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作者:海外網絡

天津傳統名小吃“狗不理包子”,始創于清代。曾經得到過慈禧太後的贊賞,一炮而紅。在七十年代的時候,毛主席也曾對它贊不絕口。

可是,如今“狗不理包子”卻遭遇了一場網絡危機。有許多網友紛紛表示:“狗不理包子,難吃,而且一個包子,最貴的賣到了三十幾元,名不副實。”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一時間,網上惡評如潮。據說天津本地人從來不吃“狗不理”,誰讓它長期宰客呢?如今一朝被曝光就變門庭冷落,隻等關門大吉。這下“狗不理”,變成了隻有狗才會“理”。

163年前,“狗不理”從一個路邊攤起家,發展到如今,資金和品牌效應都有了,想必也不缺少人才。可是,為什麼還會變成這種局面呢?

一個傳統小吃,本來就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一些東西在過去是人間美味,可是在物質文化豐富的當代卻未必了。

在這種情況下,商家不想着改良自己的産品,卻還一門兒心思變着花樣宰客,把消費者當傻瓜,當然會自食苦果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h1>

此前看到網上有人示範制作清宮名菜“玉質龍筋”,他說這道菜在古代,皇帝想吃都很難。因為制作它的原料,要用一條二十斤以上大鲟魚的筋。

在古代,這種魚是沒有人工培育的,都是野生的。要等它長到那麼大,起碼要等20年。更何況,還要你能捉到它呢。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當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豐富,我們的餐桌上,“海、陸、空”樣樣齊全,以前皇帝都吃不到的東西,也都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清朝的時候,北京、天津底層的百姓其實很窮。那個時候,窮苦人家能夠吃上肉包子,就會感到很滿足。但是如今的人,早就已經吃膩了肉包子。

是以,不管你在裡面擱上蝦仁、放上瑤柱,還是包上鮑參刺肚,都不會給食客們帶來任何的驚喜。因為,食客們早就已經覺得很常見了。

其實,每一種傳統美食,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屬于它的那個時代過去了,它就應該自然消亡。和“狗不理”同樣情況的,還有西湖醋魚。

傳說宋嫂魚羹很出名,南宋的皇帝都去吃過。但是如今嘗過的網友,幾乎有99%的人都會告訴你:味道不好,就是水煮魚。除了酸,就是腥。

前一陣子,買了本《随園食單》,上面寫的都是古代的美食做法。曾經想照着做來吃,結果朋友馬上就說:不好吃。

那麼,她怎麼知道呢?因為以前的調料,完全沒有現在豐富。隻是古代物資匮乏的時候,人們比較容易滿足。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除了古今口味的差異,還有地域飲食差異。作為一名四川人,第一次在本地美食節上吃到“狗不理”的時候,我當場就“哭”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人坑了,總覺得那包子不蘸醋吃,一股怪味;蘸了醋就一股馊味,最後拿去喂我家的貓,貓都不愛吃。

不管怎麼樣,你一個做包子的,能把包子做出什麼花來?有什麼底氣把普通肉包子,賣出平均20元一個,甚至更高的價格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5">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h1>

“狗不理”在慈禧當太後那會兒,就走紅了。一開始,大家是沖着它價廉物美去的。後來,大家又沖着老佛爺“開過光”,老百姓也跟着吃一吃,等于是沾了“老佛爺”的光。

狗不理在七十年代,因為毛主席嘗過一口,并對其贊賞有加,于是又走紅了一次。大家咬牙買幾個嘗了一下,好像也沾到了毛主席的光。

但是,這也并不能保證“狗不理”就能一直活下去。因為毛主席吃過的東西,可是有很多的。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人們的口味一直在變,“狗不理”就不能思變嗎?即使的确不能在食材,制作過程上出新,也不能當消費者是傻瓜,不要臉地開宰啊!

重慶有一種特色小吃,名叫“山城小湯圓”。據說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一位浙江師傅帶到重慶來的。做湯圓無非是用江米、桂花、黑芝麻,和肉包子一樣沒有什麼特色。

八十年代,“山城小湯圓”在八一路有個門面,看着就十幾、二十平方米。現在,它依然在那裡,門面縮水到了幾平米的樣子,湯圓還是從前的味道,隻賣幾塊錢一碗。

一旦提到重慶的美食小吃,它的名字怎麼都繞不開。而“山城小湯圓”之是以還活着,是因為它的老闆,從來沒有宰人的心思。

如今的外地遊客,假如要去吃這個小湯圓,入口時,既不會覺得它特别好吃,也不會覺得它特别難吃。普普通通,但是價錢實惠。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狗不理包子”的老闆從前賺得多,後來心也就大了。他想得到高額的回報,是以就開始作死榨取“狗不理”金字招牌的最後價值。哪怕把它名聲搞臭,也要自己先賺到錢。

不過“,狗不理”的這種宰客行為,還是遭到了“網絡正義”的制裁。如今,網絡評論威力之巨大,是“狗不理”沒有想到的。

有的網友甚至懷疑“狗不理”不但宰客,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不然,它怎麼敢把一個包子定價二、三十元,自絕于人民呢。無論網友說得是否正确,“狗不理”這一回的确是完蛋了。

“門庭冷落車馬稀,身敗名裂狗不理。”

大概,傳統的老牌子美食,就隻有這麼兩種結局吧。要麼就把自己作死,要麼就像“山城小湯圓”一樣,固定本心,苟延殘喘,隻賺取一點小錢,留得一個不錯的名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結語</h1>

說實話,“狗不理”之是以完蛋,表面上看是因為它“宰客”。但是深層的原因是“肉包子”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人,對肉包子缺乏熱情。否則,以今人的消費能力,125元買8個包子又算什麼呢?

天津狗不理包子,火了163年的“網紅”食品,為何會變得無人問津一、拿“肉包子”當美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狗不理”大概想“涼”得壯烈一點結語

以前,“狗不理”還可以仗着慈禧等名人誇過它,賺一下“外地遊客”的錢。可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随着在各種旅遊美食網站上差評的積累,它的結局可想而知。

如果“狗不理”不作這樣死的話,它雖然可能會像“山城小湯圓”一樣泯然衆人,但是勝在可以活下來。

不過,“狗不理”的老闆頗有“骨氣”,想着:甯為雞口,不為牛後。不如索性砸了“狗不理”的金字招牌,讓它轟轟烈烈地倒下來。

繼續閱讀