骨魚是人類更直接的祖先。
保護狀況
大多數硬骨魚類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為無危物種,但也有許多物種屬于易危、近危或極危物種,例如非洲的蒙貝深水斑馬。
參考文獻:
“硬骨魚和鳍魚。” 瀕危物種國際,2011 年。
普萊斯納,斯蒂芬妮。魚群。佛羅裡達自然曆史博物館:魚類學。
“魚類:多樣性指南”。伯克利,加州大學出版社,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